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借鏡人生:《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
9月
13
2018
女高音孫湘涵、二胡陳思潓、笛子歐陽孝宜(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9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細數國樂作品之中,多以吟詠自然萬物為主,而後是人物史詩,作曲者透過音樂將人物形象化,並利用樂器之間的各種技巧,營造緊張、纏綿、熱鬧……等氛圍,作為聽眾的我們,就像中了作曲者所施的魔法,指揮家是嚮導,樂團則是新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冒險。

此次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以《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作為標題,演奏了五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以樂曲闡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性格下的悲歡離合,既符合現代時事對女性權利的重視,也讓觀眾藉此場音樂會認識更多作曲者筆下的女性,雖是不同時代的女性,但看她們是如何影響週遭的人事物,甚至是整個歷史。

作為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其內容結構嚴謹,登場人物不只百人,主要角色有賈寶玉、林黛玉及薛寶釵等人,描繪了三人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悲劇,以及賈府、史家、薛家、王家等四大家族的興衰。根據同名電視連續劇中的音樂片段和歌曲改編而成的《紅樓夢》序曲,在前奏的部分由笙主奏,悠揚卻帶淡淡憂愁的旋律彷彿旁白緩緩道來:「女媧煉石補天之時,所煉之石剩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一切的開端,如夢境般展開,雖是序曲,卻也暗示令人唏噓的結局,在顧寶文細膩、沉著的指揮下,樂團詮釋得真摯熱切,很是動人。

整場樂曲之中筆者認為《楚頌》一曲最有意思,不若其他樂曲皆以女性為主角,此樂曲主要講述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女性角色的虞姬雖是兩人之間愛情的主角,卻也如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看著一切隱沒於歷史洪流中。《楚頌》有著段落分明的節奏,引子是拉開故事的序幕,慢板是描述兩人之間甜蜜的閒暇時光,緊接而來的鑼鼓喧天則是象徵戰事又起,主將項羽率軍迎戰。二胡主奏的部分,陳思潓表現的可圈可點,既展現項羽的深情,亦有奮勇殺敵的氣勢,雖在獨奏處有小差錯,但瑕不掩瑜,且在陳思潓的詮釋下,樂曲層次分明,情感轉換自如,讓人能深刻感受到項羽與虞姬兩人故事裡的悲歡離合。

古代戰亂之際,不分男女人人皆兵,愛國之心不只男性,女性不讓鬚眉者也不在少數,秦良玉、樊梨花、佘太君都是赫赫有名的巾幗英雄,而終曲的《穆桂英掛帥》則是描述古代女英雄穆桂英,其愛國行動和堅決勇敢抗敵鬥爭的英雄氣慨,樂曲以京劇音樂為基本素材,全曲共分四個部分:引子、天波府憶往事、遼兵入侵、掛帥出征。開場為笛、嗩吶主奏,後接一段鑼鼓點,整體予人一種士氣高昂的威武氣勢,而後弦樂緩緩拉奏著主題旋律,其中不時追憶過往,包含英年掛帥、大破天門等往事,直至戰事爆發,作曲者藉不和諧音程與快速音群描繪遼兵入侵的緊張感,不忍老百姓再次遭受痛苦與悲傷,穆桂英掛帥率軍出征,浩浩蕩蕩往赴疆場。

此場音樂會因應主題選自與女性有關的樂曲,筆者認為是次很好的嘗試,音樂本就發自內心,愈是與人有共鳴,就愈是能吸引觀眾,不僅讓觀眾欣賞音樂,也藉由音樂去認識人物世界裡的悲歡離合,就如標題所下《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而聽完音樂會的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也正在上演自己人生中的悲歡離合。

《女人‧與她們的悲歡離合》

演出|台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
時間|2018/08/11 19: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