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迷惘於愛情之中《Closer情迷》
10月
28
2013
Closer情迷(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9次瀏覽
李旻原(法國里昂盧米埃(第二)大學文學暨藝術博士)

某方面而言,現代劇場的藝術性主要建構於二十世紀反自然與寫實主義的發展,特別對於亞陶(Artaud)所謂棄絕經典文本與純劇場語言的理論實踐追尋之中。然而自然寫實的演出雖然依循著西方以劇本為主的傳統,並較廣受一般大眾的理解喜愛帶來商業性的利益,但我們卻也無法否定它的藝術價值,特別在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將演員的弔詭性重新系統化之後,訓練演員的演出成為「把自己重新創造成活生生的人」的技(藝)術,這讓看似平凡的自然寫實表演,更增一份藝術性的精神存在。

如同國內各「大劇場」,綠光劇團長久以來都以寫實性的演出為主要美學,在這樣的演出架構之下,劇本本身即成為重要的元素之一,待觀導演與演員如何依照劇本文字中給予的情節場景、主題動機來於舞台上詮釋。在國內編劇仍未受重視與不足的情況下,也為幫助國內劇場與觀眾能欣賞國外優秀的劇本,綠光於是推出世界劇場系列作品。《Closer情迷》是由劇作家派屈克馬勃編寫,依劇作家自述關於劇本創作的想法:「不只有愛情,還有談戀愛時的猜忌、大男人主義、我們向親密愛人說的謊言,以及有些人是如何利用別人尋找自我,發覺潛藏在心中的個人價值所在。」1997年倫敦公開演出後,即獲得勞倫斯奧立佛/BBC最佳新戲劇獎以及倫敦劇評人協會大獎。

這樣的肯定已確定了這劇本於寫實性的演出下,提供的創作基礎已是非常穏固,導演林于竣並無大膽改變提出新意而「完全按照它原來的劇本下去製作這齣戲」,重點將落於演員是否能如劇本編寫的情境,「如實」演出每個角色中編劇賦予的情感人性,自然寫實主義的藝術性難度,也就在於演員的一切表現都需要「把自己重新創造成活生生的人」來說服觀眾去相信眼前所見,隨著舞台的節奏變化,讓所有在劇場空間的人、事、物都能一同進入建構的戲劇幻覺之中。

演出的四位演員都曾有更需自然寫實的電影(視)表演經驗,然而於舞台上的考驗即是除了演員與角色同時「在場(présent)」的相互讓位的狀態外,更是對於空間當下任何「行動(mouvement)」的自然度展現。集理論與實務於一身實力派演員姚坤君,情感的展現轉折與動作的自然細膩,的確對於角色的詮釋到位,讓筆者能隨她的言行舉止「自然」地相信所扮演的安娜正活於舞台上,何豪傑的演出也非常自然成熟,呈現在愛情遊戲之中,掌控著規則而享有一切慾望的男性賴瑞,吳定謙與張鈞甯對於角色丹與愛麗絲的演出也都有一定的水準之上,只是表演雖然自然,但還是仍無法逃出「舞台外」的自然度,如果寫實主義的藝術性是在於「把自己重新創造成活生生的人」,這二位較年輕的演員缺的也許只是更多活生生的生命經驗。

總而言之,國內所謂「大劇場」於經營與創作的層面上多半都有一定的資源與水準,這也是該團二十年來辛苦經營值得肯定的成果,於現代劇場裡寫實的表演總是伴著象徵的舞台裝飾,讓觀眾能於這二者美學的融合,透過娛樂與藝術的方式,享受劇場別於電影的空間現存感,也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因為「在場」,所以更能將劇作家透過演員身體所活於舞台上的角色情節,省思對照於現實生活之中。

《Closer情迷》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3/10/26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