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在演舞樂水上之城的紅高高——身聲劇場《踩高蹺的人》
8月
05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6次瀏覽

洪紫鳳(藝術行政工作者 )


從法國兒童繪本《紅高蹺》改編成戲劇《踩高蹺的人》,身聲劇場演樂舞合一,舞台、服裝、技術、音樂樣樣包。此劇來回籌辦兩年,去年適逢劇場創辦人兼此劇原導演吳忠良逝世,以及疫情影響等因素下,剎那間很難想像,以高蹺為首的戲劇搬演至諾大的鏡框式舞台球劇場上,會成為什麼樣的樣貌。

入球劇場前,觀眾乘一座墨藍色的雲之滑梯,直直往上,踏往雲端。更高、再高,我們滾進球劇場,糖果藍色椅排排列列,這裡是比天堂還要頂端的世界。放眼望盡所有劇場球面,眼外的世界圓弧旋轉,一陣暈頭轉向。數個幾何形堆疊出的希望之塔座落在舞台中央,錯落有致,如淺咖啡色樹幹前後交錯生長。導演偉來將我們拉進圓形世界:「你們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嗎?是從外面看見的大大球體⋯⋯」球裡似乎有一池水,高蹺踩上室內舞台,我們一同溜進水上之城。歐州民族風的節慶音樂奏起,輕柔游入了水上世界,踩著高蹺的五位居民們,穿著色彩繽紛,愛跳舞又鬥嘴:全身湛藍帶高帽的藍叔叔、一條條紅絲帶綻放在膨鬆鬆白禮服上的白花花、一身萬壽橘黃圓潤矮小的黃矮矮以及臀邊鼓起半圓褲邊,著青草綠背心名副其實的綠油油。最神秘的,是雙腳長得頂天的紅高高,遠離人群,跟鳥兒做伴,細細長腳跨步在雲上,不見其影不聞其聲。

全劇故事聚焦在水上之城的居民們籌備著將至的冬日節,結果辛勞搬運的木頭竟沉入水中,無法燃燒。節日慶典下紅高高隻身來訪希望之塔,砍下高蹺入火燒慶祝冬日節,從此成為最矮小,只高出水面一點點的人。四位說故事的人——頭戴灰色貝雷帽,身穿灰黑色拼接的吊帶褲,備齊泳裝游入城內。他們說書、伴奏且跳舞。在亞洲、歐洲的傳統樂器與打擊樂的匯流交集之下,掀起城間小事陣陣波浪,述說紅高高獨自一人,以鳥為友的世界。

紅高高究竟是誰?音符旋律翻開書頁。據說,他是這麼樣的:走路不看路、不搭理人、不參加受邀的踢水球比賽,只與鳥兒朋友玩。

見不得其影,說書者卻領我們窺看他高聳的視角:居民說話成陣陣回音,無法輕易辨識;長長直腿只能緩慢步行;耳下的喧鬧,是居民口中與音樂家手裡那毫無意義、破碎、重複放送的音符與話語。水上之城居民們筆直如大樹纖細的雙腳來回穿梭,說書者亂了腳步,跌坐在各個希望之塔的檯面上,清脆細緻的曼陀林琴(mandolin)聲、手風琴與沙鈴的音樂緊湊地伴奏著。其中一位音樂家Ivan,身穿吊帶褲,腳穿亮紅色的鞋子,在舞台中央時總是低頭彈奏曼陀林琴,沈默寡言近乎不曾開口。

紅高高有著各種模樣,是穿紅鞋低調的音樂家、是一雙挺直正紅的高蹺、是聳立在雲間的雙腳。冬日節後,是踩著矮蹺的可愛布偶。即使犧牲最長且堅硬的高蹺燃燒冬日節,他依舊不改本性,默默穿梭於水上世界。身聲劇場的核心團員們肩起燃燒的任務,克服劇本改編等問題,巧妙融合高蹺與室內舞台,在毫不冷場的層層音樂下,營造出活潑、溫暖、融洽的表演氣氛。他們越過浸濕的木頭,點亮最樸實溫暖的火光。眾人離場,散場後的舞台,閃爍著夕陽般的光芒。

《踩高蹺的人》

演出|身聲劇場
時間|2022/07/17 11:0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或許是《踩高蹺的人》最彌足珍貴的一課:英雄未必會在眾人簇擁下登上社會的殿堂,他的犧牲或奉獻會留下,但他自身可以被記得也可以被忘掉。(蔡孟凱)
7月
25
2022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