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真情,不辯已明《闇河渡》
12月
03
2013
閻河渡(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2次瀏覽
林立雄(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

《陰陽河》本來是一部情節簡單,本就重在唱作繁複的戲。而最著名挑水的段落,則是徹底展現擔子工的功力之處。《陰陽河》這齣戲鮮少被演出,除了在前幾年,吳興國與京劇皇后戴綺霞所合作時改編演出之外,最近的演出則為今日所改編為《闇河渡》的作品,重現於戲迷的眼中。然而《闇河渡》改編中,書寫及李桂蓮(朱民玲飾)得以還陽後,究竟選的是陰間的丈夫,又或是陽世的丈夫?

戲劇大抵是追隨著老戲的路子走,開場仍舊以張茂深(趙揚強飾)誤闖闇河,而受困闇河,然而進了闇河,闇河卻成了個「情」的禁錮之地,若有了「兒女私情」則會迷失於闇河,永遠無法出脫。《陰陽河》的劇本中一直有個荒謬之處,即是月神因見到李桂蓮夫婦於月下公然交歡,而罰了李桂蓮至陰陽河挑水。荒謬處有二,月神何德何能插手人「家務事」?(在《闇河渡》劇中月神這條線被寫了出來,甚至有點諧趣的寫及月神追索店小二的身分,而店小二身分也因酒後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身分是后羿)。再者,為何只有李桂蓮受罰,這也是件有趣之事。但,在《闇河渡》這個劇本中,將還陽的路途的抉擇作為了欲辯證的重點。

「情」的辯證並非是個新穎的探討議題,從國光劇團的《水袖與胭脂》等作品中,亦可看見為「情」辯證的主題。但在《闇河渡》的改編中,尤其在「夫妻還陽」路途的段落描寫得十分精彩,李桂蓮還陽的路途中,心中對於未來的憂心與恐懼(從現實的街坊到夫婿的多猜疑),甚至是對鬼差倪木舊情的懷念等,把李桂蓮的恐懼表現得十分精彩且令人動容。這個改編本,還加入了唐明皇、虞姬、月神、后羿等角色,除了強化了「訴情」於此劇中的初衷,也讓劇情多了許多諧趣調笑之處。但月神此情節線的加入,反倒讓李桂蓮受罰這件事情變得更加的不合理,既然月神是個有情且願意追索「真情」的人,那她又何需因妒責罰李桂蓮呢?又在張茂深於未知之間指罵月神,月神既是因妒罰李桂蓮,又何須在店小二詢問觀眾時,聽取觀眾意見作為讓李桂蓮夫婦還陽的依據呢?(雖然如此,但這段情節中加入與觀眾互動的情節,也讓觀眾覺得非常有趣。)很顯然這些情節線不過是為了強化「情」,或增加這齣戲之中的冷熱調劑。再者,唱詞、台詞簡白,有幾處(如結尾)甚至有「劇作家」現身說法的痕跡,論「情」說「情」的意味濃厚,使得戲曲抒情的餘韻被抹煞,真情被談論的太明白,減少了些許美感。

最後,談論關於這齣戲於導演手法上的運用。劇中添加了許多「異質」,如幽靈舞者、紙糊造景,在這部傳統京劇中,雖然突兀,但導演於手法上的運用,如空間轉換、營造等,利用舞者揮舞的斗篷與舞蹈讓整體舞台畫面豐富,有其創意及巧思,但在虛實渾雜的舞台之間,又稍稍覺得可惜,例如鬼差倪木家後的那棟「小房子」,雖然符合舞台整體的特色,但其形構上看起來較簡單樸白,相較於舞台上其他的紙糊佈景有水墨的點綴,「小房子」較容易讓人感到疑惑為何物。再者,演員的身段上,挑水段落在朱民玲的表演中,能看到在其作表中毫不馬虎的精神,但其中一處,桂蓮想起與丈夫月下之歡的回憶,演員用了較現代的肢體語彙,如最令人驚訝的大概是「公主抱」,雖具創意,但也令觀眾捏了一把冷汗。京劇《闇河渡》在各項巧思與意圖的表現,都能在這部「創藝」京劇中被關照與觀看到。情節的再造、異質的介入雖須再多加思考,但整體而言,《闇河渡》是一部令人感動之外,也是一部令人莞爾一笑的作品。

《闇河渡》

演出|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時間|2013/12/01 19:30
地點|台北市新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劇一路雜揉中外典故,若要具體舉出「戲核」,只能說還陽路一段最精采,雖然明顯是希臘神話中奧菲斯與尤麗迪斯的翻版、桂蓮的心路歷程也神似宮崎駿的神隱少女,但仍不無感人處。(林幸慧)
12月
09
2013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