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分隔兩地《過往即他鄉》
9月
09
2020
過往即他鄉(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蔡耀徵 )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95次瀏覽
李佳勳(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生)

疫情影響之下,即便要戴著口罩,卻能安穩地進到劇場裡看演出,應該是台灣引以為傲的一點。而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因為無法出門,試著運用與各種科技線上舉辦或線上參與各式展演。本作的創作者也遇到了一樣的困境,松根充和無法來台,因此只有楊俊在舞台上與人在維也納的松根充和連線。原本相當期待兩位非劇場背景的創作者合作,會迸發出對劇場新的想像,可惜並沒有新的收穫。

演出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過往即他鄉》的影片放映。影片中是兩人用紙芝居的形式講述自身經驗、首度跨越三十八度線的文金會、美國NASA登月、登上聖母峰的先鋒等重大歷史事件的「一步」。與一般大眾認識紙芝居不同的是,創作者們選用的是新聞照片而非繪畫創作,而且兩人選用的是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視角,跳脫我們一般對新聞照片「客觀」的看法。尤其是文金會的一段,特別能看出照片就像劇照,記錄下特別安排過的政治「表演」。其中,金正恩看到平壤時間和首爾時間不同,這讓他感到難過,於是決定改使用首爾時間,松根在這段的末尾批評更改時區都是統治者的手段,有暗批金氏的意味。不過他可能忘了當初之所以韓國會改用GMT+9的時區,就是受到日本政府殖民的後果,在此必須特別提及。

第二部分《親愛的朋友》是兩位創作者分別朗讀在疫情期間分別寫給對方的信,即便分隔兩地依然無法中斷他們的友情。表面雖強調友情,在楊俊寫給松根的信中,有許多對於世界局勢的觀察與批評。楊俊認為疫情促使世界各國開始關閉邊界,使他無法探望老友,無法返鄉探望妻兒,無法跨國表演。各國國內也盛行民族主義導致政府施政民粹化,對此他感到十分沮喪。不過這樣的批評的立足點其實相當不穩,各國鎖國除了阻止外國人移入,也同時負起責任讓本國人盡量不向外移動,而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們,充其量只是無法出國旅行,跨國商業行為受阻。他們的「他鄉」想像,都是觀光風景式的美好想像,但生活在基層的人們,可能得面對染病的風險出門工作,或是丟掉工作的風險在家檢疫。這似乎不是楊俊要關懷的對象,他在意的是政府要求他檢疫十四天,而檢疫時不能去便利商店的痛苦。創作者抱怨疫情帶來的不便,只是寫信或視訊都無法滿足他的友情和親情需求,卻也阻止不了思念。

燈亮以後我思考著,現在能坐著看演出,還可以批評政府,是不是太過幸福了呢?儘管演出過程中偶有令人感到幽默的片段,在台下觀賞的我其實有一種來到臺北電影節(以及演後座談)的錯覺。何以非要讓觀眾坐在廳內觀賞影片?即便劇場錄像這幾年來大為盛行,仍然看不出其必要性,這次演出似乎更適合在美術館裡發生。既然有了網路連線,兩位創作者分隔兩地一起當場完成第一部分的作品,豈不是更能彰顯兩者分隔的「他鄉」嗎?也更能呼應《親愛的朋友》試圖帶出的主題。這次演出無緣見到創作者們使用科技對劇場形式有更大的突破,可以說是相當可惜的地方。

《過往即他鄉》

演出|楊俊、松根充和(Michikazu Matsune)
時間|2020/08/31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