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縮的市場人生,交遇的延時性:「潛入果菜市場2.0」系列成果展演
2月
09
2022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69次瀏覽

梁家綺(專案評論人)


「潛入果菜市場2.0」系列創作是計畫主持人妳太甜(蔡欣穎)延續第一年的駐館計畫【1】,再次回到台南安南果菜市場進行創作。2.0版本中,創作者重新思考與場域的關係,試圖在市場中提供「服務」,而得以自然地進入市場的交易機制與人際網絡。

其方法是改良古早三輪車成為行動寫真館,在市場內提供拍照的服務。寫真車成為創作者與攤販發展關係與對話的中介,也是田野蒐集的途徑。最後,蒐集的素材以《潛入果菜市場》現地演出,和「果菜寫真館」攝影燈箱展覽兩種形式接連展現。兩者相隔近一個月,若想首尾俱足的觀賞,觀眾必須再次於不同的時間「潛入」市場。「潛入」的動作思維與再次進入的安排,反映創作者進入場域的姿態:觀察、伺機、尋找裂縫,同時也期許觀眾不要只做一次性的到訪。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


導覽與敘事

《潛入果菜市場》現地演出發生在市場休市的下午四點半,水果返箱、市場打盹,寥寥幾位攤商坐在塑膠椅上閒聊,這個時間來最不打擾,畢竟市場本是交易的場所,販者生存,購者生活,來看戲的觀眾只有在此時才得以大辣辣的蜂擁上小貨車進出市場,又或是跟著導覽者張婷詠自在的踅。

導覽並不採取全區域式的介紹,觀眾停留之處,應是與創作團隊發展出一定信任關係的攤販,第一站阿宏咖啡檳榔攤招待美式咖啡,黑湯下肚,苦澀濃厚的程度在味蕾上說明半夜兩點開市所需要的振奮劑量,攤商阿宏被導覽者cue到,才發現他牽著妻女的手,作為觀眾同在現場一起移動。

第二站是志宏青果行,一位素人演員坐在攤位辦公桌上,拿出一張紙,幽幽唸起老闆的自述:「我與青果事業的一段緣,時光冉冉,心路歷程就是多少心酸無奈地接受這份青果事業,轉眼已經三十年。本人呢,成大高工建築工程科的⋯⋯」,老闆從少年到中年的人生軌跡被依次勾勒,有勞動轉換的選擇、家族事業的承擔,唸著唸著,另一位同在攤位上的素人演員唱起陳盈潔的〈風飛沙〉:「唱出滿腹的心聲⋯⋯」歌聲蓋過絮語,我漸漸聽不太清楚老闆的人生下半場,想來這是刻意的設計,觀眾被引領通過窄仄的攤位,我們終究是經過的他者,但通過訪談而得以出現的敘事排列,對敘事主體(老闆)而言,卻連綴成具有個人意義的一幕又一幕,因為敘事(也就是說自己的故事)並非簡單地反映現實,在安排起頭、中間與結尾的同時,為尋求秩序與意義,包含了選擇、重組等各種機制,將自我經歷的事件在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中辨別出意義,進而形成具有內在意義的整體。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個人的勞動故事與生命流轉,在日夜未曾稍歇的市場鮮少被提及,從凌晨兩點批發、早晨至中午零售、下午產地奔走,時空必須壓縮,生產的流動循環才能不中斷地創造收益,但這個計畫允許沒有經濟效益的個人敘事透過不同的方式現形。第一層的敘事潛藏在創作者「潛入」的過程與關係中,觀眾無法經歷,但通過素人演員恰如其分的「代言」,彷彿看到真實的老闆在斜陽打下的攤位上說話;或是素人演員中的寶媽本身就是附近的攤商,觀眾看演員牽著她在反覆挪移堆疊的菜籃上高高低低的行走說話,跟她回到三十年前第一次賣魚的暗夜,在鹽水溪橋頭與買方的斡旋;又或者,大多數無法(或也不打算)現身的攤商故事,得以透過演員之口,得知菜販邱哥最感成就的裁縫職涯,與「市場不會是任何人工作上的第一選擇」的反覆引述,這些混雜演員之「我」與「他」的敘事,再次被選擇與重組,使得故事的內在意義在不同個體間來回展開。


