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佰元,不只三人《三個人‧無限可能》
4月
03
2019
三個人3peoplemusic團體照(三個人3peoplemusic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12次瀏覽
陳詩涵(表演藝術人士)

三個人3peoplemusic,是一支具備古典底蘊與當代思維的創作型室內樂團,主要由古箏、笛簫、中阮三種樂器與郭岷勤、任重、潘宜彤三位演奏者所組成。2013年創立以來便從表演類型、創作風格、樂團品牌等面向,找尋當今樂壇的定位、傳統樂器發展的未來。演奏技巧出眾,音色變化豐富精緻,作品類型橫跨多種樂風,從即興演奏到跨界演出、當代音樂到世界音樂,展現出傳統樂器跨越文化世代的絕妙新樣。

本場「佰元音樂會」《三個人‧無限可能》的多首曲目由團員們自身創作、即興發揮,將傳統古曲改編,融入許多流行、爵士等元素,使用中阮以及古箏低音部分來彌足國樂器低聲線不足的部分,再加上各種樂器輪奏展現主題中各自不同的面貌,讓聽眾別有一番新的音樂體驗。如其中的《搖著槳的茉莉小六》,便是由任重改編創作自民謠《茉莉花》與傳統曲目《老六板》,使用不同的旋律以及主題,時不時地穿梭在每一次的音樂再現,將兩首古曲融會轉化後,激發出全新的聽覺感受。

開場曲目的《三花兒弄梅》,是由三個人共同改編創作的,並加入即興創作的思維。先是由笛子喚起古曲《梅花三弄》的旋律印象,轉折後加入由中阮與古箏的輪奏,接而以技巧展現快板。同時,在三種不同的樂器搭配下,帶入爵士味道的即興演奏,演出了三人各自樂器的獨特音色,且豐富的變化效果。而音樂會中的《荒神》,使用日本的音樂元素,重新塑造了日本民歌《櫻花》的風格面貌,在耳熟能詳的旋律中卻完全推翻了老舊民歌型態。另外,由郭岷勤、潘宜彤改編創作的《廣陵印象》,不但能夠保有古曲《廣陵散》的抑揚頓挫,卻也能符合現代觀眾的聽覺思維。古箏與中阮不只是技術上的展現,也將傳統國樂獨特韻味與音色,嶄露無遺。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表演藝術的呈現已有了更新、更豐富的面貌,而傳統的音樂型態實則已無法滿足現代觀眾。當代環境的驟變,不僅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也改變了聆聽音樂的態度與審美。審視臺灣現今的國樂表演作品,已從學院派的藝術作曲家,延伸至大眾或業界的自由創作者。綜觀來看,不論跨界又或是跨文化等各種形態的音樂展演,能夠凝塑新元素與創意,甚至拓展更大的觀眾群。整場音樂會,不論是曲目的創作、改編、挑選到演奏技術的層面,都可見創作團隊的用心,與創作本身的成功,不但跳脫出國樂傳統古曲的乏悶,更跳出國樂枯燥的刻板印象,望三個人樂團能夠持續的創作以及發展,帶給當代的表演藝術領域中更多的國樂之美。

《三個人‧無限可能》

演出|三個人3peoplemusic
時間|2019/3/30 14: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