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誠的信仰表述《來自天堂II 愛的聖餐》
11月
12
2011
愛的聖餐(谷慕特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7次瀏覽
鄒之牧

谷慕特.法拉(漢名:魏光慶)這齣創團十週年的作品,大膽地以天主教台北的地標:聖家堂,作為全省巡演中唯一不在一般演藝廳演出的場地。我想台北的觀眾是幸運的,這齣結果大幅跟耶穌的行誼有關的作品,與教堂自然相得益彰;估不論聖經背景,這齣十週年的作品,究竟說了些什麼?

一開始在完全肅靜下,一群赤足、穿原民圖飾滾邊簡化又稍微現代了的(半袖端有紗、下著緊身褲) ,黑色服飾的三名舞者,靜默地自觀眾席左方走上舞台。舞台即是祭壇/講台,觀眾席乃平日會眾的座席,而「舞台」,這兒是需微微仰望的,整個建築,是以視覺上的大樑自四面八方包覆而來,集中於此祭壇及眾人靜坐的黑暗之中,各世代聖徒的彩繪玻璃,則靜靜於觀眾的兩側透著光;這便是教堂的場景。舞在完全靜穆無預警中展開,三男子自祭壇後屏幕出來,仍是無聲,再幾,更多人出來,稍微動作,有現代的成分、小跑步…。這原意是要製造《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那樣的波瀾壯闊的!但真正音樂出來時,一開始,完全殘破的揚聲器,卻讓澎湃的聖樂大合唱遙遠,有限的燈光,十名年輕舞者奮力在堅硬的大理石地面上跳躍、伸展….,這麼有限的資源下,是否能迎向、承受住那強大的音樂呢?隨著舞者的冷靜,及魏光慶簡潔、大氣的編寫,答案竟是肯定的!我們看到舞者善用祭壇的階梯,如同2007年《來自天堂》第一部時與黃怡芳善用中山堂光復廳兩側古色古香樓梯的視覺造景,如此的歷史與偉大的主題,圖像式的建立自不可免,我們看到魏身著紅袍外加斜披藍衫、留髮(他光頭了很久!)蓄鬚出現在我們眼前。但此時,他(祂)的身份,還是不清楚的。舞停在眾人回首一瞥中,燈暗。

而後,是一段著原住民傳統歌舞服飾的女舞者獨舞向一曲「哈利路亞」的西洋聖樂。音樂同樣強大,但魏在這兒選擇了獨舞的方式,讓舞的感情更加個人、真摯!大量的芭蕾語彙,在原民的服飾與「哈利路亞」的西洋樂音中,顯得衝突又如此地有趣,但正所以特殊!接下來,一群祈願的婦人,擁著一名紅色傳統服飾的女子,舞段靜謐,有洗滌的效果,透著尋道的堅毅。

接下來,便是一段非常忠於聖經的故事重現了!我為這樣「舞劇」的轉變有些吃驚,但也不免聚精會神看著魏光慶以藝術手法呈現著這個龐大的故事。他巧妙地用了一大張布,自身後披戴上來,於是這隨風、舞者兩側拉開的巨幅白幔,又象徵起了耶穌的犧牲與莊嚴;又隨著聖樂的情緒,將「悲憫」與,因後續的編寫,「普世」的意涵,投射出來。這段的編寫非常豐富,高大的魏或將男舞者自他身後翻轉到眼前,女舞者或一個個奔向他、求告、攀附在他身上,而他,則屢屢精疲力竭,在倒下之際,為眾人迅速以白布承接,呈現著一個己身也是肉身、脆弱而為民所愛的神子的角色。

下半場的「受難」,魏選擇了鉅細靡遺的描述:兵丁的羞辱、十字架的苦路,以及婦女的哀泣…。而後釘上十字架的高潮,反一筆帶過。聖經故事的再現,本無定案,端在詮釋。爾後解下十架、婦女的裹屍…,又是另一番細節呈現!以手電筒探入墓穴表現尋訪基督的遺體的設計倒是個有趣的點子,讓變得中東風的畫面與我們一時似又有了關連!

魏最後著羽冠、高領、銀色滾邊的紅色氅子自席間登台,象徵著升天為王!然迅一身王袍褪盡,回復親切的形象。這兒呈現的萬民祥和歡欣場面,善於女紅的魏光慶設計了幾個鑲有白色羽毛的彎曲竹枝,簡潔地將夾道歡迎的場面架構了起來,且帶著和平鴿般的訊息!

魏光慶的舞,向來有著飽滿的張力與極高的精神性。不論早期與李名正在千禧年實驗舞展《孿生》中「橫隔膜」一舞流露出的當時舞壇少見的自然野性與軀體質量感,或是2008年舞蹈煉金篇《自畫(話)像》裡影像和自述中透出的沈思與痛,或2006,2007兩年連續在中山堂展現的群舞與和國外合作的意氣風發,魏光慶的舞都呈現著一股節制下的氣勢。這次創團十週年,魏選擇以他最愛的信仰作為最直接的表述。末了群體的大結局,有些長、有些不知所終,有些為了因應音樂而作,但,這是他的選擇,至少,仍是他的赤誠。

《來自天堂II 愛的聖餐》

演出|谷慕特舞蹈劇場
時間|2011/11/9 19:30
地點|天主教台北聖家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