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即興音樂世界的關鍵《Back to Standard》
3月
25
2025
授權公版圖片/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9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回歸經典曲目》(Back to Standard)是一場以鋼琴三重奏為主的爵士音樂會,演奏者分別為鋼琴手曾增譯、貝斯手李昶佑以及日裔鼓手坂本健志(Takeshi Sakamoto)。翻開筆者的聆聽筆記,距離上一回參加以曾增譯為主角的音樂會,已近三年。當時為了紀念國際爵士日,曾增譯和薩克斯風手林奕銘、貝斯手李昶佑、鼓手王劭威組成四重奏,以「向賀比.漢考克(Herbie Hancock)致敬」為主題,演奏這位美國爵士鋼琴家的八首創作。除了原音鋼琴之外,曾增譯也擅長演奏合成器,在那一場演出之中,將漢考克多元風格的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令我印象深刻。

貝斯手李昶佑近三年來活躍於臺北爵士表演場景,曾參與長號手王于維(Michael Wang)、貝斯手林庭揚(Brandon Lin)以及吉他手林華勁的作品演出。坂本健志則是這組三重奏的另一個靈魂人物。就在前不久,由他所領導的「T.S.O.P Band」才剛推出《光陰 Kouin》,是這位鼓手的第三張作品。值得留意的是,這張專輯聚焦於爵士經典曲(Jazz Standards),以更現代的風格重新編曲和演奏傳統爵士曲,而本次的音樂會內容可視為這張專輯的概念延伸。

爵士經典曲又稱之為「爵士標準曲」,指的是被廣泛演奏、錄製,長久流傳於爵士樂界的曲目。曲子大多源自百老匯歌舞劇、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或美國流行曲,也包括爵士音樂家的原創作品。以這場音樂會為例,三位樂手就重新詮釋了兩首塞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的創作“Epistrophy”和“Evidence”。和同一個年代盛行的流行曲相比,“Epistrophy”的的創作素材,特別是透過鋼琴演奏出來的旋律或和弦相當古怪,然而隨著時間的演進,這首曲子的迷人特質漸漸浮現。在這一場音樂會中,李昶佑的貝斯獨奏為前導,帶出坂本健志精湛的爵士鼓獨奏,搭配曾增譯流暢的鋼琴演奏,共同表現出孟克作品中洋溢著奇趣的特色。

對樂迷而言,孟克的另一首作品“Evidence”同樣地難以捉摸,迥異於流行曲,它的旋律像是隨意揮灑在畫紙上的墨漬,彷彿舞者在五線譜上快速且用力地跳躍,樂句是缺乏明確架構的。有意思的是,當曾增譯彈這些宛如隨機落在紙上的音符時,隨後的貝斯與鼓的伴奏卻是如此來勁、富含搖擺感,而坂本健志綿密的drum solo則賦予這首曲子複雜而精湛的詮釋。

這組三重奏也重新詮釋了薩克斯風手喬.韓德森(Joe Henderson)的“Inner Urge”(收錄於Inner Urge,Blue Note發行於1964年)以及韋恩.肖特(Wayne Shorter)的“Speak No Evil”(收錄於Speak No Evil,Blue Note發行於1966年)。“Inner Urge”是一首調式作品,除了挑戰演奏技巧,不斷地轉換和弦之外,它所強調的辛辣、不尋常的曲調,讓聲響更開放而寬闊。至於“Speak No Evil”的旋律則是高高低低,在半音階調性之間流動。這組三重奏在演奏時,將當代爵士革新派的特徵,包含調式演奏、開放的音色、自由即興,和1950年代以來的咆勃元素巧妙地結合,創造出一種即使不尋常,但依然順暢悅耳的聲響。

選擇重新詮釋“Inner Urge”和“Speak No Evil”等經典曲目是有歷史意義的。在爵士樂的發展過程中,韓德森或肖特等追求創新的音樂家,一方面保持了精純咆勃(hard bop)的元素以及演奏架構,另一方面不局限於既有的演奏範圍,大膽地挑戰複雜和聲以及調式演奏的運用。這些傑出的創作者不但拓展了我們對即興音樂的想像,也間接說明了「爵士樂」晉升至美國現代藝術地位的過程。

除了演奏經典曲目之外,這組三重奏也詮釋了兩首坂本健志的創作:〈細雪〉和〈風月〉。〈細雪〉是一首柔和抒情的曲子,三人的演奏和互動反映的是冬季飄著細雪,寧靜致遠的心境。〈風月〉原收錄在坂本健志的第一張專輯《夢幻》,曾增譯以壓琴弦撥奏的方式開場,是一首洋溢著和式民謠風味,節奏複雜的作品,坂本健志激昂的即興演奏是聆聽亮點。

經典曲目是爵士樂圈的共同語言,無論在音樂教育、即興演奏或樂手交流的過程中,都扮演了極為重要角色。音樂家經常從經典曲出發,透過即興改編以及靈活的應變,使其成為爵士樂手交流與表現個人風格的重要平台。換言之,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Back to Standard》

演出|鋼琴:曾增譯、低音提琴:李昶佑、爵士鼓:坂本健志
時間|2025/03/16 14:30
地點|ONYX Jazz Club 奧尼斯爵士俱樂部 (臺北市康定路19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