窺見狼狗時光

進到市場深處,菜籃倒蓋成座椅,結束移動,坐下向外望,景深處連接戶外天光成為布景,壟罩在遠方,伴隨演出,從黃橘轉紫再翻黑。近處,菜籃堆起成為高牆,牆後演員頭頂探照燈,在充滿孔洞的牆面後行走,光線被遮蔽並閃動,襯著轉為深色的天光,此時觀眾彷彿經歷狼狗時光:暮色與黑夜的交接之處,含混曖昧不明的地帶,傍晚的現地時空瞬間再現了演員口中半夜兩點開始的果菜市場。

導演透過市場現地的現成物(菜籃)的排列與堆疊、演出區域與觀眾視角安排、演員的身體動作、貨車倒車「逼逼逼逼逼──」的聲響,創造了凌晨勞動現場的體感。也透過報到時送給觀眾的蔬果提袋,在素人演員介紹拿手好菜「砂鍋鴨」時,進到觀眾席呼喊著尋找食材的叫賣聲、此起彼落的喧騰,與眾人翻看提袋的窸窣聲,創造出市場開市時的熱鬧聲景。場面調度透過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事件串接,演員分享田調經歷,說著攤商的普渡願望,一邊將剝開的橘片擲筊滿地,旋即遭車行輾壓,果肉成泥骸,酸香四溢,各種感官刺激與敘述話語交織,疊合市場空間與攤商人生的前台、後台。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潛入果菜市場(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果菜寫真館裡凝縮的故事

一個月後,我再次回到市場,「果菜寫真館」展覽並沒有設立告示或看板,攝影燈箱的畫面呈現冷色系,光線不強烈,貼合在市場卸貨的幹道兩旁,靜靜在斑駁汙穢的柱面上懸置,不仔細看,未必會發現。展覽需要張揚地宣告自我以創造人流,或是因應場域內部原有的肌理而低調,見仁見智,但這種不張揚的佈展方式,呼應了「潛入」的概念,是最低限度的介入與不打擾,一致的展現創作者在市場裡的姿態。

每座燈箱下都貼著一張紙,書寫照片裡的人物故事。不論是現地演出或照片紙卡的簡述,故事怕是無法說盡的,只要進入細節,添入回顧,故事便可如時間無限分割,不斷綿延,但照片使故事凝縮。燈箱亮起,其中的攤家慎重地或坐或立,或側身或直面,或與家人,或隱身讓攤位顯影,靦腆的、自豪的、滿足的,各色神情盛開,在自己的攤位裡,成為自我的見證。


「果菜寫真館」展覽(妳太甜提供/攝影林睿洋)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從人類學、經濟學與行為心理發展而來,將個體關係根植於社會經濟,認為個體是理性的行動者,與他人的關係,是立基在利益與報償的計算,但「潛入果菜市場2.0」摸索著另一種關係的可能,在盤根錯節的人際交往模式中,交換與互惠也可能因為相互信任,而產生容許延時的,非即時回饋的效果。

「潛入果菜市場2.0」不將演出作為唯一的完結,狼狗時光的現地演出終究是段歧出的相遇時空,無法歸類,但從田調所發展的關係與現地演出過程,最終回到物質燈箱,默默潛伏於勞動現場,形成辯證的張力,讓觀眾自行尋找影中人,走進市場貼近場域與人的日常樣貌,進而形塑一種讓人得以反思展演與所處空間的動態過程,令人餘韻無窮。


註釋

1、台江文化中心主辦的「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始於2020年,同年於「台南市綜合果菜批發市場」演出作品為《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妳太甜」(蔡欣穎)為共同創作者, 她在2021年發展「潛入果菜市場2.0」系列,詳參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91757287688880/

《潛入果菜市場2.0》

演出|妳太甜(蔡欣穎)​
時間|2021/12/4 16:30
地點|台南綜合果菜批發市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