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離在真實與虛構間《謊畫/ Liars》
11月
04
2016
謊畫(不可無料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8次瀏覽
劉祐誠(中正大學中文所研究生)

南方的嘉義,又出現另一個準備長期推動表演藝術的劇團:不可無料劇團。初秋的下午,在火車站旁的鐵道藝術村中,不可無料劇團嘗試以讀劇的方式向觀眾呈現的第一號作品:《謊畫/ Liars》,一場謊話於焉誕生。

近年來,台灣的觀眾逐漸接受以聲音為主、盡量不依賴肢體動作的讀劇,讓觀眾以最直接的方式認識劇作,縱使是形式簡單的讀劇,每個讀劇表演都各具特色。固定的讀劇形式,通常由一人擔任旁白,旁白的主要功能固然是交代故事情節與地點、透過第三人稱方式概述角色的心境,幫助觀眾進入其想像世界。《謊》劇以七位演員詮釋這齣戲,但是在導演的安排中,卻把這個近於局外人的角色消融至整個劇作。在《謊》劇中只有在每幕的一開始,由一名演員介紹此場的場景與時間,才能較為清晰的見到旁白的輪廓。有趣的是,劇作家設計每幕的場景時,也是給出一個開放性的空間或時間,許多幕的開場語都是「可能是……,也可能是……」,讓觀眾接受諸多可能性的空間與時間,當觀眾逐漸接受此模式後,這場謊話遊戲便正式開始。

《謊》劇導演不僅在每一幕的開始設置一位旁白,每一幕的過程皆有不同的兩位演員念誦該場男女人物的心境狀況或對話提示詞,這兩個「藏鏡人」有時候以第三人稱冷靜的敘述演員的心境;有時候則是以第一人稱替自己發聲,當作為觀眾的筆者已經習慣劇作家開放的場景設定時,這兩個近於旁白的角色有時會打破每一幕那全知全能的旁白所講念的設定,讓觀眾剛建立的真實又落入謊言的迷霧中。

一個謊話的構成,必定是與眾人約定成俗的事實相左,謊話才能確立。《謊》劇的敘事主線,似乎也呼應構成謊言的基本元素,由兩條分別為真實與虛構的敘事線串連。偏往真實部分的故事線是描述一對緊張關係的母女,藉由一幀得獎的畫作,抽絲剝繭得帶出母女緊張關係的表象下,實際上則是真誠的替對方著想,希望對方能得到最大利益。在這條偏向真實的敘事線裡,劇作家表現一場又一場的謊言,但是在這些謊言下,是處處暗藏真摯的情感。

另一方面,偏往虛構的敘事主線,以各個測謊現場為場景,測謊的主題包含人與人之間的愛情、雇主與勞工間的信任、小說與現實的關係……等,在非現實的表現下,則是討論現代人們最難解決的真實情況,當觀眾一步步相信測謊員的專業時,劇作家再次利用一位女子指控測謊員的不真實,順勢把這個看似真實的虛妄又再次打破。

在《謊》劇演出的過程中,當觀眾逐漸不再放心的相信語言建構的真實,唯一能信賴的就是穿插在劇中的吉他演奏聲及歌聲,這些真實聲音或悲傷或激昂的發生在這個空間,引領觀眾帶出各自的情感。最後,《謊》劇在最後一位演員念完台詞後,場邊藉由數位媒材又再次響起演員唱出的歌聲,在《謊》劇似乎唯一能被人信服的真實,似乎又再一次落空。真實與虛假在此劇作中應該無法找到讓人信任的定點,由此也讓觀眾思考謊言的初始,究竟是由加法建構謊言開始亦或是由減法的破除謊言方能找到。

《謊畫/ Liars》是不可無料劇團創團的第一部作品,邀請的表演人員可能大部分都不是經常接觸戲劇觀眾熟悉的演員,但是可以看到許多年輕的演員,在聲音為主的讀劇中,常常見到他們單純、毫無保留的利用自己的身體本能,演繹各個角色設定的需求。在他們的表演過程,可能某些時刻,部分演員們無法全面的駕馭角色人物聲線,但是轉念一想,這樣的表演,可能又是一次導演設計的謊話遊戲。

《謊畫/ Liars》暫時以讀劇的方式與觀眾見面,期待他們增添舞台及燈光等設計後,能製造另一個更令人心醉神迷的謊話,只是如果《謊畫/ Liars》以這樣方式與觀眾見面,可能可以再增加「畫作」的景象,讓觀眾在語言與圖像間流連,找到屬於自己的真實/謊言,也讓《謊畫/ Liars》的「畫」意象增添更多可能性。

《謊畫/ Liars》

演出|不可無料劇團
時間|2016/10/29 14:30
地點|嘉義市鐵道藝術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