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編纂法遺落的「她」:《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2月
17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1次瀏覽

林嘉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是國光劇團的牛年封箱戲。這齣原是為2020年東京奧運而作的新編戲,因疫情而延宕至2022年1月首演。2021年間國光陸續推出《狐仙》、《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等新編戲,在文學詮釋與藝術展現手法上思索「多元化」與「當代化」的可能。《狐仙》以燈光及多媒體影像形塑舞台並創造奇幻的想像氛圍,《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以東方視角詮釋西方文學等做法,促使國光新編戲走向一條嶄新之路,又或者是說,蘊釀一種具京劇元素之新藝術種類的出現。

對已經歷2021年兩部創新大戲洗禮、衝擊、顛覆想像的國光長期觀者而言,這部籌劃較早但面世較晚的《武動三國》顯得小巧喜氣別緻:它有京劇的經典折子戲,熱鬧奔騰的傳統武戲,再加上一些些《費》劇女性主義的色彩,一些些《狐》劇的微美燈光,一些些現代說書的串場元素,和一些些電玩電音,最適合想嘗鮮又不太想遠離舒適圈的京劇觀眾群。整體戲劇設計從武戲大賞的概念出發,自三國戲中選出四本折子〈長坂坡〉、〈戰冀州〉、〈周瑜歸天〉及〈關公顯聖〉大秀國光武生的好功底,再以「說書評劇」的形式串連各折,以今論古地點出三國故事中女性形象「被噤聲」與「被柔弱」的事實。雖然在彩排記者會時,劇團曾表示該劇以「她的凝視」作為副標,試圖「立體完整」的型塑所論議的女性角色,但以全劇最後產出樣貌來說,這些角色,如劉備之妻糜夫人及孫尚香等,事實上僅是「片斷式」地將其觀點拼貼入原以男性觀點為主的三國戲中;此外,為女性發聲的論述在〈關公顯聖〉一折處明顯消失斷裂。以上種種現象使得「她的凝視」這個戲劇脈絡的呈現顯得破碎且不連貫。在說書點評中,該劇也曾嘗試提點大事件中「小人物」的重要性,說明無論是敗戰將士或是戰場上為數最多卻不曾留名青史的兵卒,都是人類歷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武動三國》為「女性」及「小人物」發聲,顯示國光試圖以淺白的手法闡述其對歷史編纂法的深刻反思及展現文學批評的內涵,是將中國文學研究「深入淺出」的一次嘗試。

在戲劇呈現方面,《武動三國》的舞台設計回歸樸實,有如空白的渲紙般,提供身穿飽滿色彩戲服的武生們,在其間以身體作畫。就戲劇手法使用的維度來說,運用電音聲響,身穿動漫服飾的電玩孫尚香片段,手段新穎但與前後段落有顯著的跳脫與切割,然而在戲劇總體概念的展現上,仍可窺見其意念上的統一及開展:電玩孫尚香一角可說是史書上被遺落的女性角色及其堅毅心志的一種體現;運用動漫造型與電音聲響元素,將女人與陽剛且英雄式的性格相結合,透過現代化武旦的形象為女性發聲。聲腔運用上,因有「以今評古」的說書講評,而使得京腔與一般說白的疊置與對談有趣且合理。音樂設計方面原是相當具有層次概念— 既有現場演奏的文武場,也有預錄的配樂,但演出現場的聲道音量調配卻無法突顯現場演奏與配樂播放間的聲響層次。此外,在電玩孫尚香歌唱一段,主唱聲響也明顯被伴奏所超越,既聽不清歌詞,也聽不出曲調。關於聲響層次的展現與聲控部分是未來需再思量著磨的面向,畢竟京劇本質上即是一種講究「詩、樂、舞」三合一的戲劇形式,在文學內涵、演出功底、聲腔唱奏上皆應力求平衡開展。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2/01/23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是在現代與劇中角色相互對應之故,讓人不知道究竟是哪個「她」的凝視?是出自於現代京劇女演員的?還是沉在井中獨自望著歷史軌跡的糜夫人?
2月
24
2022
在國光劇團試圖延續,甚至再創京劇新生命的努力之下,觀眾有幸能以自己的角度欣賞一齣武打佳作,並且共同思所一個時代下的宏觀問題:接下來,京劇該往何處走?
1月
27
2022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
光興閣確實藉《多重宇宙》與《前傳》兩部作品碰撞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的適應方式,並且一定程度地借取金光戲本有的內涵,加以改造成現代觀眾可以接受的型態。不過,除有精進與精緻化的空間,光興閣或許可再回頭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複製金光戲?
3月
11
2025
從2017年開創至今的「國光微劇場」,運用折子戲的演出形態,除了保存老戲劇目外,更重要的是訓練新生代演員能藉由聚焦人物的表演空間中,琢磨角色內心,淬鍊自身表演能量。
3月
03
2025
陳錫煌掌中劇團致力於古典戲齣的傳承,所培育的青年演師與樂師組成漸形完整,前、後場演出表現亦可圈可點,唯若能於團員穩定的基礎上,增添主演唱曲功力的提升,則於傳統布袋戲的完整度來說,更是無懈可擊!
2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