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色、意境優美《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專輯巡迴臺大場》
2月
27
2025
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專輯巡迴臺大場(陳子彰提供/攝影王立信)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7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2024年推出新專輯的吉他手陳子彰,可說是近幾個月來最積極在臺灣的北、中、南、東進行巡演的爵士音樂人。他從高中開始學習吉他,早期接觸流行樂與爵士標準曲,對於爵士樂的和弦進行產生濃厚興趣,進而在大學時加入爵士樂社團,開啟對即興演奏的探索。大學畢業後,陳子彰前往美國百克里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主修爵士作曲與吉他演奏,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此次音樂會的編制為五重奏,成員包括陳子彰(吉他)、鄭立偉(小號)、詹宗霖(鋼琴)、林后進(貝斯)及謝騏隆(鼓)。在專輯中,小號手鄭立偉僅參與首曲“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的錄音,然而在這場演出中,他與陳子彰、詹宗霖輪流擔任獨奏角色,豐富了整體音樂層次。

音樂會由充滿活力、節奏明快的“The Chase”揭開序幕,明亮的合奏營造出樂觀向上的氛圍,獨奏順序為小號、吉他與鋼琴。陳子彰擅長運用簡單的動機,透過縝密鋪陳,發展出流暢而動聽的即興樂句。鋼琴手詹宗霖的表現尤為搶眼,他大膽嘗試各種即興手法,展現新生代音樂家的創新和活力。


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專輯巡迴臺大場(陳子彰提供/攝影王立信)

接下來樂團演奏的是專輯同名曲“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靈感來自陳子彰去東海岸旅遊時所見到的美麗風景。曲名源自非常有名的爵士曲,由知名小號手邁爾士.戴維士(Miles Davis)寫的“All Blues”演奏曲,原收錄於爵士經典之作《泛泛藍調》(Kind of Blue),後來由歌手小奧斯卡.布朗(Oscar Brown Jr.)填上歌詞,第一句就是“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

這首曲子蘊含陳子彰初次聽到“All Blues”歌詞的感動,融合了旅遊的美好見聞,無論是曲名、音樂內容甚至封面設計,“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都讓我想起唐代詩人王勃寫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表達的是意境悠遠而深邃的美。關於音樂內容,陳子彰在接受訪談時,曾提到這首曲子參考自薩克斯風手喬.韓德森(Joe Henderson)融合「精純咆勃」(hard bop)和「調式演奏」的風格。【1】鄭立偉的小號旋律帶有不尋常的音程變化,為音樂增添獨特色彩,而陳子彰的吉他即興更展現出情感豐富的世界,我特別喜歡他從演奏主題出發,逐漸演繹成內容紮實而又好聽的音樂內容。

“Daiki”表達的是陳子彰對昔日在美國留學時的好友思念,這首曲子以三拍為基礎,鄭立偉感性的小號旋律定義了整首曲子的氛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詹宗霖在曲子快結束時的那一段鋼琴獨奏,表達的是對於一位失聯朋友深刻的懷念之情,令人聽之動容。

陳子彰雖然沒有特別介紹,但接下來演奏的應是“Birds In The Hole”。這首曲子融合了拉丁律動以及咆勃語彙,是一首活潑的快板曲。我特別喜歡陳子彰的吉他獨奏,即興扣緊和弦進行,旋律線條靈動迷人。接續於後的是“Away from Dublin”,這是一首為低音樂器而設計的曲子,原先為專輯錄音的是長號手王于維(Michael Wang),本場演出由鄭立偉改以柔音號詮釋,旋律帶著濃郁的抒情感,但有趣的是,隨著音樂逐漸展開,更吸引我的是魅力無窮的律動感。


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專輯巡迴臺大場(陳子彰提供/攝影王立信)

“Eternal Recurrence”靈感源自尼采的「永恆輪迴」,人過完一生之後並非就此停止,而是會無限重複。對陳子彰而言,這一概念並非關於宿命,而是提醒自己在錄音與創作時活在當下,全力以赴。作為一名音樂人,在錄製作品之時,若能全力創造出自己喜歡的結果,則不會留下任何遺憾。陳子彰以好聽的旋律來呼應抽象的主題,曲子快結束時有一段激昂的鋼琴演奏為音樂增添張力。唯一遺憾的是,由於麥克風未開啟,現場聽眾未能聽到陳子彰原先為這首曲子所設計的吟唱。

“TMDB”(Take My Double Bass)描繪的是低音提琴手經常因樂器體積龐大而遭遇交通不便的困境。怪奇的旋律呈現樂手的無奈與焦慮,而陳子彰的藍調即興則傳達出鬱卒心情。“Lunar Mare”以巴西知名的巴薩諾瓦(Bossa Nova)風格詮釋,曲名指的是月球表面的陰影區域。陳子彰特別提到,新專輯的封面有一輪「沒有月海的月亮」,看似完美卻不真實。音樂中,小號與吉他的旋律輕盈優雅,最後由鋼琴手詹宗霖的熱情獨奏畫下句點。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音符像是畫筆,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風景,讓聽眾充分沉浸於他建構的小宇宙之中。囿於場地因素,樂團聲響偶爾不夠平衡,但整體而言,這依然是一場成功的音樂會,令人很期待陳子彰未來更多的創作!


注解

1、請參考:〈EP08|爵式JAM面會#2|專訪爵士吉他手陳子彰:這是一張浪漫的專輯〉

《The Sea, The Sky, The You and I專輯巡迴臺大場》

演出|陳子彰五重奏
時間|2025/02/14 19:30
地點|雅頌坊(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