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於過去與現在台南《草迷宮之夢》
8月
30
2012
草迷宮之夢(南島十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5次瀏覽
厲復平

2012年8月24-26日在台南市涴莎永華館演出的《草迷宮之夢》是在2001年立案的南島十八劇團的「創團首演」,追根究柢,南島十八劇團成員很多是劇場界的「前輩」,參與這個製作的成員有些早在一九八0年代就開始活躍於台南的劇場界,包括吳幸秋、林白瑩、趙虹惠(角八惠)、邱書峰、郭冠妙(古小十)、李維睦、晁瑞光等人,同時又邀請了作品標榜舞蹈劇場的台南在地稻草人舞團羅文瑾、李佩珊加入演出陣容,雖說是跨世代合作但仍以「老台南」為主,即使是新世代也是在地深耕的「『新』老台南」。這群「老台南」們有人已是長住法國、美國或台北,這回再次聚首台南,藉十年前立案而未用之團名,推出的新戲就是以泉鏡花《草迷宮》中如夢似幻的追尋歷程為靈感,圍繞著昔日台南這個主題展開。

《草迷宮之夢》演出場地安排為觀眾坐在兩邊的中心式舞台,表演區有一偌大的紅色旋轉舞台,表演開始時,紅衣人騎著小孩三輪車在旋轉舞台外圍逆時針方向緩緩繞場,車輪軸乾澀的金屬摩擦聲成了一首緩慢的、鏽蝕的序曲,繞行一周後,車行漸快,輪軸摩擦聲高揚了起來,讓人恍如隨著時鐘倒轉,見到了的過往的輕快光景。紅衣人吟唱起台語歌謠,唱的是輕快在彎曲小巷中穿梭台南舊時街景名勝,就這樣紅衣人開啟了序曲退至舞台旁,或撥或拉或輕擊地以大提琴適時出聲呼應整場演出。

身穿米色大衣背著背包提著行李的旅人、一身鮮黃色的Joker、一身鮮紅色的盲女、兩個一身灰藍色的孿生舞者,演員服裝顏色鮮明俗豔、造型誇大怪異、塗半臉的白臉,視覺元素搶眼,透露出讓人疏離的詭譎。演員廣泛運用各種異於日常生活的體態姿勢與肢體動作,演出中運用多樣化的聲音元素如各種速度踱地的腳步聲、哨音、水滴聲音效、吟唱聲、台語歌謠等。導演不採用一般戲劇的情節勾勒與線性敘事,而運用演員的身體與聲音及各種劇場元素的場面調度來營造張力與氛圍,拼貼了多個短的片段如:與命運賭博、玩機會遊戲、上下電梯等,藉由隻字片語的台詞,提點了九層樓(昔日台南繁華象徵的合作大樓,如今斷水斷電面臨都更)、王子戲院與王后戲院、五0年代台語老歌盛行的繁華過往等多個子題,襯托出台南(作為母親的她)今非昔比、撲朔迷離、如夢似幻的主題。

《草迷宮之夢》導演場面調度能力出色,演員表演精湛,是形式、手法與演出皆簡練精彩的作品,但是作品並未替觀眾作事先鋪陳與準備,觀眾若對昔日台南沒有一些瞭解,實在難能單純透過現場表演深刻感知作品背後的主題,只能淪為欣賞劇場表演形式了。如此一來,《草迷宮之夢》就只能是「老台南」做的關於舊台南的作品,而只有「老台南」觀眾們才有機會深刻感受。這不容易跨越的世代隔閡不知會不會讓人有知音難尋之嘆?讓人迷走追尋卻透露出荒謬與淒涼的,不只是那一去而不復返的昔日台南,這也是這群南島十八劇團的「老台南」們一去而不復返的南島往日。

《草迷宮之夢》

演出|南島十八劇團
時間|2012/08/24 19:30
地點|台南市涴莎永華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