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莎妹劇團,選在平靜無事的世界末日之後、跨年之前,巨星雲集地演出「一桌二椅X4」,標榜四位駐團導演,在歲末年終之際首度聯袂登台,用中國傳統戲曲舞台「一桌二椅」的佈景配置,透過簡單的桌椅,化繁為簡,剝除繁複的舞台元素,回歸極簡的劇場條件,各自以不同主題和形式,在舞台上,在閒聊瞎扯間笑談國家大事與人生哲思。默想選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演出,如果不是想發跨年財,那麼肯定是對作品非常有信心。
在高度競爭的小劇場市場,莎妹的「一桌二椅X4」無疑是成功的產品,四位知名導演魏瑛娟、王嘉明、徐堰鈴及BABOO,這樣夢幻的組合搭配傳統一桌二椅的概念,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新鮮體驗?幸運地是在不久前恰好觀賞了香港週進念.二十面體演出的《萬曆十五年》,該劇同樣發揮一桌二椅的概念,將黃仁宇厚厚一本史書編劇呈現。演畢巧遇林懷民先生,他由衷地讚嘆:「聰明,聰明」,一桌二椅的確可以打破寫實主義的侷限,以身體與空間創造出無限寫意。而莎妹的「一桌二椅」高度玩弄此概念,令看戲的我時而深思時而困惑,但話說回來,導演說了這是一齣輕鬆幽默的作品,但又為何讓我陷入一片迷惘?
四齣小品風格不一,同樣亮眼,效果迥異。第一幕魏瑛娟的《沒事》,利用兩個紅白蘑菇人,以逗趣之姿玩弄智慧型手機與傳統電話的遊戲,大膽的服裝與視覺效果,以另類的方式向音樂家John Cage致敬。在過程中看到導演許許多多尚未成形的實驗,感覺像是有點什麼,但卻無法解釋清楚的表演形式,不過也無須深思,畢竟採集蘑菇或許是John Cage私房的冥想方式也說不定。
而王嘉明的《笑場》可說是全劇最亮眼的一組,演員安原良與圈圈,兩人分飾無數角,有祖孫、情人、兄妹、婦女、病患、夫妻…其中涉及了禁忌的倫理道德,短短時間角色輪番上陣,一桌二椅之間,戲劇張力高速馳騁,觀眾莫不替演員捏出一把冷汗。導演以即興方式創作,以畫面故事代替劇本,我看到桌子底下其實還有更多尚未說出的故事;偏向陰暗的戲劇風格搭配隆重的交響樂,反倒有一種鬧劇的笑點,正如同導演設計讓塗滿蛋糕奶油的演員面不改色地繼續演戲,讓觀眾彷彿在看綜藝節目般地輕鬆。
時序來到徐堰鈴的《別》,我開始出現疏離的感覺,對於「一桌二椅」的反思從這裡開始。當兩名舞者在舞台上奔跑,我聯想到不久前由舞蹈空間舞團與艾維吉兒舞團合作演出的《明天的這裡還會有黎明嗎?》。「徐氏美學」有很強烈的風格特色,而舞蹈的語彙其實也不需要一桌二椅,身體是詩句,喃喃自語是音樂;獨白或是雙人舞創造一種沉溺的氛圍,一桌二椅顯得多餘,於是舞台上的佈景漸漸向上漂浮。舞蹈中出現香港左翼知青的訪談,一桌二椅在此徹底被解構,與觀眾之間的溝通也被截斷,只剩下藝術家奔放的意識流。
就在精神象徵被解構之後,BABOO的《檢場》卻將觀眾拉回時空現場,一桌二椅的起源,古典京劇的舞台。出身京劇背景的演員戴立吾或許對實驗劇場舞台太陌生,而導演也似乎對京劇的觀眾不夠了解。一個武生搭配一名樂師,鼓鑼咚鎗唸出來的台詞沒半字聽得懂,而習慣看京劇的觀眾忙著找字幕機在哪裡?戴立吾飾演段子《挑滑車》裡的將軍高寵,奉命守護軍中大纛旗。高寵心中很不服氣,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能出去打仗,他卻只能做這種毫無表現的守旗工作。漂亮的京劇扮相馬上攝住年輕觀眾的目光,但沒有唱念做打的失意將軍,僅能在紅地毯的範圍中唱獨腳戲。而一桌二椅早也不再是舞台的焦點,終了,一桌二椅的神話宣告破滅。
也許不應該太過執著那張桌與那兩支板凳,但我深深懷念起貝克特的《等待果陀》,一盞燈、一顆沒有葉子的老樹,卻影響超過半世紀的美學;以及尤涅斯柯的《椅子》,一座空蕩蕩的舞台卻因為一對老夫婦的遊戲而堆滿椅子。精簡舞台有更聰明的方式,劇作的功力觀眾肯定會知道。新年快樂!
《一桌二椅X4》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
時間|2012/12/29 14: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 戲劇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