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聲裡的自我超越《凡格羅夫與波蘭室內樂團》
6月
23
2014
凡格羅夫(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4次瀏覽

地點 國家音樂廳

文 武文堯(興福國中學生)

小時了了,大則更加,俄國小提琴金童凡格羅夫(Maxim Vengerov)從小以神童之姿閃耀國際樂壇,五歲展開演奏家生涯,十歲即灌錄唱片,以犀利的技巧與完美的音色聞名樂壇。相較於有些神童級的音樂家,被封上「神童」之桂冠後,便陷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窘境;有些甚至以同套曲目遊走天下,失去了在音樂上對自我的磨練,導致曇花一現,隨即在樂壇上銷聲匿跡。但凡格羅夫,是真正得以配上「神童」的小提琴家,就算聲名滿天,也不忘努力求精、超越自我。

凡格羅夫這次訪台,以雙重身分登台,一是小提琴家,二是傾心多年研究的指揮,屬於「演而優則指」的類型,但此次曲目上的安排,著重於小提琴的展技,對於指揮方面,觀眾較難以一睹凡格羅夫之丰采。不過相對來說,凡格羅夫指揮上的成就,仍難以超越其小提琴功力,因此大家往往談論的,都是「小提琴家」凡格羅夫,而不是「指揮家」凡格羅夫,這點讓人深感可惜。我們樂見凡格羅夫能在指揮方面繼續鑽研,成就不凡。

莫札特第四、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一向都是小提琴家的私房愛曲,也是獨奏會上的常客,這次凡格羅夫上半場便選擇演出此兩曲,要如何詮釋經典,也讓人更加期待序奏之後,奔馳的小提琴旋律。凡格羅夫的莫札特,沒有新穎的表現,相反的,凡氏以最傳統的莫札特方式演奏,講求音色之純淨、清新可愛之樂句鋪排,強調獨奏與伴奏之平衡。凡格羅夫處理得非常謹慎、仔細,帶有著敏感般的性格,雖少了莫札特流利奔放的天真,卻有著沉穩成熟的表現,感覺上像是突然長大的莫札特,原本遊戲人間的音樂頑童,突然嚴肅了起來,但仍保留著一顆赤子之心,音樂儼然成為好戲一樁,也成為上半場的樂趣之一。

波蘭室內樂團與凡格羅夫的默契也是讓整場音樂會博得滿堂彩的關鍵之一。波蘭室內樂團扮演著伴奏的角色,不過份搶眼,卻讓獨奏家能夠因而增色增光,感覺上是個能讓獨奏者享受在其中的樂團。他們對於室內樂的精緻感以及眼神的交流互動,都已達到了完美的境界。下半場柴科夫斯基與聖桑之作品,樂團改為弦樂團編制,少了法國號與木管,但聲響效果卻沒因而單調,展現了樂團豐富多元的一面。

儘管凡格羅夫有些技巧性的些微失誤及閃失,但對於這樣一個不斷尋求新想法演出的音樂家來說,卻格外令人尊敬。下半場都是小提琴曲目中的長青,凡格羅夫的重點不在炫技,而是如何運用以一把琴,與觀眾進行溝通。聖桑的兩首曲子《哈瓦奈舞曲 作品83》與《序奏與隨想輪旋曲 作品28》,凡格羅夫的表現略微平淡,但在《柴科夫斯基 詼諧圓舞曲 作品34》卻表現得極為動人,不知是祖國的加持還是情感的認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凡格羅夫的表現十分偉大且深刻,應為整場音樂會最好的演出。

凡格羅夫的努力鑽研與畢生藝術精華,在本場音樂會中雖沒有完全的展現出來,但他的態度卻值得所有音樂家深思。此次演出仍有些美中不足,但這些都只是過分的苛求罷了,凡格羅夫的表現仍然十分精采。最後凡格羅夫以布拉姆斯第一、第五號匈牙利舞曲作為安可,回報全場熱烈的掌聲。凡格羅夫藉由音樂告訴我們--步步為營,擇善固執—琴聲裡自我超越的感人力量,永遠值得為其喝采。

《凡格羅夫與波蘭室內樂團》

演出|凡格羅夫與波蘭室內樂團
時間|2014/05/24 19:30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