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之後正是創造之時——《獅子王》
5月
24
2022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6次瀏覽

許美惠(駐站評論人)



《獅子王》是明華園戲劇總團(簡稱「明華園」)2002年推出的公演製作。明華園的創作中,有一系列諸如《蓬萊大仙》、《八仙傳奇》、《韓湘子》、《曹國舅》等度脫劇,自成風格,逐漸形成明華園的特色之一。大抵以神仙度神仙為核心劇情,卻投射了許多人性在神仙的性格之中;度脫的理由未必盡能說服凡塵中人,但角色之間的情感總要賺人熱淚——度脫題材只是反映人間苦難,抒情才是戲的主要目的。

《獅子王》也屬這一系列的劇碼。講述的是文殊菩薩度化私逃座騎青獅的故事,但以一般對於受度成仙劇目的理解,若不是在凡間需得通過上天,或度化者給的層層考驗方能成仙成道,就是逃脫時受惑於自性(如人性、獸性)或者是凡塵誘惑,於是作惡多端,因而上天派遣了某某,與其有師徒因緣的神佛來收服,受了懲戒後始能歸化仙籍。

不過《獅子王》的設定中,牠是文殊菩薩的座騎(更像是寵物),私逃(?)下凡,投胎轉世為人(應該是),文殊菩薩費盡苦心找到他,想方設法讓他想起來,為了上天要收服他憂心忡忡、犧牲生命,終於換得青獅回頭,自挖雙眼、願歸西方。是什麼原因讓青獅重回西天?似乎有些太過順理成章,難入度脫的思維之中。但當戲末青獅與文殊菩薩娓娓傾訴著,二人之間彷若親父子的情誼時,台下的我也恍然想起,這才是明華園度脫劇的重點與特色。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明華園與大地華園的傳承

這次演出《獅子王》的,是明華園戲劇總團為了培訓青年演員而成立的劇團「大地華園戲劇團」(簡稱「大地華園」)。明華園原有一批子弟兵,加上陳家後代逐漸嶄露頭角,近年又招募了一批新血,為培訓這些新生代演員,不僅找各大小場合讓他們演出,也推出新戲讓前輩傍演,可說為傳承下足了功夫。

大地華園就是以明華園青年軍為核心演員的劇團,在此次的演出中,由有孫翠鳳大弟子之稱的李郁真領銜演出獅子王戰陀厲一角,雖說是臨危受命,但卻見到了李郁真的爆發力,唱功較以往更見準確,表演的快慢也有充分的情感節奏,穩穩挑起了大梁,值得先給予一個大肯定。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獅子王》從國家劇院的大舞台搬進大稻埕戲苑的小規模舞台,舞台調度上僅有一兩台換場較不順暢,整體設計仍能不違和,且武戲與群戲明快流暢,盡顯明華園的長處。以獅子王為萬邦之首的森林王國,各國土及領袖均以動物名之,但裝束上的標誌性不太一致,不是很能明白究竟森林王國是人的國度(只是剛好都有動物特色?),還是都是動物擬人化的國度,有點可惜,但也帶點童話故事的趣味性。飾演樓頓的吳米娜連續兩天演出吃重角色,文武戲均已越見沉穩;飾演孔雀的姜琬宜,舞時柔美、趟馬俐落,文武戲分野越來越能掌握,但本次唱功較顯壓抑,不若上次飾演白蛇時聲線放得開,不知是否受角色形象干擾,應是可再加強之處。


從模仿到開創自身特色

看著傳承版的《獅子王》,有著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台上的獅子王戰陀厲(李郁真飾演)、樓糜(晨翎飾演)與老鼠和尚(陳子豪飾演),幾乎完全地復刻了孫翠鳳、鄭雅升與陳勝在,現場近距離觀看之時,還能因為外型臉貌而略能區辨,但若遠望或者只聽聲音,甚至會相信就是三位老師在台上演出。或許這是因為青年演員們都對戲太熟悉,也都非常用功的向老師們學習的緣故,但究竟我們該如何思考和看待,學戲的過程中完全複製老師功力這個現象?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相較一般戲劇演出,戲曲多了唱念作打的功夫技巧,以及各行當的表演特質,因此入門之時,模仿似乎是一段必經之路,藉由模仿師父與前輩的表演模式,透過臨摹來學習,為演出打底。京劇雖有分各種門派,也是因為有著各成一路的表演方式,但戲曲表演者出師、成角,還是會發展出自己特有的表演特色。明華園這些戲的角色是由孫、鄭、陳三人原創,創作時已揉合了自身特色於角色之中,但換了演員之時,若仍只是完全複製,則總會覺得與該演員的特質無法完全貼合,角色可以完成任務,但在情感表現與創造的生命力上則感覺較為缺乏,期待這些已有能力完全復刻老師演出技巧的演員們,可以在未來發展出自身的特色。

《獅子王》

演出|大地華園劇團
時間|2022/05/1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