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表述」下的未竟之言《武‧潘‧西驚世殺人事件》
10月
29
2020
武‧潘‧西驚世殺人事件(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30次瀏覽
游富凱(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武松殺嫂」一直以來是各地方戲曲經常搬演的故事,劇中主要人物如武松、潘金蓮、西門慶、王婆等人,早已是家喻戶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在當代舞台上再次被講述/搬演時,除了原故事情節和表演技藝自有其精彩,值得一看再看之外,是否還能從中找出屬於當下的演出意義?

武‧潘‧西驚世殺人事件(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提供)

此次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與「愉轃北管實驗布袋戲團」合作的《武‧潘‧西驚世殺人事件》,即是一種新的嘗試。所謂「武‧潘‧西」是分別以三場演出,摘選並重組原本「武松殺嫂」的故事情節,透過翻轉文本的敘事順序,創造不同的觀看視角。如其宣傳語所言:「從武松、潘金蓮、西門慶、王婆、何九、鄆哥等不同人的口中『各自表述』,三場演出呈現不同段落組合,如同骰子的六面你永遠只能看到一半,……。」為配合不同場次、不同角色的敘事線,特別安排第一場使用京劇,第二場是北管,第三場是北管加京劇的形式。對演出劇團而言,用此形式等於一次推出三齣不同的戲,而觀眾可以選擇要觀看哪一場的演出,也就決定要透過何人的角度回到「武松殺嫂」的事件中。

就僅觀看第一場的經驗來說,全劇從鄉鄰何九妻向眾人講述潘金蓮的遭遇開始,此時赴宴返家的何九帶回一包武大的屍骨,在妻子的逼問下,開始講述武大被毒害的經過,緊接將全劇敘事帶回武松遊街的段落;其後計有四場戲,分別為「戲叔」、「太歲歸來」、「酬鄰」和「謝罪」。編劇另在場與場間安排多段串場,得以讓具有說書人性質的何九夫婦巧妙進出故事內外,又或在串場以回溯過往的方式呈現「打虎」、「挑帘」等情節片段。

編劇選擇以鄉鄰的視角出發,透過「講述」帶領觀眾回到事發當下,在角色陳述的同時,不免加入自身的同情與想像,也就是藉由這份同情與想像,編劇試圖鬆動劇中人物以往的單一形象,進而引發觀眾對角色人物的不同思考。另一方面,編劇在何九夫婦的話語中加入後設手法,從對話中隱隱暗示「未來」將有事要發生。有趣的是,此處的「未來」並不單指故事情節發展中的線性時間,更是編劇在與台下觀眾對話;透過角色的陳述與話語中的暗示,編劇成功建立一套引發觀眾期待的敘事模式,在已知人物情節發展的前提下,觀眾仍能感到自己彷彿參與事件之中。

此次舞台是以左、右兩座彩樓為主,兩座彩樓前方各置有一座黑色CUBE堆疊成的L型平台,整體可分作四個表演區。劇中主要角色皆以傳統布袋偶呈現,唯有何九夫婦,如若需跳出戲外講述事情經過時,則會以杖頭偶方式在前方平台呈現。然而,操偶師在操作杖頭偶時,偶的動作有時未能與聲音表情結合,雖然看得出是在模擬講話狀態,但動作與聲音缺少更細膩的配合;另一方面,由於平台僅是用黑色CUBE堆疊而成,操偶師在操偶時並未刻意隱避,有時甚至搶掉前方戲偶的表演焦點。

武‧潘‧西驚世殺人事件(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提供)

傳統布袋戲除了戲偶尺寸較小外,表演區基本上侷限在彩樓範圍內,當傳統布袋戲進到現代劇場演出時,觀看距離與視角顯得單一,經常難以滿足現代劇場觀眾的審美習慣。該團去年演出的《菩薩淚》,結合投影、移動平台、流蘇布景與現代舞者等多方元素,試圖建構布袋戲在現代劇場裡的多重視角。然而,此次演出場地選在南海劇場,在一個鏡框式舞台上,難以做到如同在黑盒子裡的效果與氛圍。儘管導演利用表演區的劃分,讓觀眾的視線在不同的表演區域流動,但每個區域與情節發展、角色狀態的關聯指涉並不明顯。演出過程中,多次出現演師在左、右彩樓之間移動,由於兩座彩樓間並未遮擋,人手持戲偶穿場時也未帶戲,因而在觀賞時多有干擾。也許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因應劇中角色與情節發展需要,而有效地應用表演空間,或可從空間使用深入與文本的對話。

主演除了吳榮昌之外,潘金蓮部分則由潘冠伶擔綱。潘冠伶原工京劇花旦,此次戲份較《菩薩淚》時(飾演苗秀雲和杜母)明顯增加,然而其口白和主演吳榮昌仍有落差,尤其是部分咬字和聲音節奏的處理缺少布袋戲的韻味,使得潘金蓮的聲情表現與戲偶動作,有時出現分離的情形。

當代要再講述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時,要先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要講?講什麼?最後是怎麼講?隨著何九在末段提到,自己並非是要為潘金蓮翻案,而是想知道潘金蓮為什麼是這樣;由此可知,該劇的設想基本上是延續歐陽予倩的《潘金蓮》(1927)以及魏明倫的川劇《潘金蓮》(1985)的思路,即並非要為潘金蓮的「淫婦」形象翻案,而是藉由敘事或表現手法呈現人物的不同面向,進而啟動觀眾對角色的更多想像與思考。【1】

然而,僅從第一天的觀看現場所感受到的,敘事形式強過布袋戲表演,換言之,此種敘事模式是否符合布袋戲的表演美學?在觀眾無法完整觀看三場演出的情況下,每一場演出是否可以視作單一獨立的完整敘事,抑或是要看過三場演出後,方能有一個更清晰的全貌。對於僅看一場的觀眾而言,觀看現場留下許多未竟之言,尤其是在行銷企劃先行的前提下,每場因選定特定的敘事角度,而勢必放棄某些情節人物的鋪陳──如第一場中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情節線,僅在最後如電影畫面般閃過。在各自表述的前提下,未能觀看三場演出的觀眾註定無法看清事件的全貌,也難深刻地對劇中人物產生同情與共鳴。

註釋

1、「至於我編這齣戲是偶然的,既不是有什麼主義,也不是存心替潘金蓮翻案。」歐陽予倩,《潘金蓮》(上海:新東方書店,1928年),頁2。另外,魏明倫自己提及,川劇《潘金蓮》是在:「……重寫一個令人同情,令人惋惜,又招人譴責,引人深思的潘金蓮!」並下了個註解,「試一回新招,拎一袋問號」。魏明倫,《潘金蓮──魏明倫劇作三部曲》(台北:爾雅叢書,1995年),頁2。

《武‧潘‧西驚世殺人事件》

演出|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
時間|2020/10/09 19:30
地點|南海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陳錫煌掌中劇團致力於古典戲齣的傳承,所培育的青年演師與樂師組成漸形完整,前、後場演出表現亦可圈可點,唯若能於團員穩定的基礎上,增添主演唱曲功力的提升,則於傳統布袋戲的完整度來說,更是無懈可擊!
2月
20
2025
再現是傳承的第一步,重塑則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修正與添加,劇情的重塑可以去蕪存菁,而演員的詮釋與重塑則賦予角色擁有不同生命,《馬賢伏龍》作為許亞芬歌子戲劇坊創團戲系列作品,重新再演是保留也是傳承,但也期待看到更進一步地進行經典的重塑
2月
09
2025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