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座標的速度迷航《複‧速》
9月
10
2014
複‧速(黃煚哲 攝,壞鞋子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0次瀏覽
戴君安(特約評論人)

第一次走進熟悉的衛武營,看一場陌生團體的演出;矛盾的是,編舞家林宜瑾和導演謝東寧,都是和我認識有一段時日的藝術家。似乎是在這種氛圍下看《複‧速》,增強了複雜又矛盾的觀後感。

這是一場跨文化、跨藝術、跨語言、跨族群、跨國界又跨形式的演出,作品的形成和首演,都是於2013年在馬來西亞完成。今年來到臺灣的演出,只有在高雄才看得到,不知是否有特別用意。

就展演空間來看,除了寬度稍嫌不足外,衛武營的281展演場,倒是頗能將演出的作品,帶出富有深淺遠近的不同距離和上下分隔的層次感。舞台上裸露的燈光照明、垂掛的光束、鋪成斜橫條區塊的黃土堆及東西合壁的打擊樂器,打造了一個神秘的意象中帶著溫暖線條的視框。

從作品名稱看來,這是一場以速度為主題的演出,作品內容也確實都圍繞著身體、時間或語言的速度變化。時而現場演奏,時而以機器播放的音樂,也以不同的速度進行。樂聲的速度有時配合舞者行進,有時則和舞者的時間感形成對比,營造出更多速度上的變化。對於舞蹈、音樂和劇場而言,時間、速度都是主要的元素之一,也在這場演出的許多段落中有精緻的演繹,但可能因為段落太多或內容龐雜,且段落間的聯繫與轉折,缺乏密合的脈絡,因而出現不少鋪陳上的斷裂。

開場時,快速閃爍的光束,像個引子般的開啟了對速度的各種詮釋。接著馬來西亞籍的男舞者在一輪光圈下快速地抖顫身體,之後也以不同的節奏呈現肢體的速度變化。當臺灣籍的女舞者出來後,兩人的互動呈現了支配與牽引的畫面,大多是由女舞者指引男舞者的身體,忽快忽慢、忽前忽後的轉換速度與精力的施放,兩人的配合展現了一段相當精緻的舞蹈。

但是接下來播放的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卻接得突然,而且在一片暗黑中聽故事,令我有點坐立不安。當故事說到盤古的雙眼時,光線再度微微亮起,女舞者也再度回到舞台,走在黃土堆上。這一段的呈現顯得雜亂無序,和上一段的表演形成極大的反差。

接下來的幾個段落,也都是突然的接在一起。首先是分享旅行經驗中的速度感,先由兩位舞者分別講述在瑞典搭過22小時的火車、在紐約坐地鐵首次與黑人男子同車廂時的感受、在馬來西亞等候慢慢做的早餐、在香港淹沒在快速移動的人潮中,然後由音樂家講述在義大利快慢不一的生活節奏等。接著再進入現在與過往的記憶中的速度差,包括以中英文交替的語言敘說失去親人的時刻、華語夾著客家話(或是廣東話?)講述學習擂茶的兒時記憶等。這些段落都有著銜接上的斷裂,也呈現太多素材壓縮一起的過度飽和,像是丟入同一鍋的好料,分開品嘗時滋味濃厚,融在一起後卻吃不出味道般的複雜感。

所幸在結束前一段以女媧補天為意,以泰武古調吟唱為樂的雙人舞,纏繞出一段水乳交融的結構,才又讓我那五味雜陳的感官找到平衡。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段落,沒有矯揉造作的肢體造型,沒有綴飾的言詞,也沒有刻意比劃的舞蹈動作,但是能將兩個身體宛如陰陽融合般交疊,用不疾不徐的速度,劃出一道又一道的無形軌跡,也織出一片又一片的立體紋路。

最後,在舞台上,男舞者換上西裝,穿上皮鞋,女舞者脫掉長褲,換成洋裝,穿起高跟鞋,兩人攜手一起走進一道光影形成的門廊,消失於舞台上,彷彿完成了一趟挑戰各種速度的旅程。這個結束的情景沒有對我產生任何撼動,只因我的思緒還停留在上一段的畫面。

當謝幕的掌聲響起,再度撩起我那錯綜複雜的情緒。或許,給我個任意門,回到2013年,去馬來西亞看首演,我的觀後感會很不一樣,畢竟這個作品產出於當地;或許,導演、編舞家、音樂家和舞者,都需要為這個作品在異地演出前,對於其複雜的內容進行再修正。總之,我看到的《複‧速》,還真的像是在複雜的速度中,完成臺灣場的演出。

《複‧速》

演出|壞鞋子舞蹈劇場
時間|2014/09/05 19:30
地點|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281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