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體在許多文化中經常扮演被凝視觀看的角色,而這樣的位置也往往預設著觀看者的視點與性別角色。在這個看與被看的關係中,傳統的性別再現模式總是將女體塑造成被慾望的對象;換句話說,女體=景觀,一個為了滿足視覺饗宴與獵奇慾望,但卻無法提出自我觀點的身體。
世紀當代舞團此次與服裝設計師黃嘉祥的跨域合作《器官感__性》,試圖從「身體」出發,以時尚派對的華麗風格為框架,呈現出不同於現代-當代舞蹈中舞者們多半傾向素樸而少修飾的身體形象。舞台上,不論是誇張的頭飾、如馬鬃般閃亮挑逗視覺的超短迷你裙、裹小腳般鮮紅的馬蹄形舞鞋,這些元素的使用均承襲了時尚界將衣飾視為身體之延伸,進而將身體視覺景觀化的思考。
在這樣的身體概念之下,比較令人好奇的是,編舞家姚淑芬所選擇的肢體語言:鋼管舞、芭蕾、時裝模特兒,三種擅長將女體景觀化的身體符號系統。身著綴有亮片裝飾膚胎的女舞者們,在舞台上架起的鋼管結構上攀附、纏繞、懸吊。直接取自鋼管舞的動作以及隱身於黑暗中觀眾的視點,其實很難教人跳脫鋼管舞既有的觀看模式--被展示的女體vs.偷窺者的男性視角。弔詭的是,舞者們刻意細膩化的動作質地,其實削減了傳統鋼管舞女郎在血脈賁張的肢體動能中流轉的身體慾望,反倒強化了女體純然的景觀性。同樣的效果也出現在稍後運用芭蕾把杆的段落,芭蕾強調延展性的身體線條,在抽去精力與速度的質地變化後,似乎只徒留女體唯美的形象。
《器官感__性》借用時裝秀的空間設計,有一條貓道(cat walk)直伸入觀眾席的中央。這道延展性的空間本可帶來觀看方式新的可能性,但可惜的是,它並未被充分利用。整體而言,姚淑芬仍謹守鏡框式舞台的劇場結構,以及相應而生的觀視關係。這或許是她維持藝術與色情之界線的策略之一,但卻也因此失去了超越「女體景觀」,探索「器官感__性」所指涉的身體慾望與感官動能的機會。當客席舞者簡華葆從舞台後方拉出一大片黑色薄幕,越過觀眾席的上方,觸手可及的布料質地以及被壓縮的空間感,讓人不禁想到,此時,若舞者們是在貓道上近距離地舞動,而非在遠遠的彼端,那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慾望流動會是如何的景象。
以大膽跨界著稱的姚淑芬,在《器官感__性》中對女體的處理其實相當保守。不帶情感的身體語言在經過「唯美化」與「精緻化」的程序後,似乎也將舞者們的身體「統一化」。時尚界的身體觀必須壓抑個別肉體的獨特性,以凸顯被展示的商品;然而,這樣的邏輯若被運用在舞蹈中,則舞者們的身體很難不被化約成純然的視覺景觀。在這場與時尚設計的交會中,我渴望看到姚淑芬提出舞蹈對身體的觀點。
《器官感__性》
演出|世紀當代舞團
時間|2012/05/05 19: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紅磚區A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