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在何處,情在何處《昭君·丹青怨》
2月
01
2021
昭君‧丹青怨(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2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看完《昭君‧丹青怨》後,腦海中一直浮現《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歌詞:「愛我的人對我癡心不悔,我卻為我愛的人甘心一生傷悲。在乎的人始終不對,誰對誰不必虛偽。」本劇便是以王昭君與漢王及單于的錯愛為主軸,以夢中美人牽起姻緣,再因見其畫像而尋尋覓覓,最終三人皆不得所愛。

場次共分十一場,採線性時間序,上下半場分別為漢、胡地域分界,上半場演繹昭君出塞的緣由,以及昭君與漢王的分合,下半場為出塞以後的場景,寫昭君與單于的糾葛。在音樂風格方面,也做出明確的區分,上半場曲調節奏幽緩,多用於表現昭君內心的苦悶與怨懟。下半場則節奏輕快或激昂,如番邦宮廷的歌舞明快,富節奏感;又昭君哀怨因丹青圖誤一生,與單于的對唱時情緒曲調較為激動憤懣。

劇本原為連演十天的連臺本戲,要大幅縮減篇幅必須裁去枝蔓保留主幹。其衝突起為小人從中作梗,毀其姻緣,毛延壽指稱王昭君畫像中具有「傷夫滴淚痣」,恐紅顏禍水,昭君因此被打入冷宮數載。因皇后聽其琵琶聲,召其來見,昭君吐其原委而復寵。毛延壽見事蹟敗漏,便至胡營遊說單于奪愛。至此,昭君的愛情又被拆散,出塞番邦後,單于真心以待,昭君以一襲九天玄女所賜「銀針仙衣」讓單于不得靠近,只待黑江上建浮橋才願接受單于。三年浮橋完工後,昭君辜負單于跳入水中自盡。

大幅刪減的結果,讓故事脈絡集中在三個人物的情感表現,這也符合劇團擅長的抒情表現路線。留有「殘跡」之處大抵在九天玄女一段,前面場次中,王昭君母親提及求九天玄女才生下此女,埋了一個機關,而後昭君出塞途中於九天玄女廟歇息,又多了一個暗示,最後才引出那件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銀針仙衣。雖然筆者未曾見過連臺本戲版本,但可以想像神力的渲染應是演出的熱鬧之處,只是神靈展現可能多生枝蔓故被略去,又為了在本劇中保留那件「解決貞節問題」的仙衣而淡墨輕點。

這也看出在表演場域的適應與調整,本劇以情感為依歸,讓演員有充分唱曲發揮的空間,如第二場〈冷宮傳怨曲〉花了相當長的篇幅在抒發昭君的情緒轉折,從憤恨、淒涼到心寒,道出漢王的無情,這段唱曲張孟逸也表現得恰到好處,在情感的收放之間拿捏妥當;同時,同一空間演繹昭君父母擔憂之情,兩個空間雖未交集,卻展現了親情的份量。這份情感延續至昭君即將出塞一場,讓父母送別子女,增添了另一種層次的情感。

昭君‧丹青怨(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在人物的設計上,昭君一直是被動、委屈的角色,戲曲導演劉冠良在節目冊提到:「原本由畫工毛延壽所繪的王昭君畫像,變成由王昭君自己描繪的三幅丹青,這層改動凸顯了王昭君的主動性……」其實在觀看的過程中,王昭君的「主動性」並沒有如此顯著,無論圖畫是否為自己所繪,她都是處在被他人決定的命運之中浮沈。以人物的主動性來說,單于是最直接而強烈的,上半場的奪愛看似無理,下半場的呵護又見其痴心,最後換來一場空。相較而言,漢王的主體性較薄弱,因毛延壽的讒言選擇將未曾見面的夢中情人打入冷宮,後又因皇后的建議才召昭君來見,最後番邦來戰未能保住愛人,只能親眼送她和番。

較可惜的是,昭君與漢王的「正面衝突」並未被勾勒,昭君被打入冷宮之時,覺漢王薄情,情感的錯付在第四場〈帝妃夜未眠〉理應產生正面衝突,當昭君知曉可能將被送往番邦之時,內心的複雜不言而喻,但這場卻收得相當快,淡化了兩人可能引爆的情感危機。漢王送昭君出塞時,她氣滿朝文武百官沒擔當,但不曾怨過漢王嗎?既是「丹青怨」,怨的真是丹青嗎?或是那個涼薄的漢王?最後一場,昭君即將跳入黑江前說了:「漢王涼薄胡深恩」,顯然她內心對漢王是心寒的。這份情感衝突未被處理,不知昭君對漢王是因為愛而不忍苛責,或敢怒不敢言,或是符合劇情需要,為營造一對佳偶被拆散的悲劇而淡化兩人的衝突,這部份的空缺令人有些思疑。

漢王與昭君的感情起於夢境,如《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然而夢終究帶來一場空。昭君究竟情歸何處,可以是漢王,也可以都不要,但在漢人主論述之下,選擇番王單于的可能性較低,從「銀針仙衣」帶出的貞節思想亦可得知,背後仍有一套正統的思考脈絡。王昭君的故事,本就是一個政權衝突下的犧牲,賦予一段動人的愛情,或許人生就不那麼淒涼,在一個無法選擇的命運之中,至少心知所向是自己選擇的,同時,王昭君的悲劇或許不在於無法選擇,而是選擇後的錯付。

整體而言,在抒情的基調下,戲的各方面完成度高,《昭君•丹青怨》以丹青串起的情感糾葛,讓演員有良好的發揮,情感的張力、音樂的豐富性、場面的冷熱調劑或是漢、胡地域空間的服裝表現上都恰到好處。這齣老戲雖沒有石破天驚的新意,但在整體和諧度上是令人舒服愉快的。

《昭君•丹青怨》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1/01/16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