迷走於過去與現在台南《草迷宮之夢》
8月
30
2012
草迷宮之夢(南島十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65次瀏覽
厲復平

2012年8月24-26日在台南市涴莎永華館演出的《草迷宮之夢》是在2001年立案的南島十八劇團的「創團首演」,追根究柢,南島十八劇團成員很多是劇場界的「前輩」,參與這個製作的成員有些早在一九八0年代就開始活躍於台南的劇場界,包括吳幸秋、林白瑩、趙虹惠(角八惠)、邱書峰、郭冠妙(古小十)、李維睦、晁瑞光等人,同時又邀請了作品標榜舞蹈劇場的台南在地稻草人舞團羅文瑾、李佩珊加入演出陣容,雖說是跨世代合作但仍以「老台南」為主,即使是新世代也是在地深耕的「『新』老台南」。這群「老台南」們有人已是長住法國、美國或台北,這回再次聚首台南,藉十年前立案而未用之團名,推出的新戲就是以泉鏡花《草迷宮》中如夢似幻的追尋歷程為靈感,圍繞著昔日台南這個主題展開。

《草迷宮之夢》演出場地安排為觀眾坐在兩邊的中心式舞台,表演區有一偌大的紅色旋轉舞台,表演開始時,紅衣人騎著小孩三輪車在旋轉舞台外圍逆時針方向緩緩繞場,車輪軸乾澀的金屬摩擦聲成了一首緩慢的、鏽蝕的序曲,繞行一周後,車行漸快,輪軸摩擦聲高揚了起來,讓人恍如隨著時鐘倒轉,見到了的過往的輕快光景。紅衣人吟唱起台語歌謠,唱的是輕快在彎曲小巷中穿梭台南舊時街景名勝,就這樣紅衣人開啟了序曲退至舞台旁,或撥或拉或輕擊地以大提琴適時出聲呼應整場演出。

身穿米色大衣背著背包提著行李的旅人、一身鮮黃色的Joker、一身鮮紅色的盲女、兩個一身灰藍色的孿生舞者,演員服裝顏色鮮明俗豔、造型誇大怪異、塗半臉的白臉,視覺元素搶眼,透露出讓人疏離的詭譎。演員廣泛運用各種異於日常生活的體態姿勢與肢體動作,演出中運用多樣化的聲音元素如各種速度踱地的腳步聲、哨音、水滴聲音效、吟唱聲、台語歌謠等。導演不採用一般戲劇的情節勾勒與線性敘事,而運用演員的身體與聲音及各種劇場元素的場面調度來營造張力與氛圍,拼貼了多個短的片段如:與命運賭博、玩機會遊戲、上下電梯等,藉由隻字片語的台詞,提點了九層樓(昔日台南繁華象徵的合作大樓,如今斷水斷電面臨都更)、王子戲院與王后戲院、五0年代台語老歌盛行的繁華過往等多個子題,襯托出台南(作為母親的她)今非昔比、撲朔迷離、如夢似幻的主題。

《草迷宮之夢》導演場面調度能力出色,演員表演精湛,是形式、手法與演出皆簡練精彩的作品,但是作品並未替觀眾作事先鋪陳與準備,觀眾若對昔日台南沒有一些瞭解,實在難能單純透過現場表演深刻感知作品背後的主題,只能淪為欣賞劇場表演形式了。如此一來,《草迷宮之夢》就只能是「老台南」做的關於舊台南的作品,而只有「老台南」觀眾們才有機會深刻感受。這不容易跨越的世代隔閡不知會不會讓人有知音難尋之嘆?讓人迷走追尋卻透露出荒謬與淒涼的,不只是那一去而不復返的昔日台南,這也是這群南島十八劇團的「老台南」們一去而不復返的南島往日。

《草迷宮之夢》

演出|南島十八劇團
時間|2012/08/24 19:30
地點|台南市涴莎永華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