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座標的速度迷航《複‧速》
9月
10
2014
複‧速(黃煚哲 攝,壞鞋子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73次瀏覽
戴君安(特約評論人)

第一次走進熟悉的衛武營,看一場陌生團體的演出;矛盾的是,編舞家林宜瑾和導演謝東寧,都是和我認識有一段時日的藝術家。似乎是在這種氛圍下看《複‧速》,增強了複雜又矛盾的觀後感。

這是一場跨文化、跨藝術、跨語言、跨族群、跨國界又跨形式的演出,作品的形成和首演,都是於2013年在馬來西亞完成。今年來到臺灣的演出,只有在高雄才看得到,不知是否有特別用意。

就展演空間來看,除了寬度稍嫌不足外,衛武營的281展演場,倒是頗能將演出的作品,帶出富有深淺遠近的不同距離和上下分隔的層次感。舞台上裸露的燈光照明、垂掛的光束、鋪成斜橫條區塊的黃土堆及東西合壁的打擊樂器,打造了一個神秘的意象中帶著溫暖線條的視框。

從作品名稱看來,這是一場以速度為主題的演出,作品內容也確實都圍繞著身體、時間或語言的速度變化。時而現場演奏,時而以機器播放的音樂,也以不同的速度進行。樂聲的速度有時配合舞者行進,有時則和舞者的時間感形成對比,營造出更多速度上的變化。對於舞蹈、音樂和劇場而言,時間、速度都是主要的元素之一,也在這場演出的許多段落中有精緻的演繹,但可能因為段落太多或內容龐雜,且段落間的聯繫與轉折,缺乏密合的脈絡,因而出現不少鋪陳上的斷裂。

開場時,快速閃爍的光束,像個引子般的開啟了對速度的各種詮釋。接著馬來西亞籍的男舞者在一輪光圈下快速地抖顫身體,之後也以不同的節奏呈現肢體的速度變化。當臺灣籍的女舞者出來後,兩人的互動呈現了支配與牽引的畫面,大多是由女舞者指引男舞者的身體,忽快忽慢、忽前忽後的轉換速度與精力的施放,兩人的配合展現了一段相當精緻的舞蹈。

但是接下來播放的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卻接得突然,而且在一片暗黑中聽故事,令我有點坐立不安。當故事說到盤古的雙眼時,光線再度微微亮起,女舞者也再度回到舞台,走在黃土堆上。這一段的呈現顯得雜亂無序,和上一段的表演形成極大的反差。

接下來的幾個段落,也都是突然的接在一起。首先是分享旅行經驗中的速度感,先由兩位舞者分別講述在瑞典搭過22小時的火車、在紐約坐地鐵首次與黑人男子同車廂時的感受、在馬來西亞等候慢慢做的早餐、在香港淹沒在快速移動的人潮中,然後由音樂家講述在義大利快慢不一的生活節奏等。接著再進入現在與過往的記憶中的速度差,包括以中英文交替的語言敘說失去親人的時刻、華語夾著客家話(或是廣東話?)講述學習擂茶的兒時記憶等。這些段落都有著銜接上的斷裂,也呈現太多素材壓縮一起的過度飽和,像是丟入同一鍋的好料,分開品嘗時滋味濃厚,融在一起後卻吃不出味道般的複雜感。

所幸在結束前一段以女媧補天為意,以泰武古調吟唱為樂的雙人舞,纏繞出一段水乳交融的結構,才又讓我那五味雜陳的感官找到平衡。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段落,沒有矯揉造作的肢體造型,沒有綴飾的言詞,也沒有刻意比劃的舞蹈動作,但是能將兩個身體宛如陰陽融合般交疊,用不疾不徐的速度,劃出一道又一道的無形軌跡,也織出一片又一片的立體紋路。

最後,在舞台上,男舞者換上西裝,穿上皮鞋,女舞者脫掉長褲,換成洋裝,穿起高跟鞋,兩人攜手一起走進一道光影形成的門廊,消失於舞台上,彷彿完成了一趟挑戰各種速度的旅程。這個結束的情景沒有對我產生任何撼動,只因我的思緒還停留在上一段的畫面。

當謝幕的掌聲響起,再度撩起我那錯綜複雜的情緒。或許,給我個任意門,回到2013年,去馬來西亞看首演,我的觀後感會很不一樣,畢竟這個作品產出於當地;或許,導演、編舞家、音樂家和舞者,都需要為這個作品在異地演出前,對於其複雜的內容進行再修正。總之,我看到的《複‧速》,還真的像是在複雜的速度中,完成臺灣場的演出。

《複‧速》

演出|壞鞋子舞蹈劇場
時間|2014/09/05 19:30
地點|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281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