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戲,黏人的椅《五女拜壽》
11月
29
2021
五女拜壽(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82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戲台前擺滿一張張的紅色塑膠椅,觀眾席周遭圍繞著南鯤鯓代天府「平安鹽祭」的三角錐體鹽堆,紅白色相映著戲台上的燈光。我抵達之時已結束扮仙,觀眾大多就定位,台上主持人用國語說明今日演出《五女拜壽》,後方觀眾討論著,究竟是「五女拜壽」還是「舞女拜壽」?在這場外台戲演出,台上演出精彩,台下討論也相當熱絡。正式開演前邀請廖瓊枝致詞,她談起了過往的艱苦日子,以及五府王爺如何協助她渡過難關,觀眾也七嘴八舌地談著王爺的神威顯赫。

《五女拜壽》原為顧錫東創編的越劇,也曾製作成戲曲電影,獲得許多佳評。此劇為首尾呼應的結構,以五名千金與女婿依次為父親楊繼康拜壽拉開序幕,而在中間經歷百轉千回的人生滋味後,再次以五女為母親拜壽為結,首尾寫樂、中間寫哀,哀樂相襯,傳達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的唏噓與善惡終有報的因果循環思想。

戲正式開演了,第一場拉開大幕,滿臺的演員便以絢麗奪目的服裝吸引觀眾目光,紛紛讚嘆起頭飾與服飾,即使坐在遠方,也能清楚看見頭飾閃閃發光。此劇演員眾多,加上楊繼康夫婦共有六對夫妻以及其他僕人,同時出現在台上時,著實眼花撩亂。幸虧不同對夫妻分穿上不同的顏色,一對夫妻一種顏色服裝,觀眾得以迅速判斷誰與誰為一對。而困難的在於,一旦演員換了裝束便不容易判斷身份,例如丫鬟翠雲在落魄之時換穿破衣,觀眾便開始討論這是哪個角色,幸好這樣的疑惑不會持續太久,隨著劇情推展,大多能判斷角色的身份。這齣戲較特別的是,雖然是以楊三春為主,但其他角色戲份相當平均,各有所發揮,楊老夫婦的老生、老旦,以及各對夫婦的小生、小旦,甚或以丑角應工的二女婿都能各自發揮其特質。多位演員的水準具有高一致性,並無差距過大的問題,對觀眾而言也較不容易出戲。

回到劇情上來說,猶如《紅樓夢》賈府極盛之時的富裕與榮華,在這場壽宴上,四對女兒女婿紛紛獻上奇珍異寶,連丫鬟翠雲也穿得一身亮麗,如此更凸顯三小姐楊三春與鄒應龍夫婦的貧困,身為養女的她穿著一身布衣,也無起眼禮品可送。嫌貧愛富的母親與二小姐夫婦自然是瞧不起楊三春,只想趕緊將他倆打發走。

福禍相依,在此極樂之時,朝中傳來宰相嚴嵩弄權,迫害楊氏九族,楊繼康被抄光家產流落街頭。原先爭著扶養雙親的大女婿與二女婿,見情勢不對見風轉舵,改拜嚴嵩為義父,並將親父母趕出家中;四女兒與五女兒同嫁陳家兄弟,兩對夫婦不忍心父母流離失所決議收留,然其公公怕受牽連,在不顧眾人反對之下,堅持不留楊繼康。楊老夫婦再次流落街頭,靠著丫鬟翠雲行乞照料,在滿天風雪中,楊三春的小叔鄒士龍遇見受寒倒臥雪地的翠雲,翠雲與楊三春相逢,楊三春便出外尋父母。三人重逢各訴衷腸,楊母自認當時虧待楊三春,不願與三春返家,在三春求情之下母女和解。而赴京趕考的鄒應龍此時衣錦還鄉,他用計謀揭露嚴嵩之惡形,楊家再次復權。在楊母壽宴上,依靠嚴嵩的大女婿與二女兒夫婦家道落敗,為楊繼康逐出家門,為感念落魄時翠雲的不離不棄,將翠雲收為義女,並與鄒士龍結連理,再次合為五女拜壽。

這一齣家庭倫理劇緊扣人心,雙親的扶養議題自古皆然,即使在當代社會亦不乏覬覦家產爭奪扶養權的兒女,待父母無利用價值便輕易拋卻,老父母只能卑微地流離兒女家中。而最不受疼愛的那個,常常是最孝順的,猶如楊三春一般,即使被母親看不起,卻不曾怨嗟冷落以對。

這樣的家庭倫理劇反映了社會現實景況,即使改朝換代,人性依舊不變,對觀眾而言能輕易地取得共鳴。可喜的是,薪傳並未將這樣的題材處理得過於灑狗血,除了二小姐夫妻愛財、視錢如命,大女婿愛權,趨炎附勢,楊家幾位千金都算得上有情有義,大小姐甚至不惜與丈夫對抗,每一對夫妻都有其性格與樣貌。劇中不極力地渲染老父母的悲情,拉大善惡力量的衝突,而在殘酷的現實中保有一絲人性的溫情,也道出兒女的無奈與不得已。

於是,觀眾入戲深,常隨著劇情發展而相互討論與鼓掌,以往的戲曲舞台,掌聲大多是給演員本身的,或喜愛其唱腔身段等,但這齣戲的觀眾常常被劇情牽引著,例如楊繼康落敗時暫留於二女婿家中,為二女婿所趕,此時楊老夫人一怒之下賞了他一巴掌,觀眾鼓掌叫好,或是楊繼康重返官場、穿上官服出場時,觀眾也隨之鼓掌,那是一種隨著劇情欣喜、憤怒的表現,彷彿跟著劇中人物一同經歷了人生的悲歡起落。當楊三春與楊父重逢時,一段父女相逢的悲痛與欣喜也引出不少觀眾的淚水,不少人偷偷揩著眼淚。觀眾也猜測並討論著劇中人物的想法,例如楊母不願隨楊三春返家究竟為何?有人道出,作母親的大概拉不下臉吧,前後排的觀眾也相互呼應著這樣的說法。

兩個多小時的戲,對於坐在塑膠椅的觀眾而言,多數是感到疲憊的,到故事後半段,有人坐不住開始起身拉筋、活動筋骨,甚或找到熟識的親友一同討論劇情。即使觀眾身體是浮動的,但沒有人輕易地離開現場,這突顯了這齣戲對觀眾的黏著度是相當高的。以往,總認為外台戲就要熱鬧,或刀光劍影的武戲,或用各種耳目之效拉住觀眾,但薪傳的《五女拜壽》證明了一件事,一齣能夠扣人心弦引發共鳴、演員表現良好的好戲,便自然能黏住觀眾。這樣的劇情再簡單不過,有些觀眾看到貧窮的文人鄒應龍出場時便斷言他以後會中狀元,這些套路觀眾都很熟悉,即使都知道結局了為什麼還甘心看完呢?像是劇中楊繼康對大女婿說的,我要留一口氣看你們的後路如何,對觀眾而言,要親眼看見惡人受懲才能消消心頭氣。

這齣戲滿足了觀眾對善惡終有報的寄託,也為破鏡重圓的親子之情動容,沒有華麗的佈景,只用一個簡單的故事演好一齣戲,而觀眾的即時討論與回應,也是屬於外台戲的獨特風景。

《五女拜壽》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1/11/20 19:00
地點|台南南鯤鯓代天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