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縮的市場人生,交遇的延時性:「潛入果菜市場2.0」系列成果展演
2月
09
2022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3次瀏覽

梁家綺(專案評論人)


「潛入果菜市場2.0」系列創作是計畫主持人妳太甜(蔡欣穎)延續第一年的駐館計畫【1】,再次回到台南安南果菜市場進行創作。2.0版本中,創作者重新思考與場域的關係,試圖在市場中提供「服務」,而得以自然地進入市場的交易機制與人際網絡。

其方法是改良古早三輪車成為行動寫真館,在市場內提供拍照的服務。寫真車成為創作者與攤販發展關係與對話的中介,也是田野蒐集的途徑。最後,蒐集的素材以《潛入果菜市場》現地演出,和「果菜寫真館」攝影燈箱展覽兩種形式接連展現。兩者相隔近一個月,若想首尾俱足的觀賞,觀眾必須再次於不同的時間「潛入」市場。「潛入」的動作思維與再次進入的安排,反映創作者進入場域的姿態:觀察、伺機、尋找裂縫,同時也期許觀眾不要只做一次性的到訪。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


導覽與敘事

《潛入果菜市場》現地演出發生在市場休市的下午四點半,水果返箱、市場打盹,寥寥幾位攤商坐在塑膠椅上閒聊,這個時間來最不打擾,畢竟市場本是交易的場所,販者生存,購者生活,來看戲的觀眾只有在此時才得以大辣辣的蜂擁上小貨車進出市場,又或是跟著導覽者張婷詠自在的踅。

導覽並不採取全區域式的介紹,觀眾停留之處,應是與創作團隊發展出一定信任關係的攤販,第一站阿宏咖啡檳榔攤招待美式咖啡,黑湯下肚,苦澀濃厚的程度在味蕾上說明半夜兩點開市所需要的振奮劑量,攤商阿宏被導覽者cue到,才發現他牽著妻女的手,作為觀眾同在現場一起移動。

第二站是志宏青果行,一位素人演員坐在攤位辦公桌上,拿出一張紙,幽幽唸起老闆的自述:「我與青果事業的一段緣,時光冉冉,心路歷程就是多少心酸無奈地接受這份青果事業,轉眼已經三十年。本人呢,成大高工建築工程科的⋯⋯」,老闆從少年到中年的人生軌跡被依次勾勒,有勞動轉換的選擇、家族事業的承擔,唸著唸著,另一位同在攤位上的素人演員唱起陳盈潔的〈風飛沙〉:「唱出滿腹的心聲⋯⋯」歌聲蓋過絮語,我漸漸聽不太清楚老闆的人生下半場,想來這是刻意的設計,觀眾被引領通過窄仄的攤位,我們終究是經過的他者,但通過訪談而得以出現的敘事排列,對敘事主體(老闆)而言,卻連綴成具有個人意義的一幕又一幕,因為敘事(也就是說自己的故事)並非簡單地反映現實,在安排起頭、中間與結尾的同時,為尋求秩序與意義,包含了選擇、重組等各種機制,將自我經歷的事件在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中辨別出意義,進而形成具有內在意義的整體。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個人的勞動故事與生命流轉,在日夜未曾稍歇的市場鮮少被提及,從凌晨兩點批發、早晨至中午零售、下午產地奔走,時空必須壓縮,生產的流動循環才能不中斷地創造收益,但這個計畫允許沒有經濟效益的個人敘事透過不同的方式現形。第一層的敘事潛藏在創作者「潛入」的過程與關係中,觀眾無法經歷,但通過素人演員恰如其分的「代言」,彷彿看到真實的老闆在斜陽打下的攤位上說話;或是素人演員中的寶媽本身就是附近的攤商,觀眾看演員牽著她在反覆挪移堆疊的菜籃上高高低低的行走說話,跟她回到三十年前第一次賣魚的暗夜,在鹽水溪橋頭與買方的斡旋;又或者,大多數無法(或也不打算)現身的攤商故事,得以透過演員之口,得知菜販邱哥最感成就的裁縫職涯,與「市場不會是任何人工作上的第一選擇」的反覆引述,這些混雜演員之「我」與「他」的敘事,再次被選擇與重組,使得故事的內在意義在不同個體間來回展開。


