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之後正是創造之時——《獅子王》
5月
24
2022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91次瀏覽

許美惠(駐站評論人)



《獅子王》是明華園戲劇總團(簡稱「明華園」)2002年推出的公演製作。明華園的創作中,有一系列諸如《蓬萊大仙》、《八仙傳奇》、《韓湘子》、《曹國舅》等度脫劇,自成風格,逐漸形成明華園的特色之一。大抵以神仙度神仙為核心劇情,卻投射了許多人性在神仙的性格之中;度脫的理由未必盡能說服凡塵中人,但角色之間的情感總要賺人熱淚——度脫題材只是反映人間苦難,抒情才是戲的主要目的。

《獅子王》也屬這一系列的劇碼。講述的是文殊菩薩度化私逃座騎青獅的故事,但以一般對於受度成仙劇目的理解,若不是在凡間需得通過上天,或度化者給的層層考驗方能成仙成道,就是逃脫時受惑於自性(如人性、獸性)或者是凡塵誘惑,於是作惡多端,因而上天派遣了某某,與其有師徒因緣的神佛來收服,受了懲戒後始能歸化仙籍。

不過《獅子王》的設定中,牠是文殊菩薩的座騎(更像是寵物),私逃(?)下凡,投胎轉世為人(應該是),文殊菩薩費盡苦心找到他,想方設法讓他想起來,為了上天要收服他憂心忡忡、犧牲生命,終於換得青獅回頭,自挖雙眼、願歸西方。是什麼原因讓青獅重回西天?似乎有些太過順理成章,難入度脫的思維之中。但當戲末青獅與文殊菩薩娓娓傾訴著,二人之間彷若親父子的情誼時,台下的我也恍然想起,這才是明華園度脫劇的重點與特色。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明華園與大地華園的傳承

這次演出《獅子王》的,是明華園戲劇總團為了培訓青年演員而成立的劇團「大地華園戲劇團」(簡稱「大地華園」)。明華園原有一批子弟兵,加上陳家後代逐漸嶄露頭角,近年又招募了一批新血,為培訓這些新生代演員,不僅找各大小場合讓他們演出,也推出新戲讓前輩傍演,可說為傳承下足了功夫。

大地華園就是以明華園青年軍為核心演員的劇團,在此次的演出中,由有孫翠鳳大弟子之稱的李郁真領銜演出獅子王戰陀厲一角,雖說是臨危受命,但卻見到了李郁真的爆發力,唱功較以往更見準確,表演的快慢也有充分的情感節奏,穩穩挑起了大梁,值得先給予一個大肯定。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獅子王》從國家劇院的大舞台搬進大稻埕戲苑的小規模舞台,舞台調度上僅有一兩台換場較不順暢,整體設計仍能不違和,且武戲與群戲明快流暢,盡顯明華園的長處。以獅子王為萬邦之首的森林王國,各國土及領袖均以動物名之,但裝束上的標誌性不太一致,不是很能明白究竟森林王國是人的國度(只是剛好都有動物特色?),還是都是動物擬人化的國度,有點可惜,但也帶點童話故事的趣味性。飾演樓頓的吳米娜連續兩天演出吃重角色,文武戲均已越見沉穩;飾演孔雀的姜琬宜,舞時柔美、趟馬俐落,文武戲分野越來越能掌握,但本次唱功較顯壓抑,不若上次飾演白蛇時聲線放得開,不知是否受角色形象干擾,應是可再加強之處。


從模仿到開創自身特色

看著傳承版的《獅子王》,有著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台上的獅子王戰陀厲(李郁真飾演)、樓糜(晨翎飾演)與老鼠和尚(陳子豪飾演),幾乎完全地復刻了孫翠鳳、鄭雅升與陳勝在,現場近距離觀看之時,還能因為外型臉貌而略能區辨,但若遠望或者只聽聲音,甚至會相信就是三位老師在台上演出。或許這是因為青年演員們都對戲太熟悉,也都非常用功的向老師們學習的緣故,但究竟我們該如何思考和看待,學戲的過程中完全複製老師功力這個現象?


獅子王(大地華園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相較一般戲劇演出,戲曲多了唱念作打的功夫技巧,以及各行當的表演特質,因此入門之時,模仿似乎是一段必經之路,藉由模仿師父與前輩的表演模式,透過臨摹來學習,為演出打底。京劇雖有分各種門派,也是因為有著各成一路的表演方式,但戲曲表演者出師、成角,還是會發展出自己特有的表演特色。明華園這些戲的角色是由孫、鄭、陳三人原創,創作時已揉合了自身特色於角色之中,但換了演員之時,若仍只是完全複製,則總會覺得與該演員的特質無法完全貼合,角色可以完成任務,但在情感表現與創造的生命力上則感覺較為缺乏,期待這些已有能力完全復刻老師演出技巧的演員們,可以在未來發展出自身的特色。

《獅子王》

演出|大地華園劇團
時間|2022/05/1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夢醒之後,李金蓮因為潘金蓮的境遇要成為怎樣的金蓮?是此劇難以解讀到的層次。更為要緊的是:李京璇在《金蓮與夢》之後,要成為怎樣的李京璇/演員?
12月
10
2024
在「承功」這個共演平臺,歌仔戲獨特「活戲」的「即興」特質是很難在「精緻化」的賽道與前述劇種競爭的。為了與古老劇種競演,每年參與「承功」演出的歌仔戲,除了凸顯師承傳統,展現藝術能量外,如何「老戲新演」反而是觀察要點。
12月
06
2024
而當歌仔戲走入新世紀,腹內戲傳承不易,新一代演員也多依靠劇本演出,但外台戲仍是歌仔戲源源不絕的原動力。本次演出可見星二代早已不僅只是以製作「大型外台戲」的模式,而是想運用一些劇場元素進入外台場域。
12月
03
2024
本劇述說臺灣鄉土的傳奇故事,運用兒童劇的方式吸引親子共賞,展現如動畫的舞台風格與豐富色調,在娛樂的觀賞效果外注入人情寬容的教育內涵,也將作品推向合作分工模式的代表性地位。
11月
25
202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