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扮演,只有荒謬是真的《椅子》
8月
06
2012
椅子(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7次瀏覽

鴻鴻

荒謬劇場擅長以寓言手法注目永恆的人性困局,往往不需要加入時代性的元素,勉強加入可能吃力不討好。Luc Bondy和他長期合作的舞台/燈光設計Karl-Ernst Herrmann,卻從尤涅斯柯的構想出發,將空間非寫實化、強調演出的劇場性和扮演性、並和當代文化互文,打造了一部全新的《椅子》。

原劇的設定幾乎完整得密不透風:一對九十多歲的老夫婦接待看不見的各色賓客,直到房間佔滿椅子,展現了「擁擠的空洞」。然而Bondy的製作先是把窗外的水景放到室內,滿台是一大灘水窪,並把所有的門壓低,製造更強烈的封閉感。這水,當是來自劇中首尾「止水必腐」和「我們將在孤獨的水中腐化」的文字意象。兩根繩圈高高垂下,強調了死亡的如影隨形。然而這對老夫婦又不斷玩水、玩繩圈,彷彿與痛苦、不堪的長期共處,已經找到苦中作樂的方式。嬉鬧表象和悲涼內在的巨大差距,形成動人的疏離效果。

Bondy採用尤涅斯柯所反對的布萊希特美學來詮釋此劇,不只一端。老夫婦與看不見的賓客連聲應答,本來就是一場扮演遊戲;導演用兩位年輕演員扮演老人,他們以肢體反應、面部表情、聲調變化精彩地演繹(而不只是「模擬」)老態,更將這個劇本潛在的「扮演」元素提到主軸。此外,舞台根本是由三面黑紗幕圍起,不見寫實的牆面,也構築了鮮明的劇場氛圍。當最後燈光亮起,顯現出紗幕後一座傳統紅幕舞台,滿台的椅子,頓時成了觀眾席的延伸,將原本的台上台下關係,複製到了台上。我們在看老夫婦演戲,老夫婦又布設一個舞台,讓演說家登場,彷彿嘲諷著我們要來劇場尋求生命的意義,聽劇作家演說。是觀眾(和老夫婦一樣)坐在那些空椅子上,而劇作家卻說,他說不出所以然來。

演說家的造型,又是一個神來之筆。Bondy將劇本描述十九世紀藝術家的可笑造型,改成一個穿閃亮禮服的藝人,他張口吐出的是類似饒舌的節拍,卻了無意義。這個不稱職的發言者,彷彿又喻指演藝界掌握了發言權與媒體的現況,讓這齣戲從永恆的意義(或無意義)拉回了當前的現實,延伸出批判的意味。從另一個向度,把這個劇本拉到今天的現場。

Bondy的技法溫柔細膩,觀點卻絕不妥協。老夫婦在劇中少有身體交集,僅有的幾次,權力強弱關係都非常明顯。雖然口口聲聲互稱「寶貝」,他們卻幾乎都是在各說各話,各自對著不同的對象調情。然而老人不斷脫褲露出紙尿布、老婦不斷露腿脫衣搔首弄姿,在在強調了性與慾的不滿。無須演說家張口結舌,一路下來我們早知他們生命的嚴重匱乏、了無意義。

精簡的燈光、彷彿來自遠方的甜美香頌和歌謠,為整齣戲添加蒼涼意味。雖然仍有語言隔閡(字幕翻不出尤涅斯柯多處的文字遊戲),但這個演出幫我們讀懂了原作的關鍵意涵,並超越了60年前的劇場觀念,以精彩的「現場性」凸顯了當代劇場的魅力。

《椅子》

演出|瑞士洛桑劇院
時間|2012/8/4 19: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老先生抱怨著人生的處處與他作對時,他背著妻子走入觀眾席,幾步路,一舉將整個劇場納入了那個巨大的霓虹燈箱。我們都是賓客,正襟危坐,然而觀眾的存在與不存在已然不重要,我們都是椅子,空的或實的,觀看或扮演,已無差別。(黃心怡)
8月
29
2012
導演深入鑽進劇本所想表達生命裡龐巨的「疏離」,直接赤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當老先生脫下褲子,露出胯間的尿布,整個身體捲曲在老太太的胸前,像個孩子般號啕大哭,他是真的入戲,真的進入到角色之中,引發觀眾的共鳴,這和「疏離」效果所要求保持距離、讓觀眾冷靜思索是非常不同。(葉根泉)
8月
09
2012
最精彩的是「扮演」年邁夫婦的兩位年輕演員,他們在刻意設計的肢體形式中,像小丑默劇般、既自然又精確地不斷忙著進行各種生活瑣事,但在扮演的過程中,又時時遊走邊緣,暴露扮演這件事。(謝東寧)
8月
06
2012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