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肌理到知覺探索《悲・慾》
4月
21
2017
悲・慾(高雄市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97次瀏覽
陳祈知(風靈雩舞踏團藝術總監)

觀賞了一支觀眾入場前必須簽「切結書」的舞蹈表演,切結書的內容為:「立同意書人參加2017年高雄春天藝術節所舉辦之《悲‧慾》演出觀賞,已知本場演出內容除謝幕外皆為裸露,並有強炫光、極大音量等特殊效果,僅開放給滿18歲以上且購票之人士觀賞,並對即將觀看的內容有充分認知。若發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任何不適,願自行負責,特此切結。 此致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簽署人: 座位: 樓 排 號 2017年4月16日」

這分明是一份將“the nude”(裸體)視為“the naked”(未著衣物)的切結書。

在歐洲,劇場裡的裸體對觀眾而言,早已司空見慣;然而,在民風保守的島國台灣,劇場裡的裸體依然是禁忌。

北方芭蕾舞團(Ballet du Nord)以及該團藝術總監──法國編舞家奧利佛‧杜柏(Olivier Dubois),在今年春天,為台灣觀眾帶來由十七位體型、膚色、性別、髮色互異的舞者全程全裸的舞作《悲‧慾》(Tragedy)。

空曠的舞台上,僅有幾嶄簡單的燈。首先,一位女舞者自舞台後方穿越黑色布條出場,隨著規律的鼓聲,在舞台上一步一步地前進,轉身,返回,一趟一趟來來回回地行走。接著,另外一位女舞者出現,以同樣的步調在舞台上往返行走,直至十七位男女舞者陸陸續續登場。在極限主義式的舞蹈中,偶有舞者加上個別動作,如轉身、伏倒再起立、伸手、停格等動作,每個動作之間,十七位舞者皆未曾碰觸到其他舞者的身體,這需要經歷細緻的數學邏輯運算與無數的排練,才能夠讓舞者做出這麼精準的表現。當電音舞曲逐漸堆疊,愈來愈劇烈,在舞作接近尾聲時,舞者才產生身體的接觸。而一段炫亮閃光,音樂震耳欲聾的群舞,將舞作帶到高潮,一場歡愉的極樂之舞,在舞台上發生。我私心以為,除了全裸之外,沒有任何更好的身體模式足以傳達這支舞作的真義。

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在其著作《知覺現象學》的〈身體作為表達與言說〉這一篇章中指出:「身體作為『採取態度』的恆常中介,建構出擬似當下,因而是我們與時間與空間建立聯繫的中介。」(註:引自龔卓軍著《身體部署》)奧利佛‧杜柏非常巧妙地採取了解放身體、跨越性別、超克種族、不分體型的態度,建構了每位舞者與他者之間的關係,包括:舞者與舞者之間的關係,以及舞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身體,早已是論述的場域。在《悲‧慾》中,舞者的裸體展露的不只是身體的肌理,更是知覺的探索,在每一次與其他舞者的互動與共振中,確認自身的存在,摒除雜念,以最精準的舞步,最坦率的態勢,為觀眾帶來一場豐厚的心靈饗宴。

衷心企盼,將來再有表演者在舞台上裸體演出時,台灣的觀眾,不需要在入場觀賞演出之前,簽寫切結書。

《悲・慾》

演出|北方芭蕾舞團(Ballet du Nord)
時間|2017/04/16  14: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者身體成了服裝,成了語言,成了人類自我的載具,成了世界狀態的縮影,成了哲思辯證的場域,從秩序到失序,從死寂到重生,從文明到自然,脫離了日神阿波羅宰制,回到了酒神戴奧尼瑟斯的感召。(吳政翰)
4月
24
2017
這段強而有力又帶著狂傲性暗示的肢體符碼動作,瞬間將人類原始慾望揭開在大眾面前,它們不僅突破累積了將近五十分鐘的規律步伐所帶來的厭煩僵局,更從發自性靈內在的原始衝動,顛覆解放那令人無法喘息的社會殖民!(石志如)
4月
24
2017
赤裸著身體的男女呈四列趴在地上做性愛意象的動作,力與美的交錯足以耗盡體力,沒有空間上的移動使力量更集中,不會只覺得在講性行為而是他們的身體正經歷這麼大的力量,而這個力量來自每一個人的體內。(蔡怡安)
4月
22
2017
愈是瘋狂歡愉的高潮,換來的是更巨大的落寞;曲終人散,正如一切人事時地物註定的悲劇結局。身而為人,如此苦澀滋味似乎永遠無解。(車炎江)
4月
20
2017
在此,每一個舞者既是一個獨特的 tiaen——承載著各自的生命經驗與力量;同時也是 tiamen 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連結節點。正如劇場牆上那幅巨大的螢光抽象布幕所示,這些青年舞者的身體便如電路板上交錯的線路,不斷地在運作、傳導、生長。
10月
23
2025
回看《在場》,當「消逝」成為既定的事實,陳柏潔轉而以多媒介的方式尋索存在的型態。即便萬物終將受制於時間的流放,她的身體卻在追趕、停滯、再現與媒介碰撞之間,開啟對「存在即是不在」的叩問。
10月
20
2025
這樣的處理,不僅是單純接納身體的差異,更將其轉化為對身體能動領域的積極拓展,這種對身體內在疆域的拓展,在舞台上找到其結構性的對應——體現了個體在社會失衡機制中的實踐。
10月
15
2025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