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驚聞美國後現代舞大師崔莎‧布朗(Trisha Brown)辭世之際,來看民宅內的演出更加有感。布朗的實驗作品《屋頂》(Roof Piece) (1971)發表至今雖已近半個世紀,現在看來仍是奇作,震撼威力依舊如昔。近年看過幾場在頂樓或民宅發表的作品,有時甚有窒息感,有時則感覺平淡無奇。這回看的《民宅劇場–現正販賣中》可說在平靜與壓迫間擺盪,有時淡然,有時枯索。
入場時,先到製作人董桂汝自家的大樓屋頂上。在這裡,安平區部分聚落的景象在柔亮的日照中灑落眼前,在這裡完成起頭的楔子後,再下樓走入室內,接續進行其他段落的鋪陳。
屋頂上的QR code小姐將隱身在購物發票上的秘密攤開,很難想像一個小甜點也能揭發偷情的可能性。有點神祕又有點刺激才是發票主人的真正意圖嗎?QR code小姐沒有明言,觀者也只能臆測,但是事實似乎就是如此了。這一段擬物化的過程,由張婷詠演來既清新又曖昧。圍觀的群眾看著她像是看到危險的女人,在鮮紅的高跟鞋和甜美的聲音陪襯下,她宛如矛盾的化身。顯然她是不正常消費的條碼,載負不可言喻的內涵,只有消費者和受贈者才知道的隱私。雖然她的肢體動作不大,但是在眼眉流轉與手腳輕移間,隱約透露的訊息充滿挑逗,勾住圍觀群眾的好奇心,亟欲探究她要帶領大家前進的方向,於是跟著她下樓來到民宅的室內。
從頂樓下至屋內,在廚房一角,李佩璇播放著音樂,準備烘焙杯子蛋糕的材料。好似美食節目的主持人般,她一邊抓料一邊教學。同時,在那小小的角落,她也延展四肢、轉動身體、踢腿拉腰,烤箱傳出的香味伴著她的舞蹈身體,飄散瀰漫整個室內空間。嗅覺與動覺、聽覺同時並存的演出難得出現在南臺灣,此刻上演的究竟是點心的肉桂與香草氣息融合恬靜樂音的肢體劇場,抑或是隨興的日常搬演,似乎是任君選擇的開放題。想像中,眼前所見應是位愛舞愛吃的浪漫女子,不愛澎湃豪邁的大餐,偏好精緻玲瓏的甜點(這可是多數舞蹈人即使口慾滿溢也不敢多看一眼的惡劣誘惑)。在這民宅裡,她賣的應不是現烤的杯子蛋糕,而是真實的自己。杯子蛋糕沒有印記,但也可能有其專屬的QR code。
楊智博扮演的推銷特務一口氣說出許多人熟悉的保險術語,流暢的語調帶著令人喘不過氣的逼進氣勢,顛覆先前堆積的輕鬆調性。幸好,就在他端出先前烘烤的杯子蛋糕給觀者分享時,氣氛很快便獲得緩和,這大概是在民宅看演出才能得到的加碼福利吧。但是,從保險員詭譎的笑臉上看來,杯子蛋糕可能傳遞著隱藏的訊息,它似乎像個陷阱,也像是某部分人的生活縮影。就像嘴裡嚐到的甜頭可能成為影響健康的負擔,價值不匪的保單也可能成為無用的壁紙。在保險業務人員如連環珠般的言語掃射下,多少人簽下無可救贖的契約,隱身在保單的QR code是幸福還是不幸的符徵?每位加保的人是否都要賭一把才會知道結局?如此納悶、無解的情緒蔓延於現場,也延續到下一個段落。
在楊智博離去後,八娜娜的自我窺視畫面傳送至電視螢幕,屋內的空氣從先前的輕鬆換成上一段的壓迫後,現在則陷入陰寒。看著八娜娜身穿一襲紅衣,手持行動電話自拍,緩慢的在室內移動,我幾度暗自思忖,這樣的死寂到底還要持續多久?當手機的鏡頭轉向群眾,類似被偷拍的不安頓時浮現。觀者無聲的自語又再起,自拍或許是其個人選擇,不自主的看人自拍,是否也可以選擇?被拍又是何種選擇?無論是否願意被拍,走入民宅是個人的選擇,既然選擇走入似乎就該接受民宅內的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景。這一段的QR code不知在何處,或許它不存在於任何段落,也或許它無所不在。
話說回來,QR code儼然是啟動一切事件的肇始者,也是圓滿所有事件的終結者,它在我眼中成了勾勒今日文本的主體。另一方面,許雁婷的聲音創作融入地幾乎令人遺忘它的存在,理所當然的活在民宅現場。這場演出可說為舞蹈與民宅劇場的未來想像潑灑了一些色彩,但再回頭想想,我們還要如何實驗才能再有1970年代的《屋頂》般,至今仍令人驚艷、驚嘆?這應是個難以找到QR code的問題。
《民宅劇場–現正販賣中》
演出|WeArt表演藝術平台
時間|2017/03/19 14:30
地點|台南市安平區育平八街32號6樓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