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江/雲.之/間》
4月
12
2021
江/雲.之/間(表演工作坊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10次瀏覽

陳湘予(臺灣藝術大學戲劇所)


《暗戀桃花源》中的戲中戲〈暗戀〉述說著1949年從中國流離到台灣的一代人的故事,劇中江濱柳與雲之凡從上海相聚、相戀,爾後顛沛流離的失散,於白髮時再重逢。如果說《暗戀桃花源》裡江濱柳與雲之凡是透過書信在牽繫彼此,《江/雲.之/間》則是書信的百寶盒,承載情感與記憶,更為歷史刻上一個時代的痕。

編導賴聲川在《暗戀桃花源》首演三十五年後,於2021年完成最新劇作《江/雲.之/間》,補齊了江濱柳與雲之凡在失散後重逢中間的留白。此劇的一開始,舞台中間擺置一大郵筒,兩個身穿綠衣的郵差,一男一女向天空拋出眾多信件,灑落一地。背景投影1949字樣,舉著上頭寫著「可靠的朋友」的白旗的人兒快速奔過。舞台前方,江濱柳與雲之凡各據左右兩側,唸著書信,並押上日期:「38年3月5日,之凡。」一個秩序與混亂的年代、理智與瘋狂的年代。

「命運是客觀的,幸福是主觀的。」雲之凡九十年餘將畢生經驗濃縮成一句給予曾孫女,從上海、曼谷、河內、香港到台灣,雖始終都是一個外人,然在每一片土地總身不由己地深刻活著。《江/雲.之/間》中的江濱柳與雲之凡、雲之凡與陳醫師、江濱柳與美如,以及雲之凡妹妹之真與裴大哥、老韓與小姑,都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愛情故事,缺失裹著糖衣的愛,徒留辛酸與無奈,「陳醫師人很好,真的很好。」當陳問雲愛不愛他,雲不假思索地回應了:愛。同時,觀者的耳際彷彿響起了輓歌「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櫻花落下的場景,雲之凡與陳醫師走過、江濱柳亦走過。

此劇可以看到諸多《暗戀桃花源》的痕跡,如戲末〈暗戀〉導演出現看排,以及舞台上貫穿歌手胡德夫彈琴歌唱的畫面,並偶時出現舞監的聲音,讓觀者有種置身戲中戲之感,而這正是《暗戀桃花源》裡的複式結構。歌手胡德夫有時會講述自身經驗,舉凡當年在艾迪亞餐廳台下的聽眾是羅大佑、蔡琴,待在明星咖啡館數十年如一日的周夢蝶,當時年輕的詩人羅青、楊牧,更加描摹江濱柳與雲之凡的時代。劇中不停地在背景打上年份,一方面讓觀者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時間感,一方面又象徵著江濱柳與雲之凡逐漸老邁,「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雲之凡的大哥對她說,同時也是她對自己說。舞台上散落著的信,從一開始郵差灑落到小姑罵江濱柳整天胡思亂想而把信扔出去,愈積愈多,而江濱柳與雲之凡仍然一直寫,「感覺你收不到,我便不寄了。」雲之凡把給江的信當日記,寫著寫著也老了。此劇舞台前景始終如一是江濱柳與雲之凡伏案寫信的畫面,有意的並置,更疊加了這對因時代動盪而錯置的戀人,相遇/擦身的必然與偶然。

整齣戲的基調帶著淡淡哀愁,美如永遠不懂江濱柳手上那本泰戈爾詩集、江濱柳總覺美如煮不出道地上海味、陳醫師一家不承認外省媳婦雲之凡、之真嫁給裴大哥一夕之間被迫長大等,如同胡德夫〈太平洋的風〉: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失根的人哪裡才是家鄉、誰才是我真正的依歸。陽明山櫻花林的錯過、重慶南路書店的錯過、大雨中的總統府信義路公車的錯過,「這麼大的上海都讓我們相遇了,可卻被這小小的台北給難倒了」四十年來,江濱柳哽咽地說。

《江/雲.之/間》拼湊江濱柳與雲之凡在《暗戀桃花源》裡的書信留白,一封封書信象徵著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同時亦刻劃了一段難以抹滅的時代,昔時的台北,那一代無法消除的共同記憶。


註釋

1、本篇標題「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引用自《暗戀桃花源》

《江/雲.之/間》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21/04/04 14:30
地點|臺北 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江/雲.之/間》是自〈暗戀〉後對臺灣戰後歷史的補遺與溢出,在當代臺灣絲毫不減殘酷的政治現實下,賴聲川沒有選擇將所有情感投注於補遺,卻仍保留了溢出作為重寫時間、記憶、臺灣的溫柔;2021年國家兩廳院同樣展露了臺灣人文藝術的制高點,《江/雲.之/間》》製作了過去十年以及回望三十五年臺灣當代戲劇的一段補遺與溢出。補遺幫助我們重新整理歷史,而溢出則提供了臺灣想像一個更多元而共融的未來。(汪俊彥)
4月
06
2021
對我而言,這些問題才是《江/雲.之/間》真正的創作動機,但也正因為這些問題,暴露了《江/雲.之/間》真正的問題,無關選角(電影與舞台表演真的沒有差別嗎?)、無關表演(政治受難者的家屬為什麼都要摔在地上?)、無關舞台視覺(火柴盒?)、無關空間(雲之凡要走上平台、穿過半個舞台才終於離開病房?)、無關結構(最後那一段《暗戀》和「白色山茶花」是怎麼回事?),甚至無關胡德夫之「無關」(穿過台灣海峽,如何能吹得到「太平洋的風」?《橄欖樹》是鄉愁還是自由?),而是那放不下的認同焦慮,那被遺忘、被刪除的恐懼,那不被接納的空虛之感。(陳正熙)
4月
06
2021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