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樂手演奏女性創作《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
1月
03
2025
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林映辰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4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在音樂發展的歷程中,女性作為作曲家的角色、意義和價值經常被忽略,古典樂如此,爵士樂亦然,性別平等的議題在爵士圈內仍為一大挑戰。近年來,女性爵士音樂家如Sherrie Maricle、Terri Lyne Carrington以及Allison Miller在推動性別平等的努力已卓有成效,無論是創作或推廣層面均能引發共鳴。

Terri Lyne Carrington於2022年出版的《新標準曲:101女性作曲家的創作樂譜》(New Standards: 101 Lead Sheets By Women Composers)成為推廣女性爵士作曲家的重要里程碑。這本樂譜收錄了101首來自不同時代與風格的作品,從冷門到主流、傳統到當代、藍調到咆勃樂,展現了女性音樂創作的多元性。在臺灣,這本書亦吸引了薩克斯風手林映辰的注意。她不僅研究這些作品,還策劃了一系列以「女性樂手演奏女性創作」為主題的音樂會,《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是最新的一場。

這場音樂會以Lillian Hardin Armstrong的“Perdido Street Blues”揭開序幕。它是一首有紐奧良搖擺風格的小品,樂團詮釋的版本更具現代感,以活潑且表情生動的薩克斯風演奏,讓樂曲散發出輕鬆、幽默的氣息,而打擊樂器手黃昱寧的即興表現也為演奏增色;她戴上金屬頂針,巧妙地敲擊不同的樂器,製造出新奇的聲響,整體聽起來是生動而有層次的。

接下來樂團演奏的是Anat Cohen的“Ima”。這是一首以三拍子為基礎、紀念母親的作品。樂團的詮釋流露出細膩情感,曲子的旋律優美動人,表達溫柔與思念,無論是薩克斯風或是鋼琴的演奏都將這樣的情感展現得恰到好處,即使和原版的編制不同,林映辰所帶領的樂團依然傳達了原作精神。

樂團演奏的第三首曲子“Blue Nile”出自愛麗絲.科川(Alice Coltrane)在爵士脈動(Impulse!)時期的專輯Ptah the El Daoud,發行於1970年。愛麗絲.科川雖然在音樂的創作精神上繼承了她的丈夫約翰.科川(John Coltrane),不過在音樂風格表現方面,愛麗絲.科川強調平和和冥想的特質更趨向於服務宗教,這與晚期的John Coltrane作品──急切、抽象且尖銳的演奏不斷拉扯樂迷的聽覺神經──是大不相同的。

雖然愛麗絲.科川是約翰.科川去世前最後一任鋼琴手,但平心而論,愛麗絲.科川最能自成一家之言的樂器並不是鋼琴,而是豎琴。林映辰以低沉的旋律線條賦予樂曲更多內省特質,而鋼琴手游巧暄的即興表現也很出色,雖然沒辦法像愛麗絲.科川一樣以豎琴演奏出波濤洶湧的聲響,她以深情且充滿想像力的演奏,邀請聽眾融入音樂,成為這段演出的亮點。

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林映辰提供)

林映辰的原創作品“Neo-bed”靈感來自客家搖籃曲,透過爵士語彙向女性致意。林映辰的薩克斯風音色溫暖而有感染力,游巧暄的鋼琴獨奏亦是真摯動人。我認為Neo-bed”是上半場演得最好的曲子,展現了林映辰在創作上的實力。接下來樂團演奏的是Monika Herzig的“Just Another Day at the Office”,以輕快幽默的手法描繪辦公室的喧囂與忙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打擊樂器手黃昱寧的演奏,搭配曲子的情緒,靈活地玩出各種有意思的聲響。

樂團在下半場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即興豎琴家Brandee Younger的“Respected Destroyer”。Brandee Younger的演奏風格承襲了愛麗絲.科川和Dorothy Ashby,但在自己的創作中融入強烈的律動感,甚至結合了嘻哈樂句以及古典風格的演奏。呼應原曲精神,林映辰以饒富律動感的手法來詮釋Brandee Younger的創作,儘管編制有所限制,但游巧暄的鋼琴獨奏盡責地表達了音樂的流動感,讓整體聲響顯得豐富。

樂團演奏的第二首曲子“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出自Ada Rovatti的專輯Sacred Bond,收錄的十首曲子都是Ada Rovatti的原創。Ada Rovatti是一位卓越的薩克斯風手和作曲家。這首曲子的原版聽起來是飆爽暢快的,但團員們演奏得較為拘謹,若是能再演得更「放」得開,或許效果會更好。

接下來樂團演奏的是Alexa Tarantino的“Through”,來自2020年專輯Clarity。Alexa Tarantino不但是紐約「林肯中心爵士大樂團」(Jazz at Lincoln Center Orchestra)唯一的女樂手,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曲人。在這一晚的演出中,我特別喜歡兩位音樂家的表現:游巧暄紮實而言之有物的鋼琴獨奏,帶著一種通透的飛翔感、以及打擊樂器手黃昱寧即席創作的聲響。

英國爵士樂已經很久沒出現超人氣的明星了,像薩克斯風手Nubya Garcia如此沉穩,演奏內涵肌理分明、氣勢磅礡的女性更是罕見。Nubya Garcia在即興演奏中成功地融入迦勒比海的音樂元素,讓她的作品同時具備了思考深度與舞曲的活潑性。

很開心看到林映辰選擇演奏Nubya Garcia的創作“The Message Continues”。要把它演得很激情又有律動感,並以中音薩克斯風來表現次中音薩克斯風的沉厚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無法充分表現原曲的韻緻,這樣的詮釋依然開啟了一個和國際爵士圈接軌、對話的可能性。

最後一首曲子是林映辰的原創作品“Pure Soul”,這首作品是她在花蓮駐村期間的創作,感性的旋律與真摯的演奏為其特色,如此為整場音樂會畫下句點。

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林映辰提供)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女性樂手在舞台上演奏女性作品,對其他女性音樂人及觀眾而言,也是一種有力的賦權行動,不僅展示了她們的音樂才能,也激勵更多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創作。

《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

演出|薩克斯風:林映辰、鋼琴:游巧暄、低音貝斯:詹詠絮、打擊樂器:黃昱寧
時間|2024/12/21 19:30
地點|dixielane Coffee X Jazz(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17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