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淬鍊後的心「嶙」,「峋」求一絲平靜
3月
31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9次瀏覽

林若琪(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生)


花東縱谷的岩石壯麗絢爛,正因為它的壯觀讓人忘卻是如此危險,茁壯的外殼,為的是築起一道防護牆,抵擋外在的險境,而牆面的背後是歲月、是傷痕。著名符號美學家蘇姍・朗格認為「藝術即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從符號到地形,再到人心,編舞者賴翃中將三者巧妙運用,穿梭在整個舞作中,大量使用符號化的動作比擬臺灣特有花東地形的生成,作為象徵物來暗喻人心的繁瑣,孕育、碰撞及雕琢出他和每位舞者心中的嶙峋。

淬鍊靈性

一片土地的形成是隨著時間的更替堆積和淬鍊而來,賴翃中藉由板塊的擠壓、風化和侵蝕、岩石間的碰撞及磨合等,企圖揣摩人心的改變亦是如此,舞者輕柔和細緻的舉措,讓我難以察覺這些無形的變化,它卻是不斷的進行著,轉而到撞擊、緊湊且有張力的動作質地表現,讓人開始掙扎且無力,不管多麼拼命地想打破這循環的定律也無法扭轉,「時間」就此成了世界萬物的枷鎖,難以抹滅的束縛。

雙手合十祈禱,是祈求抑或是懇求?

民主的時代,言論自由亦當是權益,但當不實謠言、小題大作等狀況發生時,你會選擇低聲不吭還是抵抗發聲? 賴翃中將此議題拋諸於觀眾,我認為他在找尋一種不造成兩敗俱傷的方式,如何將自己和謠言擺放於平行線的軌道上,這點可以反映在鄭伊涵的身上,當她帶著面目猙獰及張牙舞爪的情緒走向沒有情緒的吳欣潔(我將此舞者塑造為事件或自我內心)時,這種單方面的自我綁架,持續到她走向吳欣潔握手言和後,猙獰的情緒才慢慢舒緩,我想此刻,鄭依涵尋求到的出口,是自己與她(它)共處的方式,因此舞者們雙手合十的方向時而朝上天時而朝自己,懇求自我的意識,饒恕自己的內心。

情緒真正的出口是沉澱

奔跑中的我們,容易忽略信息,雜訊的世代,我想我們需要的是沉澱後的聲音。賴翃中在演出的最後,選擇不使用音樂來做的結尾,僅靠舞者們之間的呼吸,微妙的是我更專注於每位舞者的舉手投足,讓我憶起人的一天最後的行程必定是回家休息,家是心靈的寄託,回歸是人不可或缺的良藥,在與內心獨處的過程中,我們積蓄能量,我們唯有坦蕩的放下一切包袱和情緒,才有機會看到那抹陽光,逃避是短暫逃離痛苦最快的途徑,沉澱才能試圖找到真正的出口。

感知存在,反思前的我思。張愛玲曾說歲月深處絢爛沉浮後,是蒼涼恣意的靈魂。鐵杵磨成繡花針,反觀賴翃中猶如那晶瑩剔透的針,是時間的積累,使他擁有那透亮的外在,但他真正渴求的,是尋求那光鮮亮麗背後的一絲平靜和安定。

演後我思考著,舞作是否有更多壯碩的可能性,更能將觀眾帶進峽谷間的隱憂,雖然隱約能看見編舞者試圖以雙人的抬舉、群舞的堆疊和山型的塑造再以燈光的投射於地面形成光影,來營造壯觀的表現,但身處其境還是感到稍顯不足,若能補足此點,也許能替舞作的高潮點增添情緒的高漲。

《嶙峋》

演出|翃舞製作
時間|2022/03/25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