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在何處,情在何處《昭君·丹青怨》
2月
01
2021
昭君‧丹青怨(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05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看完《昭君‧丹青怨》後,腦海中一直浮現《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歌詞:「愛我的人對我癡心不悔,我卻為我愛的人甘心一生傷悲。在乎的人始終不對,誰對誰不必虛偽。」本劇便是以王昭君與漢王及單于的錯愛為主軸,以夢中美人牽起姻緣,再因見其畫像而尋尋覓覓,最終三人皆不得所愛。

場次共分十一場,採線性時間序,上下半場分別為漢、胡地域分界,上半場演繹昭君出塞的緣由,以及昭君與漢王的分合,下半場為出塞以後的場景,寫昭君與單于的糾葛。在音樂風格方面,也做出明確的區分,上半場曲調節奏幽緩,多用於表現昭君內心的苦悶與怨懟。下半場則節奏輕快或激昂,如番邦宮廷的歌舞明快,富節奏感;又昭君哀怨因丹青圖誤一生,與單于的對唱時情緒曲調較為激動憤懣。

劇本原為連演十天的連臺本戲,要大幅縮減篇幅必須裁去枝蔓保留主幹。其衝突起為小人從中作梗,毀其姻緣,毛延壽指稱王昭君畫像中具有「傷夫滴淚痣」,恐紅顏禍水,昭君因此被打入冷宮數載。因皇后聽其琵琶聲,召其來見,昭君吐其原委而復寵。毛延壽見事蹟敗漏,便至胡營遊說單于奪愛。至此,昭君的愛情又被拆散,出塞番邦後,單于真心以待,昭君以一襲九天玄女所賜「銀針仙衣」讓單于不得靠近,只待黑江上建浮橋才願接受單于。三年浮橋完工後,昭君辜負單于跳入水中自盡。

大幅刪減的結果,讓故事脈絡集中在三個人物的情感表現,這也符合劇團擅長的抒情表現路線。留有「殘跡」之處大抵在九天玄女一段,前面場次中,王昭君母親提及求九天玄女才生下此女,埋了一個機關,而後昭君出塞途中於九天玄女廟歇息,又多了一個暗示,最後才引出那件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銀針仙衣。雖然筆者未曾見過連臺本戲版本,但可以想像神力的渲染應是演出的熱鬧之處,只是神靈展現可能多生枝蔓故被略去,又為了在本劇中保留那件「解決貞節問題」的仙衣而淡墨輕點。

這也看出在表演場域的適應與調整,本劇以情感為依歸,讓演員有充分唱曲發揮的空間,如第二場〈冷宮傳怨曲〉花了相當長的篇幅在抒發昭君的情緒轉折,從憤恨、淒涼到心寒,道出漢王的無情,這段唱曲張孟逸也表現得恰到好處,在情感的收放之間拿捏妥當;同時,同一空間演繹昭君父母擔憂之情,兩個空間雖未交集,卻展現了親情的份量。這份情感延續至昭君即將出塞一場,讓父母送別子女,增添了另一種層次的情感。

昭君‧丹青怨(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在人物的設計上,昭君一直是被動、委屈的角色,戲曲導演劉冠良在節目冊提到:「原本由畫工毛延壽所繪的王昭君畫像,變成由王昭君自己描繪的三幅丹青,這層改動凸顯了王昭君的主動性……」其實在觀看的過程中,王昭君的「主動性」並沒有如此顯著,無論圖畫是否為自己所繪,她都是處在被他人決定的命運之中浮沈。以人物的主動性來說,單于是最直接而強烈的,上半場的奪愛看似無理,下半場的呵護又見其痴心,最後換來一場空。相較而言,漢王的主體性較薄弱,因毛延壽的讒言選擇將未曾見面的夢中情人打入冷宮,後又因皇后的建議才召昭君來見,最後番邦來戰未能保住愛人,只能親眼送她和番。

較可惜的是,昭君與漢王的「正面衝突」並未被勾勒,昭君被打入冷宮之時,覺漢王薄情,情感的錯付在第四場〈帝妃夜未眠〉理應產生正面衝突,當昭君知曉可能將被送往番邦之時,內心的複雜不言而喻,但這場卻收得相當快,淡化了兩人可能引爆的情感危機。漢王送昭君出塞時,她氣滿朝文武百官沒擔當,但不曾怨過漢王嗎?既是「丹青怨」,怨的真是丹青嗎?或是那個涼薄的漢王?最後一場,昭君即將跳入黑江前說了:「漢王涼薄胡深恩」,顯然她內心對漢王是心寒的。這份情感衝突未被處理,不知昭君對漢王是因為愛而不忍苛責,或敢怒不敢言,或是符合劇情需要,為營造一對佳偶被拆散的悲劇而淡化兩人的衝突,這部份的空缺令人有些思疑。

漢王與昭君的感情起於夢境,如《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然而夢終究帶來一場空。昭君究竟情歸何處,可以是漢王,也可以都不要,但在漢人主論述之下,選擇番王單于的可能性較低,從「銀針仙衣」帶出的貞節思想亦可得知,背後仍有一套正統的思考脈絡。王昭君的故事,本就是一個政權衝突下的犧牲,賦予一段動人的愛情,或許人生就不那麼淒涼,在一個無法選擇的命運之中,至少心知所向是自己選擇的,同時,王昭君的悲劇或許不在於無法選擇,而是選擇後的錯付。

整體而言,在抒情的基調下,戲的各方面完成度高,《昭君•丹青怨》以丹青串起的情感糾葛,讓演員有良好的發揮,情感的張力、音樂的豐富性、場面的冷熱調劑或是漢、胡地域空間的服裝表現上都恰到好處。這齣老戲雖沒有石破天驚的新意,但在整體和諧度上是令人舒服愉快的。

《昭君•丹青怨》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1/01/16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