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編纂法遺落的「她」:《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2月
17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62次瀏覽

林嘉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是國光劇團的牛年封箱戲。這齣原是為2020年東京奧運而作的新編戲,因疫情而延宕至2022年1月首演。2021年間國光陸續推出《狐仙》、《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等新編戲,在文學詮釋與藝術展現手法上思索「多元化」與「當代化」的可能。《狐仙》以燈光及多媒體影像形塑舞台並創造奇幻的想像氛圍,《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以東方視角詮釋西方文學等做法,促使國光新編戲走向一條嶄新之路,又或者是說,蘊釀一種具京劇元素之新藝術種類的出現。

對已經歷2021年兩部創新大戲洗禮、衝擊、顛覆想像的國光長期觀者而言,這部籌劃較早但面世較晚的《武動三國》顯得小巧喜氣別緻:它有京劇的經典折子戲,熱鬧奔騰的傳統武戲,再加上一些些《費》劇女性主義的色彩,一些些《狐》劇的微美燈光,一些些現代說書的串場元素,和一些些電玩電音,最適合想嘗鮮又不太想遠離舒適圈的京劇觀眾群。整體戲劇設計從武戲大賞的概念出發,自三國戲中選出四本折子〈長坂坡〉、〈戰冀州〉、〈周瑜歸天〉及〈關公顯聖〉大秀國光武生的好功底,再以「說書評劇」的形式串連各折,以今論古地點出三國故事中女性形象「被噤聲」與「被柔弱」的事實。雖然在彩排記者會時,劇團曾表示該劇以「她的凝視」作為副標,試圖「立體完整」的型塑所論議的女性角色,但以全劇最後產出樣貌來說,這些角色,如劉備之妻糜夫人及孫尚香等,事實上僅是「片斷式」地將其觀點拼貼入原以男性觀點為主的三國戲中;此外,為女性發聲的論述在〈關公顯聖〉一折處明顯消失斷裂。以上種種現象使得「她的凝視」這個戲劇脈絡的呈現顯得破碎且不連貫。在說書點評中,該劇也曾嘗試提點大事件中「小人物」的重要性,說明無論是敗戰將士或是戰場上為數最多卻不曾留名青史的兵卒,都是人類歷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武動三國》為「女性」及「小人物」發聲,顯示國光試圖以淺白的手法闡述其對歷史編纂法的深刻反思及展現文學批評的內涵,是將中國文學研究「深入淺出」的一次嘗試。

在戲劇呈現方面,《武動三國》的舞台設計回歸樸實,有如空白的渲紙般,提供身穿飽滿色彩戲服的武生們,在其間以身體作畫。就戲劇手法使用的維度來說,運用電音聲響,身穿動漫服飾的電玩孫尚香片段,手段新穎但與前後段落有顯著的跳脫與切割,然而在戲劇總體概念的展現上,仍可窺見其意念上的統一及開展:電玩孫尚香一角可說是史書上被遺落的女性角色及其堅毅心志的一種體現;運用動漫造型與電音聲響元素,將女人與陽剛且英雄式的性格相結合,透過現代化武旦的形象為女性發聲。聲腔運用上,因有「以今評古」的說書講評,而使得京腔與一般說白的疊置與對談有趣且合理。音樂設計方面原是相當具有層次概念— 既有現場演奏的文武場,也有預錄的配樂,但演出現場的聲道音量調配卻無法突顯現場演奏與配樂播放間的聲響層次。此外,在電玩孫尚香歌唱一段,主唱聲響也明顯被伴奏所超越,既聽不清歌詞,也聽不出曲調。關於聲響層次的展現與聲控部分是未來需再思量著磨的面向,畢竟京劇本質上即是一種講究「詩、樂、舞」三合一的戲劇形式,在文學內涵、演出功底、聲腔唱奏上皆應力求平衡開展。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2/01/23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是在現代與劇中角色相互對應之故,讓人不知道究竟是哪個「她」的凝視?是出自於現代京劇女演員的?還是沉在井中獨自望著歷史軌跡的糜夫人?
2月
24
2022
在國光劇團試圖延續,甚至再創京劇新生命的努力之下,觀眾有幸能以自己的角度欣賞一齣武打佳作,並且共同思所一個時代下的宏觀問題:接下來,京劇該往何處走?
1月
27
2022
《英雄製造》展現了數條量產革命、複製英雄的生產線,卻沒把任何一個產品端到觀眾面前。如同齊義興身負多重命運,每個版本卻都沒有結局,齊義興卡在魔王城門口,無人識得其心境如何,僅見背影蕭颯。
9月
12
2025
此齣戲偶的份量雖然較輕,但是以整體的表演美學來看,人與偶的位置是和諧且自然的,南管的吟唱、能樂的伴奏適切地烘托了整體聽覺感受,原文中一盞雙頭牡丹燈也被擴大意象,建構了舞台整體美感
9月
10
2025
作品本體打破情感、記憶和認知慣性之後,代以B級片形式變造內容的遊戲。在我眼裡,群眾欲望背後承載的身份認同辯證無處延展,漫長的重複似乎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恍如一場集體失聲的夢。
9月
10
2025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以戲曲展演歷史,不僅是承繼族群記憶,也結合客語、亂彈聲腔、武戲身段,展現「英雄史詩」與「庶民敘事」的雙重結構,是文化記憶的身體化展演。
9月
08
2025
不符史實、觀點錯亂、定位尷尬,都無法阻止《嘉慶君遊臺灣》成為臺灣大眾娛樂史上的經典一頁,更大膽的說,它根本就是臺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原創IP」。《嘉慶君夢遊臺灣》用擰轉時空的敘事證成了這點,無人識得的君王在偏僻的島嶼留下足跡,最終長成了島嶼自身刻進血脈的故事。
9月
05
2025
正明龍歌劇團的劇本,一向皆非平鋪直敘式的展演,編劇家慣用倒敘的手法演繹故事,每予人有思考、回味的空間,是其長處,像這齣戲自韓信年少出身,演至殞命宮闈,全劇劇情的鋪陳,不妨從其演出的場次分析,即可見出該戲敘事輾轉、恣意,倒敘中有倒敘,可謂每一段落(場景)皆有可看性。
9月
02
2025
同時也對老、新的「對花槍」演出進行分野,形成了「傳承」與「承接」的戲劇邏輯:年輕演員展現技藝的生命力,老演員則承接劇情的厚度與精神,兩者一前一後,呼應「對花槍」的雙重意涵——情感對峙、技藝交鋒。
9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