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人類與自身的搏鬥《Second Body》
8月
18
2016
Second Body(安娜琪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4次瀏覽
樊香君(專案評論人)

一直相信,當經驗與實踐夠多汁了,思想便足以從中萃取。當作品自己說了話,也就不需要用理論再說一次,反之,大概也毋需以創作覆誦觀念或理論。所以,因著這回眼前作品或說較之前版本的豐富性,讓我想直接說說作品本身。

回頭看看2014 年表演三十六房的《Re: Second Body》,謝杰樺平鋪直敘地說完了First Body 如何像開車一般,透過觀念、知識與經驗的累積成為Second Body,並提出「身體的意義必須重新檢視」的提問。說實在,當時的《Re: Second Body》論述直白,思路清楚明瞭,但身體未有表述,以致難有更多想像與論述的可能性開展,畢竟提出的是一個有關科技與身體長久以來的哲學探問,僅以舞蹈結合科技加以演繹,未見創作者觀點。相較於此,2016年科技藝術節再次登場的《Second Body》結構上雖未有太大更動,但舞者的身體詮釋與能量貫注,以及團隊在表演細節的微調,讓身體主體與建構的辯證上卻有了更豐富的層次與個性,於是創作者觀點得以凸顯,不再是以作品覆誦既有觀念。

一如2015年的《Re: Second Body》,演出始於為時頗久的黑暗中,各種人體聲響環繞,呼吸、喘息、鞋子摩擦地板的聲音,大概像是有人奔跑著。可見一開始,謝杰樺就對身體的本質存在丟出疑問。「什麼是身體?」這些發出的聲響,可以證明人的存在嗎?就像談場遠距戀愛,天天視訊,聽到也看到對方,但也可能空虛感無盡。好吧,就算有個「人」現身,但這看上去似乎尚未被賦予生命的人,真空現身於打破第四面牆的環型舞台,乍看,眼前比較像有著四面透明玻璃的實驗室,其中,正上演著一場關於身體主體與建構的辯證實驗。

實驗室中降臨一人。再一次,「什麼是身體?」

眼前的白色實驗室中,是謝杰樺造的第一人。她赤裸上身,一點一點,從脖子、手指、手腕、手肘、肩膀、肩胛骨、脊椎、髖關節、膝蓋、腳踝、腳趾等,各部位的關節旋轉、抖動、可動性與可動幅度中,學習這具身體,她看似沒有靈魂,只是學著如何操作身體。從這個學習的活動與探問中,你會以為謝杰樺對於人的身體建構是如此的非人,甚至有些冷。但隨著活動幅度加劇,舞者洪紹晴的身體能量也一層層展開、迸發,先是手腳在空中畫出俐落線條,再來是迅捷地跳躍與落地,你可以看見她的關節聯動與肌理牽動,精準無誤,既具細節、也具爆發力。爆發力推到極限,開始聽見她的喘息,以及眼前精準身體在耐力幅度上的攀爬。於是,你開始感覺到,眼前也是真實的人,她會喘,但她無法停止,必須繼續舞動,在這實驗室中逼出極限,某種「生之慾望」於是展現,又或者是一種不滿足於第一身體的操作極限,她或他(編舞者)想要的更多。

一則關於「人類慾望」的寓言於是浮現。

瞬間,洪紹晴緩了下來,她蹲踞在地。此刻投影在她身上打出了些粒子,隨著紹晴匍匐所到之處,粒子也逐漸散佈開來,顯影為繁忙城市街道,迅速閃動的顆粒好似穿梭城市的車輛。原來,城市或一切外物皆源於人類慾望,可能只是生之慾望,也可能更多於此。以為慾望、意志得以產生一切也操控一切,所以城市的街道跟著紹晴旋轉、摺曲、擠壓。甚至將整個世界,吸納入身體之中,因為網路、通訊的無遠弗屆。正如謝杰樺所言「資訊的傳遞往往就是身體的延伸,你可以有很多身體的樣貌在外面,你可以改變你的形態;你可以變成女生,你可以手在南美洲、頭在非洲,那個身體會完全變成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肉身。」【1】

