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演吧!意義,無須探究《最近,忙不忙?》
1月
12
2023
最近忙不忙(嚐劇場提供/攝影李亦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5次瀏覽

文 曾冠菱(專案評論人)


2022年年底,嚐劇場推出《最近,忙不忙?》小試身手版。其為三部時長分別為三十分鐘的小品,加上與演出相關之微型展覽。最早始於一項名為「忙碌的真相」的田野與創作發展計畫,邀請數十位年齡介於三十至四十歲之間,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家庭身分的受訪者。先是對他們進行個別的生命經驗訪談,再將其透過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轉譯,以重新檢視現今社會下的忙碌現象。


不探究、不追尋何謂生命的解套

第一個小品《我是生產狂?!》,由演員卓家安Ihot Sinlay Cihek呈現。以少量的語言,大量的物件及肢體表演,於舉手投足間將一位過度在意育兒教育、患有產後憂鬱的母親之內心空間勾勒出來。

在一陣如轟炸般的嬰兒哭鬧聲中,母親被自己關進浴室,雖說是「關」,卻是為自己帶來得以短暫自由的片刻。小小的浴缸裡,裝滿了許多因繁忙生活,而被擱置許久的歲月與夢想——識別證、能移動到他方的護照、久未細品的紅酒、鮮豔的花束,以及興許是人生的第一雙高跟鞋。演員踩著一只,另一腳赤裸於地,把路走得磕磕絆絆,卻無比自信。



我是生產狂?!(嚐劇場提供/攝影李亦軒)


雖然這樣的回憶場景佔了不少篇幅,但是原先繁忙到快要窒息的現況,沒有因此就被輕易解救。也就是說,創作者並無引導觀眾落入某種說教意味的意圖,也無如(機器)神般,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的發展,而是將演出收束在母親最終回歸到原來的日子。這使得忙碌、疲累的主題,有了踏實的結果。


只聞其聲,感覺其身

《釀造生活》由擬音(Foley)藝術家陳晏如,及聲音工程師卓士堯一同創作。所謂擬音,常用於廣播劇與電影裡,以物件模擬出海浪等聲響,用聲音述說故事。



釀造生活(嚐劇場提供/攝影李亦軒)

展演區以如同薄膜的養生膠帶圈圍起來,我們就像在觀賞一個半透明、朦朧的大型泡泡,隱約看出有個不斷跑步的人形光影,印在上頭。視覺相對被「霧化」了,使觀眾能把注意力放在擬聲的聽覺,以及精油香氣上。

日常的物件在擬聲藝術裡一一被放大:鑰匙、拆信、衣服摩擦聲等,因只聞其聲不見其物,正對某些物件的真面目感到疑惑時,表演者將養生膠帶劃破,接著重複所有聲音的製造過程。搭配表演者的肢體,以及演出前所簡介之取材的真實故事,逐漸能拼湊出一幀幀角色自繁雜的外面回到家中,在規律的跑步機上,在喘息間放鬆的圖像。

這個從視覺被「霧化」,到揭露音效與音樂的製作過程裡,使我驚覺,已許久未如此刻一般,專注聆聽,並只憑藉耳朵,覺察出細微的環境營造及氛圍變化。在講求視覺化、以手機作為資訊流通的主要媒介之一的現今,人們總是用眼睛認識世界,比如一直到開演前一刻都還有觀眾低頭盯著手機。雖然該小品與主軸並無強烈的直接關聯,但是觀眾能於其中喚醒因繁忙而被棄置的感官,是在忙碌狀態下極大的療癒。

親密的距離:空間的運用

演出場地的選擇,讓《最近,忙不忙?》的核心主題,在開演前就已然顯現。

鬧空間位於西門町與北門捷運站附近的街巷裡,無論是經由捷運還是驅車前往,都能感受到從喧鬧的市中心,轉換到較為寧靜人少的氛圍轉變感。地標是如此,在四層樓的「鬧」裡亦為如此。在走上四樓演出場地前,會先經過一、二樓的鬧咖啡,座位區充滿忙於課業或事業的人們,低頭讀書或拚命敲打電腦的景象,與演出現場鬧空間中所塑造之輕鬆悠閒感形成巨大反差。

場地被劃分成兩個展演空間。與《釀造生活》在同一處的為最後一個小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由王怡方創作,以舞蹈呈現出一位四處移動旅行的空姐再次感受家的意義。一張大床,以及裝滿衣服的衣架車於空間一隅,營造出像是在房間的感覺。
 
在兩部房間裡的演出中,觀眾被允許坐在床上或地上,表演者也不侷限在既定的(舞台)空間表演,比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表演者和觀眾可能近在咫尺。與同系列小品《我是生產狂?!》所選擇的浴室空間不同,創作者在房間的嘗試裡,刻意消弭壁壘分明的觀演區域,以此讓觀眾感受到與表演者之間,那如朋友般非常親密的距離。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嚐劇場提供/攝影李亦軒)

導演洪信惠在轉譯田野調查與訪談的內容時,選擇分別以戲劇、擬音、舞蹈三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在這三個作品中都有出演的還有精油氣味),非常豐富。主軸雖然都是「忙碌」,卻能夠從各種角度,引發出截然不同的思索,足見編排上的用心。只是,當受訪者們的故事以較為抽象的方式提煉並呈現出來時,對觀眾的理解層面來說還有段距離。在具親密感的空間中,觀眾卻是與故事提供疏遠,有些可惜。


忄亡下的療癒

 綜觀近幾年來許多演出,熱衷於追尋某種意義,似乎要觸及議題或者具宏觀敘事,才能算是有意義的作品。《最近,忙不忙?》動人之處,是回歸與關心到現今人的生活狀態:為何「最近在忙什麼?」會成為問候語?似乎某種程度上預設了人除了「忙」以外,還得汲汲營營。

透過演出,讓我們重拾對日常的感知能力,同時也喚起大家都曾有過,只是被遺留在做不完的待辦中,那只難走卻自在的高跟鞋。劇場演出所見所聞所感,都是即刻與真實的。在如此繁忙、線上活動普及的時代,觀眾空出時間,抽離自身狀態,專注於感受當下,觀賞從三種藝術形式轉譯而出對忙碌的思考。獲得喘息、療癒及思索,十分滿足。

《最近,忙不忙?》

演出|嚐劇場
時間|2022/12/23 19:30、2022/12/24 17:30
地點|鬧空間(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58號4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