窺見狼狗時光

進到市場深處,菜籃倒蓋成座椅,結束移動,坐下向外望,景深處連接戶外天光成為布景,壟罩在遠方,伴隨演出,從黃橘轉紫再翻黑。近處,菜籃堆起成為高牆,牆後演員頭頂探照燈,在充滿孔洞的牆面後行走,光線被遮蔽並閃動,襯著轉為深色的天光,此時觀眾彷彿經歷狼狗時光:暮色與黑夜的交接之處,含混曖昧不明的地帶,傍晚的現地時空瞬間再現了演員口中半夜兩點開始的果菜市場。

導演透過市場現地的現成物(菜籃)的排列與堆疊、演出區域與觀眾視角安排、演員的身體動作、貨車倒車「逼逼逼逼逼──」的聲響,創造了凌晨勞動現場的體感。也透過報到時送給觀眾的蔬果提袋,在素人演員介紹拿手好菜「砂鍋鴨」時,進到觀眾席呼喊著尋找食材的叫賣聲、此起彼落的喧騰,與眾人翻看提袋的窸窣聲,創造出市場開市時的熱鬧聲景。場面調度透過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事件串接,演員分享田調經歷,說著攤商的普渡願望,一邊將剝開的橘片擲筊滿地,旋即遭車行輾壓,果肉成泥骸,酸香四溢,各種感官刺激與敘述話語交織,疊合市場空間與攤商人生的前台、後台。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果菜寫真館裡凝縮的故事

一個月後,我再次回到市場,「果菜寫真館」展覽並沒有設立告示或看板,攝影燈箱的畫面呈現冷色系,光線不強烈,貼合在市場卸貨的幹道兩旁,靜靜在斑駁汙穢的柱面上懸置,不仔細看,未必會發現。展覽需要張揚地宣告自我以創造人流,或是因應場域內部原有的肌理而低調,見仁見智,但這種不張揚的佈展方式,呼應了「潛入」的概念,是最低限度的介入與不打擾,一致的展現創作者在市場裡的姿態。

每座燈箱下都貼著一張紙,書寫照片裡的人物故事。不論是現地演出或照片紙卡的簡述,故事怕是無法說盡的,只要進入細節,添入回顧,故事便可如時間無限分割,不斷綿延,但照片使故事凝縮。燈箱亮起,其中的攤家慎重地或坐或立,或側身或直面,或與家人,或隱身讓攤位顯影,靦腆的、自豪的、滿足的,各色神情盛開,在自己的攤位裡,成為自我的見證。


「果菜寫真館」展覽(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從人類學、經濟學與行為心理發展而來,將個體關係根植於社會經濟,認為個體是理性的行動者,與他人的關係,是立基在利益與報償的計算,但「潛入果菜市場2.0」摸索著另一種關係的可能,在盤根錯節的人際交往模式中,交換與互惠也可能因為相互信任,而產生容許延時的,非即時回饋的效果。

「潛入果菜市場2.0」不將演出作為唯一的完結,狼狗時光的現地演出終究是段歧出的相遇時空,無法歸類,但從田調所發展的關係與現地演出過程,最終回到物質燈箱,默默潛伏於勞動現場,形成辯證的張力,讓觀眾自行尋找影中人,走進市場貼近場域與人的日常樣貌,進而形塑一種讓人得以反思展演與所處空間的動態過程,令人餘韻無窮。


註釋

1、台江文化中心主辦的「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始於2020年,同年於「台南市綜合果菜批發市場」演出作品為《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妳太甜」(蔡欣穎)為共同創作者, 她在2021年發展「潛入果菜市場2.0」系列,詳參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91757287688880/

《潛入果菜市場2.0》

演出|妳太甜(蔡欣穎)​
時間|2021/12/4 16:30
地點|台南綜合果菜批發市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