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借鏡人生:《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
9月
13
2018
女高音孫湘涵、二胡陳思潓、笛子歐陽孝宜(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0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細數國樂作品之中,多以吟詠自然萬物為主,而後是人物史詩,作曲者透過音樂將人物形象化,並利用樂器之間的各種技巧,營造緊張、纏綿、熱鬧……等氛圍,作為聽眾的我們,就像中了作曲者所施的魔法,指揮家是嚮導,樂團則是新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冒險。

此次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以《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作為標題,演奏了五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以樂曲闡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性格下的悲歡離合,既符合現代時事對女性權利的重視,也讓觀眾藉此場音樂會認識更多作曲者筆下的女性,雖是不同時代的女性,但看她們是如何影響週遭的人事物,甚至是整個歷史。

作為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其內容結構嚴謹,登場人物不只百人,主要角色有賈寶玉、林黛玉及薛寶釵等人,描繪了三人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悲劇,以及賈府、史家、薛家、王家等四大家族的興衰。根據同名電視連續劇中的音樂片段和歌曲改編而成的《紅樓夢》序曲,在前奏的部分由笙主奏,悠揚卻帶淡淡憂愁的旋律彷彿旁白緩緩道來:「女媧煉石補天之時,所煉之石剩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一切的開端,如夢境般展開,雖是序曲,卻也暗示令人唏噓的結局,在顧寶文細膩、沉著的指揮下,樂團詮釋得真摯熱切,很是動人。

整場樂曲之中筆者認為《楚頌》一曲最有意思,不若其他樂曲皆以女性為主角,此樂曲主要講述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女性角色的虞姬雖是兩人之間愛情的主角,卻也如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看著一切隱沒於歷史洪流中。《楚頌》有著段落分明的節奏,引子是拉開故事的序幕,慢板是描述兩人之間甜蜜的閒暇時光,緊接而來的鑼鼓喧天則是象徵戰事又起,主將項羽率軍迎戰。二胡主奏的部分,陳思潓表現的可圈可點,既展現項羽的深情,亦有奮勇殺敵的氣勢,雖在獨奏處有小差錯,但瑕不掩瑜,且在陳思潓的詮釋下,樂曲層次分明,情感轉換自如,讓人能深刻感受到項羽與虞姬兩人故事裡的悲歡離合。

古代戰亂之際,不分男女人人皆兵,愛國之心不只男性,女性不讓鬚眉者也不在少數,秦良玉、樊梨花、佘太君都是赫赫有名的巾幗英雄,而終曲的《穆桂英掛帥》則是描述古代女英雄穆桂英,其愛國行動和堅決勇敢抗敵鬥爭的英雄氣慨,樂曲以京劇音樂為基本素材,全曲共分四個部分:引子、天波府憶往事、遼兵入侵、掛帥出征。開場為笛、嗩吶主奏,後接一段鑼鼓點,整體予人一種士氣高昂的威武氣勢,而後弦樂緩緩拉奏著主題旋律,其中不時追憶過往,包含英年掛帥、大破天門等往事,直至戰事爆發,作曲者藉不和諧音程與快速音群描繪遼兵入侵的緊張感,不忍老百姓再次遭受痛苦與悲傷,穆桂英掛帥率軍出征,浩浩蕩蕩往赴疆場。

此場音樂會因應主題選自與女性有關的樂曲,筆者認為是次很好的嘗試,音樂本就發自內心,愈是與人有共鳴,就愈是能吸引觀眾,不僅讓觀眾欣賞音樂,也藉由音樂去認識人物世界裡的悲歡離合,就如標題所下《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而聽完音樂會的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也正在上演自己人生中的悲歡離合。

《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

演出|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
時間|2018/08/11 19: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