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佰元,不只三人《三個人‧無限可能》
4月
03
2019
三個人3peoplemusic團體照(三個人3peoplemusic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41次瀏覽
陳詩涵(表演藝術人士)

三個人3peoplemusic,是一支具備古典底蘊與當代思維的創作型室內樂團,主要由古箏、笛簫、中阮三種樂器與郭岷勤、任重、潘宜彤三位演奏者所組成。2013年創立以來便從表演類型、創作風格、樂團品牌等面向,找尋當今樂壇的定位、傳統樂器發展的未來。演奏技巧出眾,音色變化豐富精緻,作品類型橫跨多種樂風,從即興演奏到跨界演出、當代音樂到世界音樂,展現出傳統樂器跨越文化世代的絕妙新樣。

本場「佰元音樂會」《三個人‧無限可能》的多首曲目由團員們自身創作、即興發揮,將傳統古曲改編,融入許多流行、爵士等元素,使用中阮以及古箏低音部分來彌足國樂器低聲線不足的部分,再加上各種樂器輪奏展現主題中各自不同的面貌,讓聽眾別有一番新的音樂體驗。如其中的《搖著槳的茉莉小六》,便是由任重改編創作自民謠《茉莉花》與傳統曲目《老六板》,使用不同的旋律以及主題,時不時地穿梭在每一次的音樂再現,將兩首古曲融會轉化後,激發出全新的聽覺感受。

開場曲目的《三花兒弄梅》,是由三個人共同改編創作的,並加入即興創作的思維。先是由笛子喚起古曲《梅花三弄》的旋律印象,轉折後加入由中阮與古箏的輪奏,接而以技巧展現快板。同時,在三種不同的樂器搭配下,帶入爵士味道的即興演奏,演出了三人各自樂器的獨特音色,且豐富的變化效果。而音樂會中的《荒神》,使用日本的音樂元素,重新塑造了日本民歌《櫻花》的風格面貌,在耳熟能詳的旋律中卻完全推翻了老舊民歌型態。另外,由郭岷勤、潘宜彤改編創作的《廣陵印象》,不但能夠保有古曲《廣陵散》的抑揚頓挫,卻也能符合現代觀眾的聽覺思維。古箏與中阮不只是技術上的展現,也將傳統國樂獨特韻味與音色,嶄露無遺。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表演藝術的呈現已有了更新、更豐富的面貌,而傳統的音樂型態實則已無法滿足現代觀眾。當代環境的驟變,不僅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也改變了聆聽音樂的態度與審美。審視臺灣現今的國樂表演作品,已從學院派的藝術作曲家,延伸至大眾或業界的自由創作者。綜觀來看,不論跨界又或是跨文化等各種形態的音樂展演,能夠凝塑新元素與創意,甚至拓展更大的觀眾群。整場音樂會,不論是曲目的創作、改編、挑選到演奏技術的層面,都可見創作團隊的用心,與創作本身的成功,不但跳脫出國樂傳統古曲的乏悶,更跳出國樂枯燥的刻板印象,望三個人樂團能夠持續的創作以及發展,帶給當代的表演藝術領域中更多的國樂之美。

《三個人‧無限可能》

演出|三個人3peoplemusic
時間|2019/3/30 14: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