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關係的難言之隱《美好如此》
11月
29
2024
美好如此(動見体提供/攝影唐健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5次瀏覽

文 陳正熙(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現實中,喪夫不久的退休醫師美好來到曾與家人共度假期的秘境,住進預定的民宿,卻發現前一任房客雨婷仍未離去,兩人為了誰該留,誰該走而爭執不下時,來自越南的彤彤,追隨母親的腳步來到台灣,竟也預定了同樣時間的住宿,讓三人的去留問題更複雜難解。越來越劇烈的風雨,將三個人困在民宿,不得不開始試著認識彼此,從對話當中慢慢走進彼此的生命故事中,發現原來是⋯⋯

中年失婚、對生活無望的雨婷,懷著結束一切的念頭,來到童年與父母同遊的秘境,住進民宿,盡日不是沈睡作夢,就是和自己的記憶糾纏不清:母親美好如何面對自己的病痛和死亡?對作為女兒的自己有什麼期待?會不會感到失望?自己是不是盡到了應盡的責任?長期照顧母親的越傭阿如,為何突然不告而別、她又如何面對遠在越南家鄉女兒的病痛與死亡?這一切沈重的悲傷記憶,如何才有化解的可能?雨婷如何才能走出秘境,重返現實?


美好如此(動見体提供/攝影唐健哲)

動見体劇團新作《美好如此》,就在現實與夢境、當下與記憶的轉換之間,交織著美好雨婷母女與越籍看護母女的生命故事,秘境民宿成了一個如中陰界般的空間,讓深陷現實苦惱的雨婷,藉由悼亡感懷,深入家庭記憶的核心,理解母親美好的脆弱與堅強,越傭母女的希望與遺憾,最後才能以不同的視角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重拾繼續前行的動能,收起行囊/記憶,走出秘境/夢境,回到現實。

編導王靖惇從首部作品《台北詩人》以來,幾部以家庭親子關係為主題的作品:《想像的孩子》、《屋簷下》,乃至於書寫京劇名角朱陸豪戲劇人生的《七十三變》,既有私密情感的細膩描寫,又能有社會現實的觀察思考, 因此受到相當的肯定。2020年的《如此美好》,以父子關係為題,從父親的主觀視角切入父子間未及化解的情結,以長篇獨白的形式,深入孤獨長者的內心世界,一場未能成行的和解旅程,透過劇場的中介,被象徵性地實現。


美好如此(動見体提供/攝影唐健哲)

繼《如此美好》之後的《美好如此》,以母女關係為題,與前作有相互呼應之處(《祝你幸福》、生命告別課題),但不同於前作以單一敘事觀點為主,簡單明白的戲劇動作,新作有更複雜而完整的敘事脈絡和角色關係:雨婷與母親、彤彤與母親兩對母女的命運,既彼此牽連(彤彤母親為了照顧生病的雨婷母親,而忽略了自己生病的女兒),也相互對照(雨婷對母親的懊悔,彤彤對母親的怨懟,兩位母親各自的難言之隱)。編導以接近魔幻寫實的手法,模糊了不同的時間軸線,將兩對母女的生命故事穿梭交織,呈現難解的人生課題,讓我們在遺憾中瞥見真正的美好。

三個跨世代的演員姚坤君、蔡佾玲、許瑩美,各自展現了沈穩的、內斂的、活潑的表演風格,不僅呼應角色本身的生命情境,也凸顯了舞台表現(stage presence)的不同特色,彼此間的師生情誼,更讓她們有著特別的默契,也與劇中角色各自獨立、又緊密相連的關係,互相呼應,貼切對應作品的主題意識。


美好如此(動見体提供/攝影唐健哲)

舞台視聽覺的整體表現,值得肯定:舞台設計王孟超以上舞台中央處的大樹為中心,連結左舞台處的陽台窗景與右舞台處的房間,配合燈光設計鄧振威流暢而優美的光影變化,創造了一個充滿綠意、融合寫實細節與寫意情調的戲劇空間,既呼應前作《如此美好》空間概念,也有獨立存在的鮮明特色。服裝設計范玉霖,以各具特色的線條與質感,為角色建立起鮮明的形象,譚啟序的音樂設計與現場演出,有豐富的情感,為演出增色不少。

整體來看,《美好如此》是一個溫柔的作品,即使面對艱難的道德課題,如阿如對母親未盡母親責任、以致妹妹病重早逝的責難,編導也不讓劇中人物落入黑白分明的對峙,或憾恨與罪疚的迴圈,而是嘗試以理解包容,為彼此打開希望的心門,為未來的現實人生保留勇敢以對的氣力。


美好如此(動見体提供/攝影唐健哲)

隨著年歲漸長,人們總是會逐漸明白道別之不可避免,但能以什麼樣的態度好好面對,卻不是容易學會,或能做好準備的事,彼此關係中的許多愛恨糾葛,似乎更讓懊悔遺憾難以避免。劇場作為一個避靜的秘境,或許可以讓我們更敢誠實面對自己的真實心情,透過對話,揭露原以為不可說、不敢說、不認為有必要說的真實感受。

美好,如此。

《美好如此》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24/11/10 14: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