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第五道浪」的音樂夢想旅程《月光.海音樂會:乘風破浪》
7月
12
2023
月光.海音樂會:乘風破浪(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14次瀏覽

文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每年夏秋,為期三個月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熱鬧展開,同於過去七年,月光.海音樂會、駐地創作及藝文平台同時蔚為這「從這土地上自己長出來的」【1】藝術節多元的亮點。今年策展主題「越過第五道浪」,由來於阿美族諺語中長輩對年輕人的期勉──aka lalima(不要被打敗)──要能面臨幾道小浪後較大的浪,穿過如此大浪(第五道浪)後,才有機會抵達更寬廣的海域。【2】 

首場月光.海音樂會題為「乘風破浪」,邀請都歷部落深耕跨世代音樂傳承與創作的地主隊──每天在阿美族民俗中心以傳統竹管樂器音樂演出的Amis旮亙樂團,以竹禮炮、擊樂、族語歌謠演唱開幕;當夜色漸晚,不同族群、專長的樂團、歌手輪番登場,也讓人感受到「月光.海」走過多年,慢慢從吸引觀光人潮的活動朝向別具意義的盛會,甚至成為懷抱音樂夢想的青年演出的里程碑。 

今年八場音樂會,在夏至、端午連假以「乘風破浪」、「星夜浪花」兩場次拉開序幕後,接下來由三次月圓、六個場次接棒。兩日的開幕演出,風格截然不同,後者可說是在前一日多元族群的青年以音樂「乘風破浪」後,回味上世紀的林班歌、華語、台語金曲,蘊含跨時空音樂之旅的浪漫與人情味。 

對兩場都有參與的觀眾來說,「月光.海」不只是聆聽音樂,也是紮紮實實將音樂藝文結合旅居;因為這個場地對多數觀眾來說,都須耗費車程遠道而來;來到這裡,也不(只)是在同個位置從傍晚坐到深夜;除了關注音樂演出,也觀賞天候變化、沉浸於多元的交流與相遇,連接旅人、居民的漫遊與「發現」。 

黃昏時分、海洋背景下,青春氣息的音樂情感敘事 

繼午後時光,Amis旮亙樂團以竹管樂器、吉他及優美人聲,帶來蘊含在地文化內涵的開幕後,接棒的阿美族、魯凱族女聲郭芝吟(吱吱)出身台東在地音樂世家。無論華語、魯凱語或英語歌曲,吱吱都游刃有餘亮麗呈現,展現出多個血統、生長於多元文化社會的青年,頻繁轉換於不同文化語境的生活樣貌。 

相較於不少原住民音樂人常面臨族語或華語二選一,吱吱的音樂自由跨越不同語言,常從對生活豐富的情感與感知出發,縈繞青春氣息;她似乎也將魯凱語蘊含轉喻的語言美感,【3】運用到華語音樂的創作。這次她在玫瑰色黃昏帶來新單曲〈Air Ball〉,就是用籃球的「空心球」生動譬喻情感中投籃多次,沒碰到(心上人)邊框的無奈。相較於華語情歌常以痛徹心扉的詞語堆疊苦戀,吱吱的表達是在豪邁中走出清新療癒;她的〈輕輕點播過去〉,也是舉重若輕唱出「Say Goodbye to You」,呈現對過去的告別與放手,期盼「越過第五道浪」後走出更美好的人生。 

除了創作曲,吱吱也翻唱魯凱古謠〈小鬼湖之戀〉。在這首演繹魯凱頭目之女與百步蛇聯姻的故事中,除了縈繞異族聯姻的女子離開娘家的不捨;其中的歌詞「你輕輕牽著我的手/告訴我不要害怕寂寞/你會一直一直陪著我/帶著我的愛沉入湖底中」也透過新婚夫婿對妻子的深情,呈現族人細膩深邃的情感世界。 

 吱吱的演出在明亮甜美地演繹女神卡卡探詢生命意義的〈Shallow〉後告一段落;之後登場的琴人樂坊Musicians' House,為激烈競爭後脫穎而出之「你的月光海舞台」徵選團隊;今年,琴人樂坊甫以新專輯《巾幗》獲得全球音樂獎(Global Music Awards)最佳樂團與專輯製作人銀獎,他們的演出結合戲曲、電音與流行,是不同專長的音樂青年,強碰、激盪與交融的成果。 

夜色漸深,金星.火星合月下的戲曲曲牌.電音.歷史強碰 

曾在世界音樂節演出的琴人樂坊,由戲曲專長的主奏孟谷,流行音樂專長的邱旭、戴兔子頭套演出的DJ Rabbii Poop組成。前面幾首組曲,讓人明顯感受到是在節奏明快的EDM編曲、強勁而流暢的笛聲中同步呈現當代生活的瞬息萬變與古典的韻律、氣息。之中,巧妙融合南管、琴簫與EDM的〈Blissful〉以樂曲呈現生活中的祝福;當孟谷以琴簫吹奏「風打梨」【4】,呈現秋天的明亮、蒼勁與豐收,EDM與流行編曲也為這首歌營造現當代背景,反映出古典戲曲日愈透過不同元素被重新編寫與認識的一面。 

在幾首組曲後,接下來專輯《巾幗》中的四首歌,仍是在EDM、流行音樂的元素中,凸顯孟谷明亮強勁的笛、簫演奏,也呼應他們專輯的主軸:以曲牌重現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扈三娘四位巾幗英雄的故事。相較於黃昏時吱吱舉重若輕地梳理情感故事,琴人樂坊演繹的女性主體則如滔滔江水般壯闊,是急切中蘊含悲壯,是在危機四伏的戰場闖蕩,也可說富含搖滾、抵抗與獨立精神。 

