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紫鳳(藝術行政工作者 )
從法國兒童繪本《紅高蹺》改編成戲劇《踩高蹺的人》,身聲劇場演樂舞合一,舞台、服裝、技術、音樂樣樣包。此劇來回籌辦兩年,去年適逢劇場創辦人兼此劇原導演吳忠良逝世,以及疫情影響等因素下,剎那間很難想像,以高蹺為首的戲劇搬演至諾大的鏡框式舞台球劇場上,會成為什麼樣的樣貌。
入球劇場前,觀眾乘一座墨藍色的雲之滑梯,直直往上,踏往雲端。更高、再高,我們滾進球劇場,糖果藍色椅排排列列,這裡是比天堂還要頂端的世界。放眼望盡所有劇場球面,眼外的世界圓弧旋轉,一陣暈頭轉向。數個幾何形堆疊出的希望之塔座落在舞台中央,錯落有致,如淺咖啡色樹幹前後交錯生長。導演偉來將我們拉進圓形世界:「你們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嗎?是從外面看見的大大球體⋯⋯」球裡似乎有一池水,高蹺踩上室內舞台,我們一同溜進水上之城。歐州民族風的節慶音樂奏起,輕柔游入了水上世界,踩著高蹺的五位居民們,穿著色彩繽紛,愛跳舞又鬥嘴:全身湛藍帶高帽的藍叔叔、一條條紅絲帶綻放在膨鬆鬆白禮服上的白花花、一身萬壽橘黃圓潤矮小的黃矮矮以及臀邊鼓起半圓褲邊,著青草綠背心名副其實的綠油油。最神秘的,是雙腳長得頂天的紅高高,遠離人群,跟鳥兒做伴,細細長腳跨步在雲上,不見其影不聞其聲。
全劇故事聚焦在水上之城的居民們籌備著將至的冬日節,結果辛勞搬運的木頭竟沉入水中,無法燃燒。節日慶典下紅高高隻身來訪希望之塔,砍下高蹺入火燒慶祝冬日節,從此成為最矮小,只高出水面一點點的人。四位說故事的人——頭戴灰色貝雷帽,身穿灰黑色拼接的吊帶褲,備齊泳裝游入城內。他們說書、伴奏且跳舞。在亞洲、歐洲的傳統樂器與打擊樂的匯流交集之下,掀起城間小事陣陣波浪,述說紅高高獨自一人,以鳥為友的世界。
紅高高究竟是誰?音符旋律翻開書頁。據說,他是這麼樣的:走路不看路、不搭理人、不參加受邀的踢水球比賽,只與鳥兒朋友玩。
見不得其影,說書者卻領我們窺看他高聳的視角:居民說話成陣陣回音,無法輕易辨識;長長直腿只能緩慢步行;耳下的喧鬧,是居民口中與音樂家手裡那毫無意義、破碎、重複放送的音符與話語。水上之城居民們筆直如大樹纖細的雙腳來回穿梭,說書者亂了腳步,跌坐在各個希望之塔的檯面上,清脆細緻的曼陀林琴(mandolin)聲、手風琴與沙鈴的音樂緊湊地伴奏著。其中一位音樂家Ivan,身穿吊帶褲,腳穿亮紅色的鞋子,在舞台中央時總是低頭彈奏曼陀林琴,沈默寡言近乎不曾開口。
紅高高有著各種模樣,是穿紅鞋低調的音樂家、是一雙挺直正紅的高蹺、是聳立在雲間的雙腳。冬日節後,是踩著矮蹺的可愛布偶。即使犧牲最長且堅硬的高蹺燃燒冬日節,他依舊不改本性,默默穿梭於水上世界。身聲劇場的核心團員們肩起燃燒的任務,克服劇本改編等問題,巧妙融合高蹺與室內舞台,在毫不冷場的層層音樂下,營造出活潑、溫暖、融洽的表演氣氛。他們越過浸濕的木頭,點亮最樸實溫暖的火光。眾人離場,散場後的舞台,閃爍著夕陽般的光芒。
《踩高蹺的人》
演出|身聲劇場
時間|2022/07/17 11:0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