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擺脫的命題意識《時間之外》
11月
21
2011
時間之外(優表演藝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04次瀏覽
紀慧玲

優人神鼓自《聽海之心》發展鼓藝以來,一路以來的創作脫離不了鼓、鑼,即若加入身體、棍棒、人聲、古琴或其它傳聲樂器,都意圖在聲音與凝定身體的動、靜之間,傳達永恆的力量。《時間之外》就文字字意之想像,超越人為刻度,超越人類所能想像的宇宙、生命起始或終點,無座標,無先後,因之,一切化為無痕無字,無停駐,無去向,就連當下都該消逸於覺知之外,不存在的存有狀態。

因此,當《時間之外》依舊有著依稀可辨的文本,有個「我」,有幾個可辨的對應主角,有些突出的表現手法(比如喉音、女聲),這些有跡可尋的文本倒反而讓人無法安適於時間的流速裡。在片段的阻隔與安排下,時間再次斷裂,《時間之外》不是一個單詞的命題,倒成了作文題目,鋪展而來的是段落的安排與連結,然而,僅僅又是《聽海之心》以來類似的組合,則不免讓人覺得雷同,並無超越之處。

畫面與燈光的營造是《時間之外》最讓人有「感覺」的表現──上述「無停駐、無去向、無始無終」的聯想,泰半起於舞台與燈光的抽象意境沁入人心的神秘符指。從雨林的急雨聲,到晝夜的行進,到日蝕,到外太空幅射光波,一幕幕將觀眾帶向太虛,帶向無意識狀態。燈光刻意的隱微,卻又精緻到彷若晝伏夜出的意識,僅僅把握住將明未明的混沌狀態,已經把「時間之外」說得徹底明白。

要讓時間停止,讓意識進入無始無終「覺一」狀態,反覆、堆疊、單頻、迴旋的節奏最易奏效。這是蘇菲旋轉、神聖舞蹈兩個段落最讓人期待之處;在〈千江映月〉、〈涉空而來〉集體緩慢卻細微移動的綽影中,也有著不著痕跡的「時間」主體在牽引著。然而,或果太強調形式變化,太需要形式變化形成的文本,五個段落表現了五種關於時間的態度,再次地,以敘述文表現了全支作品;然則,以身體及音樂作為藝術形式的優,何須一再與敘事文體糾纏?有無可能從身體及音樂出發,追求每一次創作命題的形式突破,而不僅是反覆運用同一形式,卻強欲言說。道也、禪也,若「說」得明白,眾生也不必每日汲水、清塵,或閉修、苦行,或走路、繞山。說到底,優的言說一向不是強項,此次全場採取靜默,倒反而增添力度,只是,笑聲段落來自人間,忽地又拉回塵世,時間又有了座標。

《時間之外》部分片段讓人想起低限音樂的美感,看似重複單調的旋律(身體),內含細緻的堆疊、延伸、發展,在看似最簡單的外觀下,藏著豐富的變化,也讓觀眾(聽眾)有隨時進出、發展自我的空間。最後一個段落〈時間之外〉,幅度最長,鑼聲、幕後鼓聲、人聲交錯出現,音場的戲劇性彷彿也是有話要說,但一路追著模糊難辨卻又無法擺脫的文本,意識至此已疲累不堪,終至悠悠睡去,才讓時間終於靜止了。

《時間之外》

演出|優表演藝術劇團
時間|2011/11/19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