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編纂法遺落的「她」:《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2月
17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07次瀏覽

林嘉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是國光劇團的牛年封箱戲。這齣原是為2020年東京奧運而作的新編戲,因疫情而延宕至2022年1月首演。2021年間國光陸續推出《狐仙》、《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等新編戲,在文學詮釋與藝術展現手法上思索「多元化」與「當代化」的可能。《狐仙》以燈光及多媒體影像形塑舞台並創造奇幻的想像氛圍,《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以東方視角詮釋西方文學等做法,促使國光新編戲走向一條嶄新之路,又或者是說,蘊釀一種具京劇元素之新藝術種類的出現。

對已經歷2021年兩部創新大戲洗禮、衝擊、顛覆想像的國光長期觀者而言,這部籌劃較早但面世較晚的《武動三國》顯得小巧喜氣別緻:它有京劇的經典折子戲,熱鬧奔騰的傳統武戲,再加上一些些《費》劇女性主義的色彩,一些些《狐》劇的微美燈光,一些些現代說書的串場元素,和一些些電玩電音,最適合想嘗鮮又不太想遠離舒適圈的京劇觀眾群。整體戲劇設計從武戲大賞的概念出發,自三國戲中選出四本折子〈長坂坡〉、〈戰冀州〉、〈周瑜歸天〉及〈關公顯聖〉大秀國光武生的好功底,再以「說書評劇」的形式串連各折,以今論古地點出三國故事中女性形象「被噤聲」與「被柔弱」的事實。雖然在彩排記者會時,劇團曾表示該劇以「她的凝視」作為副標,試圖「立體完整」的型塑所論議的女性角色,但以全劇最後產出樣貌來說,這些角色,如劉備之妻糜夫人及孫尚香等,事實上僅是「片斷式」地將其觀點拼貼入原以男性觀點為主的三國戲中;此外,為女性發聲的論述在〈關公顯聖〉一折處明顯消失斷裂。以上種種現象使得「她的凝視」這個戲劇脈絡的呈現顯得破碎且不連貫。在說書點評中,該劇也曾嘗試提點大事件中「小人物」的重要性,說明無論是敗戰將士或是戰場上為數最多卻不曾留名青史的兵卒,都是人類歷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武動三國》為「女性」及「小人物」發聲,顯示國光試圖以淺白的手法闡述其對歷史編纂法的深刻反思及展現文學批評的內涵,是將中國文學研究「深入淺出」的一次嘗試。

在戲劇呈現方面,《武動三國》的舞台設計回歸樸實,有如空白的渲紙般,提供身穿飽滿色彩戲服的武生們,在其間以身體作畫。就戲劇手法使用的維度來說,運用電音聲響,身穿動漫服飾的電玩孫尚香片段,手段新穎但與前後段落有顯著的跳脫與切割,然而在戲劇總體概念的展現上,仍可窺見其意念上的統一及開展:電玩孫尚香一角可說是史書上被遺落的女性角色及其堅毅心志的一種體現;運用動漫造型與電音聲響元素,將女人與陽剛且英雄式的性格相結合,透過現代化武旦的形象為女性發聲。聲腔運用上,因有「以今評古」的說書講評,而使得京腔與一般說白的疊置與對談有趣且合理。音樂設計方面原是相當具有層次概念— 既有現場演奏的文武場,也有預錄的配樂,但演出現場的聲道音量調配卻無法突顯現場演奏與配樂播放間的聲響層次。此外,在電玩孫尚香歌唱一段,主唱聲響也明顯被伴奏所超越,既聽不清歌詞,也聽不出曲調。關於聲響層次的展現與聲控部分是未來需再思量著磨的面向,畢竟京劇本質上即是一種講究「詩、樂、舞」三合一的戲劇形式,在文學內涵、演出功底、聲腔唱奏上皆應力求平衡開展。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2/01/23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是在現代與劇中角色相互對應之故,讓人不知道究竟是哪個「她」的凝視?是出自於現代京劇女演員的?還是沉在井中獨自望著歷史軌跡的糜夫人?
2月
24
2022
在國光劇團試圖延續,甚至再創京劇新生命的努力之下,觀眾有幸能以自己的角度欣賞一齣武打佳作,並且共同思所一個時代下的宏觀問題:接下來,京劇該往何處走?
1月
27
2022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