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追尋與重建《見城》
7月
18
2016
見城(林鶴宜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99次瀏覽
謝筱玫(特約評論人)

《見城》為高雄市春天藝術節的閉幕節目,主打六大戲曲天王,演繹左營舊城的歷史。於此同時的一則文化新聞:文化部初審通過高雄市所提的左營舊城古蹟見城/建城計畫,將斥資二十億修復古牆及其周邊。此劇選擇以城牆為演出場域,兩樁在地文化美事相互輝映。

編劇劉建幗將石牆擬人化為石城君(唐美雲飾),左營龜山與蓮潭也幻化為神祇精靈山女(許秀年飾)與水靈(小咪飾),全劇即由此三角貫串,見證此地數百年的歷史。石城君罹患失憶症,故山女與水靈引一眾地方神祇,為石牆講述一段又一段的地方掌故,幫助石城君重新建構身分認同,找回自己。於是故事帶到打狗港傳說的海賊林道乾(陳昭香飾)、日治時期左營海軍震洋隊的風一郎(郭春美飾)、國民政府時期的安身此間的眷村與至今深耕高雄的豫劇團(王海玲代表)。不禁想到自己忝為高雄子弟,也有著頗嚴重的歷史失憶症,對打狗城的諸多過往,其實是在這晚看戲時方知曉。想座中許多高雄觀眾應該也是跟著石城君一同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紋理。

個人與國族的身分認同建立在層層記憶之上,石城君所象徵的已不只是這道城牆的故事而已,而是整個地方的近代歷史,(劇中的歷史跨幅已超過城牆開始興築的年代),也因此劇中出現一段近乎歷史錯亂與觀點話語權的爭奪戰:朝廷派兵攻打海賊,一道城牆隔開,誰是官兵誰是匪?雙方在城牆前的廣場開打,城牆上亦戰況激烈,還不時有人(真人假人皆有)從牆上落下,實令人眼花撩亂口難言,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成王敗寇,也難怪近年課綱微調事件引發關注。

既是在舊城東門戶外演出,本劇另一大主打即是環境劇場,而導演李小平也著實活用了整個場域。表演區主要有三:城牆上、城牆前的大路、面對城牆右方臨時搭起的小平台,但又不僅如此,活動花車拓展了另一個舞台。日治時期一段,只見觀眾席左側緩緩開進一部舞台花車,兩側列隊的日本軍旗迎風飄揚,郭春美主演的風一郎在花車上展開一段戰時的兒女情長。城牆本身也是一個大型投影幕,多媒體科技在此發揮了不少作用,有時星光點點映照其上,有時是古城地圖,有時是正在崩毀的垣壁,有時就還他原來的斑駁堅毅樣貌,投影使用節制,有畫龍點睛之趣。除此之外,古城牆的本來功能也被彰顯並產生多層次的觀看趣味,例如,提到朱一貴事件時,一路人馬忽地從城下壕溝嘶喊奔出,與另一路人馬打將起來;又如,豫劇隊排演《梁紅玉》一段,王海玲在城上操兵演將,一干女將在城下擊鼓,聲勢浩大,上下呼應互映,煞是好看,令人遙想古時的校兵景況。

本劇號召六大天王連演,天王同台飆戲,精彩自不在話下。唐美雲許秀年沉穩大氣;小咪的水靈全場跑透透,忽爾駕著雲(三輪車)滿場跑,忽爾現身城牆上,精怪諧趣;昭香的林道乾睥睨叱咤,霸氣十足,震懾全場;春美的風一郎風姿爽颯,唱腔纏綿。另外,飾演朱一貴的豫劇小生劉建華在前輩鋒芒環伺之下,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

群眾演員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此劇集結大量群眾演員: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大滿舞團、左營高中、中山大學、高市中華藝校、兒童豫劇體驗營、鳳邑舊城城隍廟父老姊妹等。如何調度龐大人手,考驗著導演與副導演們的智慧,而導演也善用這些人力,成功營造時代的動亂、戰事與死傷、夢靨中的靈、太平時的慶典等場面,光從這點(動員來自不同單位的表演者而且有條不紊),就可以看出整個團隊的誠意與用心。

演出最後,城隍爺乘著神轎,在鞭炮、陣頭、八家將、七爺八爺的開道簇擁下,前來共襄盛舉。左營鳳邑舊城城隍廟有著三百年歷史,亦見證舊城點滴。城隍爺的登場,熱鬧中有著莊嚴,製作團隊對地方的尊重令人感動。最後城隍爺被請上了城牆,唐美雲換上另一套服飾,以主祭的身分代表全體向城隍爺致意,台下也跟著合掌,禮畢,城隍爺在城牆上,慈眼視眾生。

因強颱過境,《見城》的演出順延一日。首演這晚,本來擔心會下雨,卻是有風無雨的涼爽夏夜,天邊一彎新月映照,好戲好景,如此看戲經驗,可遇不可求。

《見城》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台灣豫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春美歌劇團等
時間|2016/7/9 19:30
地點|高雄左營舊城東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於歌仔戲戲迷來說,此戲的超強賣點,毫無疑問是絕無僅有的「夢幻卡司」。就歌仔戲特有的「坤生文化」而言,主要指的當然是一向互別苗頭,王不見王的超級小生們。這次竟然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個!」怎不教粉絲們失去控制 !?(林鶴宜)
7月
15
2016
劉建幗以三個精靈──石城君、山女、水靈推動情節前進,並以尋找石城君消逝的記憶作為主線,穿插著過去的歷史片段,拼湊起這座城過往的樣貌。在選擇歷史片段化為劇情的同時,也將演員適切地化身為劇中人物,讓故事在演員/人物身上發生/聲,彷若量身打造。(吳岳霖)
7月
14
2016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