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自己的聲音《聲動臺灣》
6月
23
2017
聲動台灣(臺灣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97次瀏覽
黃煒婷(表演藝術人士)

臺灣國樂團,以矢志探索傳統、立足本土、擁抱當代,藉由創作為臺灣傳統音樂紮根,近年來,台灣的國樂不斷地有不同形式的展演方式,新興的作品不斷地呈現,結合新銳與傳統演出風格,在轉變的過程中也不斷充實發展。

臺灣國樂團特邀請指揮家黃光佑,協奏者笛子劉貞伶、胡琴鄭曉玫、嗩吶溫育良、琵琶高意涵。演出多首協奏曲與新作品,演奏出多元能量的國樂曲目,有熱鬧奔放的北管曲、動人心弦的歌仔曲調,有承載著節慶之聲豐年祭曲等,奏出臺灣的故事、臺灣的樂曲,帶領觀眾來一趟,貼近福爾摩沙的音樂旅程。 演出曲目由作曲家王乙聿〈北管風〉揭開熱鬧序幕,此作品氣勢浩瀚,節奏強而有力技術性極高的快板,充滿鄉土味的作品陳能濟〈原鄉與本土〉溫暖富有感情弦律,音樂充滿對這片土地的關愛, 清亮高昂的嗩吶曲劉昱昀〈乙未1895〉,描述玉山巍巍高聳作品朱雲嵩〈玉山之巔〉,充滿濃厚在地宗教味的〈西秦王爺〉由多才編曲作家陸橒所作,繼之特別組合的協奏曲琵琶與笛的雙協奏李博禪〈聽香〉,最後壓軸演出,流露出樸實自然簡單的樂曲有著屬於金門的風格蘇文慶〈風獅爺傳奇〉,每首作品充滿了濃厚的在地文化色彩,音樂語彙細膩動人,運用國樂,呈現台灣風情與台灣的美好,令觀眾意猶未盡。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曲目是王以聿的〈北管風〉,音樂的骨幹充滿濃厚的台灣北管樂,在地熱鬧高亢的音樂風格,速度非常快又有散版節奏多元,需要有極度高的演奏與樂團和指揮的默契良好搭配,才能駕馭。到第三段樂團的打擊聲音明顯,木琴滾奏大量使用,也借用鈸與嗩吶把者跟音樂推向高潮,低音大提琴、中阮、大阮、琵琶的陪襯音量控制得宜,不會使整個曲目聲音過量 ,使音樂不斷向前邁進,傳統大鼓與排鼓增強音樂的節奏性與曲風,最後在一大群的快速音堆中,不斷交織堆疊與對話,把音樂推到的熱鬧的景象快速又刺激,具有聽覺的震撼感。

另一首曲目,陳能濟〈原鄉與本土〉,也難以忘懷,作曲家鮮明的音樂手法描繪對土地的思念與愛,音樂開始以行板速度進行,悠美的曲調描述美麗的家鄉,每段樂曲間都有著優美旋律中此起彼落,心情隨隨著音樂蕩漾,腦中一直有一幅幅畫呈現,是安詳的、美麗的。笛子聲音很柔美,二胡拉弦與柔弦技巧聲音細膩,笙和笛的聲音如歌似的演出,在聽奏中,腦海裡浮現很多美好畫面。美中不足的地方,第二段鈸、定音鼓和嗩吶聲太大聲,主旋律似乎不太明顯。值得一提的是,整體讓人很有畫面,內心也跟著音樂蕩漾,李博禪〈聽香〉琵琶與笛的雙協奏也很棒,在台灣似乎很少這種搭配的演奏,演奏家劉貞伶(笛)高意涵(琵琶),兩位優秀的演奏家與指揮巧妙的合作默契及高,兩個演奏家都把自己樂器的高難度技巧呈現出來,協奏者看似簡單自由的彈法,但傳達出來的音樂情感與情緒還有聲響的力道,一點都不隨意,沒有誇張的表情動作,用真誠的心情,詮釋最自然的音樂。 整場音樂會,散發出濃濃的在地味風情特色,看得出選曲編排的用心製作,非假日演出,觀眾也座無虛席,演出精彩萬分令人回味無窮,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充滿在地味的曲風,讓聽者用國樂認識台灣的美好。

《聲動臺灣》

演出|臺灣國樂團、黃光佑(指揮)
時間|2017/6/15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