之中,詮釋穆桂英心靈世界的〈桂英破陣〉是在講述楊門女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如擔綱主旋律的孟谷所言,吹奏這首歌也像打仗,因為在露天場合演奏,除需完整呈現高難度演奏技巧,氣勢更不可或缺。後續的〈孀女西征〉根據樂團介紹,是講述穆桂英心事的歌曲;整首歌縈繞強烈的迷幻與飄泊感,道出失去家人的穆桂英在世界上持續征戰,心靈無所依歸的壯烈與悲涼。 

接下來的〈樊花武藝〉則從打打殺殺的戰場回歸音樂/武藝的展演與操練。此曲中,Rabbii Poop將西洋古典漂亮地融入彈奏,營造浪漫、華麗的一段旋律,帶來嶄新的聽覺體驗;歌仔戲曲調的多次重複,則生動演繹出練武和練音樂都一樣,就是透過不斷練習,才能「越過第五道浪」,邁向全新境界。 

在以音樂致敬小說、歷史中的巾幗英雄後,都蘭星空fo’is帶來的星空導覽,擔綱近五小時的音樂會中,氛圍的轉換者;其帶領觀眾透過北斗七星找北極星與天蠍座,也讓人憶起過往到蘭嶼旅行,在夏季天空看到天蠍座呈現在人們眼前。 

來自蘭嶼的搖滾樂團;御風而行的都蘭音樂青年 

主唱來自蘭嶼、由多元族群青年組成的搖滾樂團「野東西Wild Things」,去年以達悟族語專輯《溯UNDO》獲得肯定,他們這次以〈蘭嶼幣 nizpi〉開唱,猛烈批判蘭嶼受資本主義觀光影響、人們被「金錢」蒙蔽的心靈困境。「野東西」的現場演出,蔚為從憤怒、批判的蘭嶼居民視角出發,在日式搖滾的裝扮裡,感性直白地鋪陳、表達樂團團員認為重要的事。下一首〈恐怖分子〉,則在夜色中回顧都市生活的燈紅酒綠、危機四伏、年輕人化身恐怖份子的過往,也呼應專輯主軸「溯」之破壞、重生與爆發的能量;同時,酣暢釋放的搖滾也蘊含事過境遷後的雲淡風輕,約莫是在「越過第五道浪」後,感性回顧青春的無懼與衝撞。 

在「野東西」以從越南語訛音出發,耐聽感性的〈Bắt đầu từ nay〉(從現在開始)提點觀眾思索「人生該堅持下去的事情」後,他們以和故鄉、大海對話的族語歌曲〈各位啊 這就是我yaken saonam〉作結。此曲表面上在向觀眾介紹自己,但歌詞內容又充滿大海與故鄉的教誨,等於也和阿美族耆老/策展主軸的「越過第五道浪」直接對話。當歌者以半嘶吼腔呈現如下歌詞:


Gou Na Nage Men Ma La La Gu 思考著 感受著 

Ba Ga Ting Ni Ya Ma Nuo Li Ran Na 才能夠走到最後 

Ni Mu Dou Ji Ta Dou Ga Ma Jige Liou 凡事盡力後 就聽天由命 

Ba Gi ge La wu Da we Mu 跟著心的方向走【5】


既是以搖滾複述最重要的事,也是當代海洋民族青年,透過音樂實踐耆老的智慧。 


月光.海音樂會:乘風破浪(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到了都蘭部落Suming舒米恩的壓軸,蔚為站在「越過第五道浪」的浪尖遙望夢想彼方。舒米恩素來以抒情、華語流行與族語音樂為人所知,近來欲帶領部落青年,在停了三年後為重啟「阿米斯音樂節」而募資。此次舒米恩帶領部落青年kapah,身著族服,在拍手、吟唱中從觀眾席慢慢走上舞台;此刻的「月光.海」也慢慢跳脫出音樂會既定的時間表,留下來的觀眾多跟著一起吟唱、沉浸其中;在歌者搭配拿手的笛子,以出自新專輯《詠歌者》的〈好久不見了Halafinto Caay Ka Sasoaraw Kita〉跟觀眾打招呼後,下一曲〈第五道浪〉則是今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主題曲。 

在吉他、弦樂、鼓、鈴與近似頌缽的背景音樂下,〈第五道浪〉縈繞眾人一同出航的壯闊與寧靜;在情感滿滿的Ho Hai Yan歌聲與領唱、吆喝聲中,青年吟唱、身著族服的搖擺與音樂演奏融為一體,也讓人想起在都蘭鼻參加「阿米斯音樂節」的感動;經歌者介紹,觀眾也了解到「音樂節」不只是個人夢想,也是許多部落青年的理念;如此「多元共好」如何於都蘭土地再一次開出漂亮的花?考驗的不只是主辦團隊、部落青年與舒米恩,更攸關整個台灣社會對此有多少認同與實踐;換言之,領航音樂節也擔綱今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代言的歌手,此刻正領銜部落音樂節夢想的風帆,盼在越過第五道浪後,體會到更開闊美好的風景。 


註解 

1、摘自SHOPPING DESIGN網站報導
2、摘自2023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策展論述
3、魯凱語蘊含轉喻的語言美感,若需更多例子可參照奧威尼.卡露斯盎的小說《野百合之歌》(2001)。 
4、風打梨一詞,或有秋天採收的梨子之意。傳統戲曲的演奏可參考
5、〈各位啊這就是我yaken saonam〉,《溯UNDO》(2021)音樂專輯。 

《月光.海音樂會:乘風破浪》

演出|Amis旮亙樂團、吱吱 郭芝吟、琴人樂坊Musicians' House、Wild Thing野東西、Suming舒米恩
時間|2023/06/21 17:30~21:30
地點|東管處.都歷遊客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