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群體」及其界線:評介史蒂芬妮・雷克《群像》
5月
06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5次瀏覽

林宗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群像》這部舞作,Stephanie Lake(史蒂芬妮・雷克)在澳遠距指導,由臺灣五十多位舞者進行演出,僅僅密集練習約三週的時間便成就這部作品,燈光設計與集體編舞非常動人,當然,仍然有舞蹈熟練度不足、音樂與身體律動間偶有小斷裂之問題,但對本舞作的影響微乎其微。

我認為,這部舞作不僅試圖探索個人與集體的互動關係,更重要的是,它將每個舞者置於一個既集體又個人的矛盾場域,這讓每位舞者在展現自己的身體時,也是在回應一種大時代之中不斷產生個人行動的可能性。其中一段反覆三次,不斷加速最後卻回不去的安排,便是指向了跳脫主流、跳脫大敘事(grand narration)的可能性。當然,另一方面,如同我們看見舞者立起,指揮著圍繞在其身邊的舞者(或者像女巫般使他們臣服),試圖維持群體的平衡——每一位站著的舞者,每一位被我們看見孤立出來的獨舞/雙人舞者,都是因其置於群體中才有意義,集體需要個人,而個人也逃不開集體。

另一方面,群體不僅是人的聚合。《群像》有意識的加入了「非人」的元素,那些舞者發出如鬣狗般的聲音,或者用氣音、拍打身體及地板表現出反人性的身體律動,當我們成為群體的一部分時,我們是否也在跨越身而為人的界線?若我們反思納粹、戰爭等殘酷的非人道行為,那時康德所預設的人的「理性」是否還存在?而這會影響到我們作為「人的條件」嗎?存於我們生活世界的其他生物,又是如何不斷介入我們的生活呢?

不斷突兀的出現在背景音效的「機械式」音效,更加挑戰了「群體」的界線。Bruno Latour 曾經提出的聚合(assemblage)概念,尖銳地質問了我們是透過什麼樣的標準來區分「人」與「物質」(material),而他認為,人物關係的複雜性從《群像》中機械性完美的集體舞蹈呈現,當我們的身體像機器一樣舞動,我們和機器差在哪裡,我們又如何探知自己的心靈?那些突兀的、難以歸類的摩擦音,其實也在預示/指向人類及其創造物之間潛在的衝突與矛盾性。如此有秩序的編舞,加上無法被規訓、標準化的舞者身體,本舞作的張力便因此體現。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段落,反而是一連串爭吵、推擠後,從地上緩慢爬起的舞者,在微弱的燈光下獨舞的畫面。那時,背景播放著人群吵雜的聲音,那可能是社會運動的遊行、也可能是戰爭衝突,甚至我希望它是媽祖遶境的現場音效。這類的集體歡騰/創傷造就了一個個被推出群體的個體,而他們又是如此有力量的獨自站起。這時,我似乎看見了人的存在本身,便是這樣充滿著毫無理智的樂觀吧。

《群像》

演出|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暨碩士班
時間|2022/04/3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舞者們的呼吸,我感受到的正是現當代舞蹈技巧中意圖展現的自主,不論是個人或是群體的自主。於是,不若編舞上讓人直覺聯想的操控意象,《群像》中個人與群體的關係反而就此展開更多層次的辯證。(李宗興)
5月
14
2022
一個人的時候,人是渺小的;一群人的時候,人是強大的。捨去切割台上與台下的「大幕」,自觀眾踏進場內的第一步,從觀者的角度自動轉化為這群人當中的一份子。(胡家宜 )
5月
06
2022
在原民主體性與現代性的鬥爭局勢中,始終戰鬥著要守住的,並且為了守住反而導向毀滅的,究竟會是什麼?
11月
20
2025
當《最後的隧道》借助另類的時間和空間來搭建一個想像的世界時,這樣揉合神話/末日的敘事方式,正也悄然轉動一種鬼魅時間(spectral time),不只掙脫了殖民主義的現代性機制,更通過非人(non-human)的鬼魅現身重返過去歷史造成的斷裂
11月
20
2025
整場演出令人深刻之處並非歷史檔案中的馬利亞為何,而在曼奇展現出一個舞蹈被檔案所固定,再被文化市場要求的過程,在解放坐姿舞即興性的過程中,那個原被忽視的裂縫重新浮現:我們可以如何保存舞蹈,而不讓舞蹈失去活性?
11月
17
2025
林麗珍與無垢的舞者們在《潮》中,讓「觀看」本身成為一場修行。這部作品不是舞,而是一場被拉長至極限的儀式;不是隔岸觀「潮」,而是自身與萬物的一場深度對話。
11月
06
2025
在被聲音主導的身體中,舞者的主動性是否仍存在?下半場雖清晰呈現概念,但也稀釋了上半場聲音牽動身體時的未定能量。然而,這提醒觀者:聲音並非單向施力,而是一個與舞者互動、需解讀與回應的活體。這種動態平衡既是作品魅力,也揭示了聲音作為藝術媒介的深度——既能統合,也能挑戰舞者與觀眾的感知邊界。
10月
30
2025
在《關不掉的耳朵》好似「聽見」這件事只剩幽微,甚至憂鬱的狀態詮釋,但聽覺何曾不為人帶來喜悅呢?故這成了整部舞作我最大的疑惑。
10月
30
2025
在此,每一個舞者既是一個獨特的 tiaen——承載著各自的生命經驗與力量;同時也是 tiamen 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連結節點。正如劇場牆上那幅巨大的螢光抽象布幕所示,這些青年舞者的身體便如電路板上交錯的線路,不斷地在運作、傳導、生長。
10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