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娜召喚的逝憶與永恆《穆勒咖啡館&春之祭》
Apr
17
2013
春之祭(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4次瀏覽
葉根泉(特約評論人)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2002年電影《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開頭用了碧娜.鮑許(Pina Buasch)的《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結尾則是她另一支舞作《熱情馬祖卡》(Masurca Fogo)。2007年,碧娜帶著舞團來到台北演出明亮艷麗的《熱情馬祖卡》,卻去了北京演出《穆勒咖啡館》。台北觀眾錯失了看到碧娜親自擔綱在台上跳舞的機會,直要等到2013年,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才帶來《穆勒咖啡館》到台灣,但碧娜已經不在了。

很難言喻台灣的觀眾究竟失去什麼,就像碧娜離去的痛對舞團而言,更是難以癒合的傷悲。無論是從現場或錄影帶演出的追憶,碧娜有如聖殤聖母哀悼的容顏,削瘦如蒲柳之姿,展現既纖弱又有力的肢體動作。她張開雙臂彷彿抱住最大的擁有,最後卻抱住了自己身軀。《穆勒咖啡館》總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熱烈擁抱中,卻流露出最低底的寂寞。在沒有碧娜的舞作裡,處處難掩人事已非、不勝唏噓的氛圍。有時猶思忖著無人可以取代她在此舞作裡的位置,不如就以一盞聚光燈(spotlight),光圈內照著空無一人,尾隨昔日所舞動的位置來紀念她。

進場就看到舞台上咖啡館的場景,依舊佈滿著小圓桌、高背椅,但原先是封閉的灰色牆面的室內布景,改為幾片透明壓克力的面版。雖為方便拆卸以因應下半場《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的換景,但《穆勒咖啡館》那種抑鬱、被壓縮在一個內在荒蕪、外在傾頹猶如蕭條倒店廢墟般場景,那一層表徵即失去意義!六位舞者中,除了現任藝術總監的多彌尼克‧梅西(Dominique Mercy)和戴假髮、穿長大衣、一直輕快地來回踱步的女舞者Nazareth Panadero是老班底外,其他全換了人。多彌尼克在這支舞裡更顯老態了,當年的騰躍、迴旋已不再輕盈,要多次抱起女舞者、放下、抱起、再放下、抱起……一再重複、猶如耐力長跑到最後體力完全透支,也顯得力不從心,節奏難以加快。《穆勒咖啡館》裡面的最重拍──男女舞者輪流把對方摔向牆面,也令人不忍卒睹,深恐稍一不慎、舞者摔壞了身軀。這即是舞團面臨最嚴重的問題:舞團往後存在僅是一再重複搬演碧娜的舊作嗎?老舞者逐漸年邁的過程中,新舞者承接舊作,是要求他們去複製與模擬以前的動作?抑是讓他們能活出自己的樣貌與新生命?如無法徹底思索解決這個安身立命的問題,舞團會漸漸變成像博物館的化石,停滯在過往的時光裡而乾涸失却了活水源泉。

還好有了下半場的《春之祭》。碧娜1975年的舞作至今看來依舊生猛!

男女對峙的詮釋放諸今日社會仍是亙古不變的定律,但這樣落於言詮的表象卻會限定住此一舞作更底蘊的意涵。其中的對抗可以擴大到團體與個人、強者與弱勢、體制與集體意識、施暴與受虐者等等,碧娜最殘忍莫過於將台下觀眾都拉進來,目不轉睛地目睹整個過程,觀眾無所遁形無法躲在安全的距離內旁觀他人的痛苦。此一舞作的重要在於碧娜對整體形式與內容一致性的選擇:紅土揚塵的舞台,舞者身上簡單低限的舞衣,環型舞蹈的隊伍一如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畫作,儀式性的過程,舞者由內到外激迸出的能量,最後動作實存與外在血肉均消弭不見了,祇見內在驅力(inner impulse)到處在舞台上流竄。最後被選出獻祭的台灣女舞者余采芩,向空揮動手臂、卻又突然雙手狂亂地攪動與顫慄著、收往腰際,一再重複無法停止,逐一看著她進入到出神(trance)恍惚的神情裡,身體與靈魂的決裂,直到她倒下為止。

能在現場親眼觀照如此變形(transformation)的過程,勾動起內在深處巨大撼動的感受,已超乎時空、遠近、內外,是一種儀式閾限(liminal)的過程──帶領大家跨過日常的門檻,進入另一個存有又非存在的世界裡,這樣的作品足以日久彌新,永遠存留在每個人的記憶裡頭。

《穆勒咖啡館&春之祭》

演出|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
時間|2013/3/30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Oct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Oct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Oct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Oct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Oct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Oct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Oct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Sep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Sep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