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入樂音之間的兔子洞——《妖.野》
6月
25
2022
妖・野(琵琶雅集PIPA-ensemble提供/攝影陳宥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2次瀏覽

雖然聽起來挺膚淺的,但我確實是因為《妖.野》的海報主視覺才注意到這場音樂會。

一片死亡芭比粉色的刺眼色調之中,黃立騰一身黑衣讓肩膀顯得極寬,而他輪廓鋒利如雕刻的側臉,簡直像是古埃及硬幣上的娜芙蒂蒂(Nefertiti)。主視覺設計所傳遞出的,模糊不明的性別意識,和社會大眾賦予琵琶這樣樂器的陰柔氣質(雖然這真的是無聊且一點道理都沒有的刻板印象)彼此交錯混雜。不只是讓《妖.野》在售票平台一整排音樂類節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地收伏我的好奇心;更展現出音樂家對這場製作的態度取向,是一種強勢的、對自身音樂理念的宣示。

以各時代的創作回應琵琶底蘊

音樂會由一代琵琶巨擘劉德海創作於1997年的〈金色的夢〉拉開序幕,雖然這對獨奏家而言應該不是個太美麗的錯誤,【1】但這首曲子卻很適切地為整場音樂會定下了鮮明的調性,甚至足以總結整部《妖.野》所傳遞出的中心思想——以琵琶多變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為基礎,從各個時代端點的音樂創作回應這樣古老樂器的豐厚人文底蘊。透過高音區清亮的泛音,與各種不和諧音程的實音彈奏,兩者交錯之間柔柔地帶出如涓涓流水的古樸旋律,打造遊走虛實、似夢似醒的音樂景觀。緊接著由琵琶二重奏呈現,《妖.野》委託蕭永陞創作的〈夢的旋轉門〉,則仿若是在呼應前者,兩位演奏者在相類音型彼此拋接的過程中,反覆擲出虛實厚薄、輕重各異的音色,讓音樂彷若在不同的維度中遊走。


妖・野(琵琶雅集PIPA-ensemble提供/攝影陳宥中)

無獨有偶,由中國作曲家姚晨創作的二重奏〈駿〉,與超過百年歷史、可能是琵琶最具代表性的獨奏曲〈十面埋伏〉,同樣有著微妙而精巧的呼應關係。大量的掃拂與滑奏,和連綿不斷、持續維持前進感的節奏型,具象且精準地描繪沙塵揚飛、萬馬奔騰的景象。〈十面埋伏〉為人稱頌的高強張力和戲劇效果自不在話下,令人驚豔的是姚晨在〈駿〉之中,為低音提琴加入撥弦和滑奏的複合技巧,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如古琴的東方韻味,與琵琶鏗鏘如鐵的聲響營造出剛與柔的色彩對比。

讓音樂達到跨越年代的精神趨同

〈金色的夢〉和〈夢的旋轉門〉,兩首曲目創作相差二十五年之久;而〈駿〉和〈十面埋伏〉的時代距離更是得以世紀計之。兩兩相映之間,儘管音樂風格與創作手法各有千秋,然而透過邏輯相似的開展脈絡與意境氛圍,在《妖.野》之中卻到達了某種藝術意義上的精神趨同。


妖・野(琵琶雅集PIPA-ensemble提供/攝影陳宥中)

從藝術家的自述【2】中,「妖」指涉怪異詭譎、自外於正常之物;至於「野」則是基於原生本質的不羈放縱、原始不馴。而從節目演出前的行銷包裝,到黃立騰和演奏家們登台時一身精心設計、華麗鋪張的音樂會時尚,更是無處不充溢著「妖冶」氣質。然而,我總感覺這些妖媚氣息只是在外觀形象上遊走;烙在觀者眼裡那些強烈而叛逆的印象,不過是一個表象的裝飾。黃立騰在曲目設計上,以不同時代的樂人匠心反覆爬梳琵琶音樂的獨特語彙,其理念其實十分「古典」。當我撥開《妖.野》炫目的視覺景觀,讓自己掉進眼前連通耳道的兔子洞,看見的仍是古老樂器的本來面貌——看似千變萬化、聽來始終如一。此時琵琶音樂彷彿是一棵佇立千年的大樹,任後人為其添上枝葉。花謝花開,祂始終在那。

註解:

  1. 原定演出曲目為黃立騰委託旅法作曲家陳珩創作的獨奏曲〈荼〉,於演出前兩天為「考量音樂會整體呈現之品質」,臨時調整曲目為〈金色的夢〉。詳見黃立騰 Li-Teng Huang臉書粉絲專頁公告

  2.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14891978395004933

《妖.野》

演出|黃立騰(合作演出:琵琶/余檣、低音提琴/陳弘之、鋼琴/謝雨辰)
時間|2022/06/19 14: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