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死的蒼白《貓狗》
6月
01
2016
貓狗(林育全 攝,柳春春劇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20次瀏覽
張輯米(劇場工作者)

文宣上柔軟絨毛寵物粉紅色調,人們因為這樣的幸福而被吸引入場。但是,如果場上只是一隻骯髒而且到處翻找垃圾桶食物,見到人就怒吼亂吠的流浪狗公;以及另一隻天天在你家樓下因發春而嚎出如同新生嬰兒的聲音,卻在每個孩子出生後就將其活活吞食的流浪母貓,看著這景象的你還幸福嗎?會不會想請環保局來讓牠們住十二個晚上,然後慢走不送呢?

在身體意義中,粉紅色是種發炎的顏色,混合了白血球與細菌的屍體,而產生了這樣的顏色。在《貓狗》宣傳視覺裡的粉紅色是皮外的,而翻開那甜美如蜜糖的皮,底下藏著的是一片包含了血與滿坑滿谷的蒼白屍體。

只是,從演出開始後,這宣傳的、皮外的粉紅玫瑰色就不復存在,導演毫不留情地把這看不見的傷口硬生生地撕開。只是哪有人說把傷口撕開就撕開的,而且那個傷口還是觀眾自己的,而且燈光還大亮,以致於觀眾席一片靜默,是被嚇到了吧;那些我們都不能說出來的痛,傷人的與被人傷的,死去的細菌與白血球,都在這皮下痛著的,全部攤開來,甚至要我們仔細看看,這些痛是怎麼來由。

老權叔叔,如狗一般,一個真有其人的角色,對世界有著無可言喻的憤怒,滿口髒話卻汲汲營營地在打工賺錢,生活中只有打工與泡妹,以及咆哮,他打工賺來的錢都花年輕女孩身上。這個再平常不過的人物,而我們也透過他手上的利刃,劃開遮蓋膿瘡的粉紅嫩皮。

年輕女孩,一個不曾當過媽媽的媽媽,如貓一樣,生出了好多好多不曾被生下來的孩子,而那些孩子的屍體成為了醫療垃圾;女孩卻想去日本、想去非洲,想去全世界,去拯救那些受苦難的孩子們。這讓筆者想起,朋友在臉書貼上他偷聽兩個高中女生的真實對話,內容大約是一個為了男友拿掉一個孩子、簽本票,另一個則是為了男友不斷墮胎不斷自殺、看精神科醫師,「勉強的感情是不會幸福的」其中一個女生說著。

女兒(們),從不曾出生過的孩子,就像南方公園裡的阿尼,每次出現就死了。她想見見這個世界,卻被媽媽阻止,對於無法像其他小孩一樣,她感到憤怒。不過她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中被生了出來,只是這孩子的生命價值卻只是重複著「吃東西、寫字、刷卡搭車、滑手機、看電視、回家、投票救台灣、反對護家盟、子瑜加油、救救周子瑜。」其實和之前那個時空裡的醫療垃圾無異。

打工小妹,像是看清了所有事物,像宇宙大覺者,又似宇宙大懶覺者。說著滿口道理,說著美善見證。她自認可以看清人們看不到的,自認可以改變世界,奧客之所以是奧客,痛苦的人之所以痛苦,殺人者之所以殺人,都是因為他們不懂事、他們放不下、他們沒有遇見我。認真且不像人的工作著,帶著幸福狀態工作著,連IS都可以勸之為善,與之和平相處著。

老權叔叔拼了命到處打工賺錢,當立法院長、MODEL,甚至還去IS殺人,為的就是讓女孩去日本,沒想到最後女孩自殺了,去了那個世界的她,還很認真地去救早已死去的非洲孩子亡魂,卻從沒想過自己簽署多次死刑執行令下的亡魂,那些她從未見過的女兒(們),直到女兒來與她見面,才告訴她自己想被生下來。

為什麼我們會對於小貓小狗有喜悅幸福感,卻對於骯髒的流浪貓狗具有厭惡感?我們可以為了網路上「救救剛出生的遺棄小貓小狗」、「以領養代替購買」而不自覺養了滿屋的寵物,卻不斷在和愛人與被愛之後的懷孕,將自身血肉裡的生命流放在虛無空間裡,然後重複著。我們對於生命的誕生是有著喜悅的,小時候的牠們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那般地可愛、喜悅,有著無限可能。但成人之後,卻發現我們必須迫於生活喝下巷道溝中游滿孓孑的水,翻找幸福食堂廚房後門丟棄的餿肉與敗骨。

觀看《貓狗》的感受是非常不舒服的,看完之後胸口有一種物理性的重壓感,老權叔叔一個人在場上獨自用力活著獨自演著的時候,覺得好不忍心,很想離開或讓他不要再演了,據說,真的有幾場觀眾離席。世界(觀眾)對於想看「好戲」、想經歷「感動」的渴望,正排斥著抗拒著台上老權叔叔所帶來的骯髒與噪音。

朋友臉書高中女生的對話中,她們為何可以無數次墮胎,也不生下「愛情結晶」?而或許觀眾的離場,就像在這世界裡的自殺?選錯戲,離場重新選過;不小心懷孕,拿掉重新來過;選錯人生,自殺重新來過;選錯人生,把別人殺了讓自己被判死刑重新來過。劇中其尖銳的聲音感,看似沒什麼的話語,背後卻藏著恐怖的行動,並在談笑間執行,而這卻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們可以對國家政策的不公不義站出來流血抗議,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像宇宙大懶覺者之打工小妹一樣,可以遇見總裁或首領,勸其改變其結構上的不公不義。卻忘了自己在身處的環境中,可能早已已經成為共犯。夢想自己會成為立法院長改變社會,敷衍財團,拯救受苦的台灣人;卻連打工都嫌錢少、被壓榨、踐踏自己的夢想,或打掉小孩像打乒乓球。

當我們對生命必然的苦痛早無眷戀,只愛著空洞的美好時,其實早已被TNR(註),耳朵被剪下一塊了。有沒有死刑、有沒有核四、有沒有多元成家、有沒有XXX都不重要了,就只是等死,集體等死,不是集體自殺,是集體等死。

最後,一碗真實的麵放在場上,原來最終,我們只是要一碗熱騰騰的麵而已,在經歷了這些虛無而來的痛苦之後,這碗麵不只給老權叔叔,也是給觀眾的,我們終於真實看見這幸福,得以藉由牙齒咀嚼與舌尖的翻攪,通過食道包覆進入柔軟的強酸水池。只是,劇中的老權叔叔非得要到死,非得要到天家,才能吃到這碗真實的麵。才能與深愛的人見面,才能甜蜜地回頭看這段痛苦,看這段幸福。

所以人間貓狗,

所以天上幸福。

註釋

1、TNR(Trap Neuter Return)捕捉、絕育、釋放,是一種能管理和減少流浪犬和流浪貓數量的方法。

《貓狗》

演出|柳春春劇社
時間|2016/05/19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一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令人不寒而慓的是,除了怒罵或譴責,語言更沈實的重量來自嚅囁的發聲,劇中幾句「我想要被生下來」,或輕睨著說「好啦我們去日本啦」,或分吃一碗麵的吞嚥聲,正是這些弱者的聲音,形狀了高壓社會下受壓迫者僅存的對抗,吶喊如游絲,卻真實無比。(紀慧玲)
6月
01
2016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