的確,身體成了一個概念,不再是肉身。眼前謝杰樺所造的第一個人,幾乎要被這絢麗、幻彩彷彿電子訊號或能量光束的影像給吞沒了,在此不得不為歷時三年的科技工作團隊鼓掌,這影像吞噬身體的畫面還真是徹底,真會被唬住。不過,動人之處其實不在於此,而是洪紹晴的爆發力在此刻才真是給出了重要並且有意義的一擊。同樣的肩膀與肩胛骨的旋扭,更多的是帶動了脊椎大幅度的擺動、髖關節的轉動與雙腿如鞭子般的甩動。在影像迷幻下,視覺上難以看見更多身體細節,卻可以感受到眼前這位女戰士的身體正奮力與囂張的影像搏鬥。就在兩者爭鬥主體性之時,新的身體可能或誠如舞名“Second Body” 於是逐漸清晰。

這第二身體大概是某種身體主體、意志與科技結合的最大值。也就是說,身體動能讓電子訊號與光束能量的運動幅度加乘,電子訊號或能量更似有個人意志一般的閃動。即便360度投影技術其實限縮了舞者的實際活動範圍,相較於第一身體的活動區塊,舞者在第二身體中明顯被限制在更小的區塊,只為了讓投影有效上身。但若對比科技作為載體延伸身體的概念,其實延伸的不也就是身體的「概念」,而非真實「肉身」,即某種精神意志。所以,在這場身體與影像的battle中,與其說是看到真實肉身,不如說是看到一種意志驅使動能的展現。然而,正當我以為舞者與影像battle得精彩,以為謝杰樺對於非概念身體可能還是有點希望的幻象下,這場實驗卻以身體的消逝作結。

雖難免感嘆,但回頭想想,才發現謝杰樺對於身體的提問,及其為此提問架設的身體主體與建構的實驗,其實導出的卻似乎是一個偏向形而上的隱喻。透過影像科技,他說的不只是身體主體、意志與科技(或說工具)之間的相互吸納、抗衡與搏鬥,而是寓言似地以身體主體論與身體建構論,或更進一步說,是人類的精神延伸與外物如何在生命的過程中交纏、加乘,相互誕生也相互毀滅。於是,也不難想見謝杰樺最終以人類身體消逝作結,其因也許並非只是單純科技吞噬身體,再怎麼說科技也是源自人類慾望,而外境、外物、外相於焉而生。生命過程中,人類主體性的展現其實不只在身體、精神、甚至也在科技(工具),所以三者交纏共舞,最終無論誰強化了誰,誰吞噬了誰,說到底,也都是人類自己;第一身體、第二身體、不管第幾身體,在不斷進化身體的過程中,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選擇纏鬥或臣服,最終也還是人類自己。

註釋

1、吳孟軒之引文。

《Second Body》

演出|安娜琪舞蹈劇場
時間|2016/08/13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Re: Second Body》在一道道轉化的過程所留下的痕跡,製造出金屬質地與波光粼粼的複合效果,好似身體透明將光線攔住一般。相較之下,原本複雜絢麗3D的動畫經過曲度的轉換與不同角度的疊影,反倒失去了動畫原本製造立體幻覺的特質,因高複雜性而如皮膚黏貼在身體表面。(陳代樾)
8月
29
2016
投影影像上以街市地圖的視覺意象為主,對比舞者身體感的擴張與靈活,與謝杰樺的最初概念是相當貼近的。而當初謝杰樺從駕駛車輛發現身體知識藉由輔具所產生的生控體(cybernetic organism)想像,在這個表演中間接地由街景意象全身投影前後身體自由度不同表現而出。 (印卡)
8月
15
2016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