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戲載藝,傳承再生——《乞丐養狀元》
9月
19
2022
乞丐養狀元(許亞芬歌子戲劇團提供/攝影楊詠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41次瀏覽

許美惠

《乞丐養狀元》是許亞芬歌子戲劇坊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傳藝中心」)「看家戲—百變歌仔風華永傳」所推出的劇目。

早年的歌仔戲演出,是劇團獲取了一個題材後,由講戲先生「講戲」,拉出一條重點情節線,再依靠演員發展演出表演細節,點線面地組合成完整的戲齣。即使相同的戲文,在不同表演者身上也會發展出特色各異的演法,經歷殘酷的市場抉擇,成為帶家戲的都是千錘百鍊,珍貴的瑰寶。但當時歌仔戲的演出環境,並沒有以文字形式留存的固定劇本,這些表演內涵幾乎全帶在演員身上,因此自然也會隨著演員凋零,而快速消散。


重新擦亮看家戲

基於這樣的緣由,傳藝中心推出「看家戲」,希望「透過資深藝人傳承技藝,重新擦亮各團獨具特色的經典戲齣,並結合現代編導製作設計,融合當代劇藝美學,重現臺灣傳統戲曲最風華絕代的一頁,使經典好戲在戲臺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目的就是要儘快保存這些重要的無形資產,也希望透過向資深藝人請益,把歌仔戲的表演鋩角(mê-kak)傳承給現代的年輕演員。


乞丐養狀元(許亞芬歌子戲劇團提供/攝影楊詠裕)


許亞芬選擇了母親黑貓雲唱紅的《乞丐養狀元》來製作,演出乞丐周阿爐這樣的小人物,表演跳脫小生的框架,表現十足靈活的戲感,各種高難度的花腔更展現了承襲自母親的好歌喉,但偶有太過的花腔掩蓋了樸拙的情感表達,略感可惜。演出女主角王秀秀的張麗春不愧為老戲骨,面對兒子、丈夫的衝突,表現各種藏有潛台詞的情緒均能收放自如,戲曲的唱念節奏在她身上不著痕跡,觀戲完全能沉浸在角色之中。

年輕版的周阿爐與王秀秀由新一代的鄭斐文與王寓仟擔綱,也展現出與過往不同的表演風格,在乞丐寮產子一段,兩人聲情默契配合得宜,營造出無助、緊張又帶著期待的氣氛,表現得頗為出彩。而其他演員如羅文君,因疫情而臨時來救場的古翊汎、廖玉琪,年輕輩的朱亮晞及乞丐群等,均表現得非常稱職,整體演員可謂唱作俱佳,水準整齊,可見在經典老戲傳承的中,具有一定程度打磨演員實力的功能。

《乞丐養狀元》是歌仔戲的經典劇目之一,許多歌仔戲團仍在外台持續演出;在劇本編寫上,仍是以相似的劇情進行主幹的鋪陳,以保留既有的精采表演橋段。


乞丐養狀元(許亞芬歌子戲劇團提供/攝影楊詠裕)


經典劇目的傳承與新編

本劇題旨在於「乞丐」與「狀元」這兩個身分存在的階級落差,所帶來的戲劇衝突。劇情交代周王夫婦被將軍趕出家門無處棲身,臨盆危急之際到乞丐寮暫棲,旋即又遭小販打斷腿,之後跳轉到十八年後,父行乞賺錢,隱瞞身分不見兒子的生活模式,沒有鋪陳周阿爐為何選擇(或說淪為)了乞丐,即使我們可以自行理解成走投無路,但對於他抱持著什麼心態度日?如何成為乞丐中的佼佼者?以及時而豁達、時而自憐的種種情緒,較難有對於角色設定一個完整的理解角度。

送子上京後,夫妻同逛長街的橋段其實頗為別出心裁,讓隱忍了十八年的夫妻情感得以抒發交流,也同時讓觀眾有機會欣賞許亞芬與張麗春的唱腔及演技。但擺攤的人為何設定為乞丐兄弟們?這部分並沒有表述完整,因此有些用意不明。而三個攤位發生雷同的情節也讓這段戲顯得較為重複冗長。


乞丐養狀元(許亞芬歌子戲劇團提供/攝影楊詠裕)


夫妻逛完長街,隨即接上周阿爐被捕,下一幕則已是周青雲身為狀元回鄉審庫銀案,不知是否周阿爐已冤獄二、三年?但倘若真是懸案二、三年,乞丐群卻輕描淡寫就抓到嫌犯,感覺上也不太合理,這應可從劇情上再做調整。

或許礙於篇幅,末段父子相認的情節轉折有點過快,周青雲面對這個「想輕薄自己母親的臭乞丐」,卻原來是心目中那個「一直以為是體面商人的父親」,中間應該有非常多情緒需要轉折與消化,但劇中使用了大量的「孝順」來說理帶過,讓人物情感無法充分表現,這是較為可惜之處。


乞丐養狀元(許亞芬歌子戲劇團提供/攝影楊詠裕)


看家戲的演出其實是浩大工程,包括向資深藝人請益(田野調查),找出要保留的重點,參考既有演出版本,重新依照現代舞台形式編寫才能演出。從外台動輒三、四十台的戲,整編成劇場十場左右的劇本固然不易,但在「保存」之外,是否還須思考「老戲」要如何與現代觀眾溝通?整體而言,《乞丐養狀元》保留了傳統劇目的內涵,傳承了資深藝師的技藝,也傳達了該年代的社會情味,足見策畫與製作的用心。但我們或許可以更進一步期待,透過對於主角人物形象的設計,是否能讓情感表現更為飽滿,觀眾更能情感共鳴?讓看家戲不只是經典,還能夠長出各時代的風情與新貌。

《乞丐養狀元》

演出|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時間|2022/09/1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