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思念的異次元:《如此美好》的咖啡香
7月
06
2020
如此美好(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唐健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34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如果在言說和行動的當下,他人多少能與我們溝通、連結,那麼在思念的當下,意識迄及的對象可有辦法跟我們互動?這樣的想望大概都曾發生在情緒低落和敏感時所有人間有情的心中,而王靖惇的新作《如此美好》簡潔地訴說了這一段故事。

從觀眾席看上去,舞台分左右兩部分。左邊是數張再平常不過的椅子所建構的空間,羅北安飾演的父親在此盼著跟兒子的新加坡之旅,並在等待的過程中追憶逝水年華;右邊則是一個精心打造的巨大透明箱子,內有如廁設施、書架、工作桌和床,說它是一間牢房恐怕不為過,飾演兒子的王靖惇受困其中,為現實生活奔忙、疲憊、怨懟,同時摻雜著對父親的思念。處於兩者之間,進而延伸到透明箱子後上方的,是一道階梯和一座天臺,樂手王希文飾演照顧父親的沉默鄰人與音樂家。

隨著故事開展,等不到兒子會合的父親越感焦躁與寂寞,遂回想起自己的獨居日常以及與妻兒的美好過往。羅北安信手翻轉、挪移幾張椅子,便將場景依序打造為機場候機室、計程車駕駛座、醫院診間、電影院座椅和山上觀景平台,配合其幽默表情、身段與台詞,觀眾不時會心一笑,卻也無法克制地同他一起墜入對兒子的憂心與期待、對亡妻的懷念與不捨。在此,演員和道具皆保持流暢且大幅度的動態,燈光也是明亮的,時間一步步前進、流逝──「各位旅客,還有三十分鐘就要登機,請孕婦和幼童先行……。」

至於兒子,則在透明大箱中頹喪地行起坐臥,時而於床上翻來覆去,時而吃著零食一邊工作。他抄寫便利貼上的資料,也對手機另一頭做出咆嘯的動作。當牆上浮現父親失焦的投影,廣播聲響模糊地洩出,當他有一搭沒一搭嗅著、吃著似乎隔了好幾餐的便當,我們都能感受到一個正被回憶拖垮的靈魂。王靖惇經歷的這一切全都籠罩在沉默中,他不置一詞、不發一語,我們聽到的,只有洗手台滿溢和牆邊破孔而出的水流聲。現場實時注入、漲起和晃蕩的水位──向舞台空間顧問王孟超與美術執行羅婉瑜致敬!──所帶來的潮溼感,亦可見諸蔡明亮多部電影,這讓演員和道具保有動態,時間卻猶如靜止,在詭譎幽暗的燈光下近乎消失。

如此美好(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唐健哲)

有趣的是,左右/父子兩個時空在劇中幾度「擦身而過」,如左邊父親為確認兒子是否正在趕來的路上而致電,右邊兒子接起電話談的卻是公事;或者父親看電影,而兒子在房內盯著父親的映象;鄰人拍打咳嗽的父親背膀,兒子則拍打收音機。這兩個時空的真正交會,要從父親上樓跟年輕鄰人攀談開始。聊天過程中,羅北安為植物澆水,卻也從大箱上方為兒子頹喪的生活注入力量;王靖惇頓感甘霖天降,滿屋子的水終於不再是失意的無端之流。然而,也是由此開始,我們發現被鄰人攙扶下樓的父親,身體早就衰敗至腿不能行、痰瘀滿喉。當他重回候機室,眼前空餘一張椅、一把傘,只能孤身側躺,等待未來果陀。

現在,觀眾應能清楚察覺,這趟兒子來不及參與的旅行,不是其他,而是父親自己的生命;那步步近逼的「登機時刻」,正是父親前往彼岸的訊號。至於兒子不在身旁時默默照看著父親的鄰人,最終竟彈奏樂器帶著父親「登機」,不妨就解作彼岸「領路人」吧!依然在透明大箱中的兒子,最後似乎感受到了父親的感受,換上與他一模一樣的、濕透的衣褲,望著箱外,隔著思念,領受所念之人的殷切提醒與盼望──在思念的當下,意識迄及的對象有辦法與我們互動嗎?

劇末,王靖惇以其獨到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瀰漫整個實驗劇場(或至少前幾排觀眾席)的咖啡香氣,一方面證明兒子已能體會成長的苦澀,不再是父親口中不敢「吃苦」的小孩,另一方面也因為穿透了舞台上下、大箱內外,思念主體和對象之間的隔絕可能消弭,兩者甚至會像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的高潮段落一樣,父親與孩子們儘管處在不同次元,卻能共時感受彼此存在。現場手沖咖啡可謂畫龍點睛,如此美好。

雖然製作單位在節目單上特別提到,「不同過去大部分的作品,總有一個期待與社會連結的議題,《如此美好》無疑是一個私密的故事」,但這樣的「私密」仍然是屬於社會的,只不過是處在社會的微觀層次;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也跟編導演員們和這個故事一樣,終將經歷幾場永生難忘的生離死別,而那些思念深處的跌宕糾結,肯定是宏觀層次的社會議題無法取代的。

《如此美好》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20/07/01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最終,兒子拿起被水浸濕的一套寬大的衣服,從身材看來應該是父親的衣服,緩慢地穿在自己身上⋯⋯配合著父親的口白可以連結到那泡了水的衣裳就是父親臨終時扭曲的身體型態,那樣經歲月磨蝕的身體看起來是如此美好。(許又云)
3月
31
2022
我們確實很少看到只有父親一方的自白。這個自白的男人不會有別的更重要的身份,而只是一個父親,並且是一個已經孤獨到自己一個人敘述的父親。(王逸如)
3月
10
2022
本作無法、也無意為這樣的圖像尋找解釋、出路,或甚至問題化這類以依附為前提的情感結構,《如此美好》所體現的,是被這種情感結構所牽絆的子女嘗試進行的自我療傷,觀眾流下的淚水,彷彿也正在為自己平反,其實我們仍有無法言語,也無法割捨的愛。(洪姿宇)
7月
16
2020
在這樣凌亂的主題調度下,創作者依然堅持以高度抒情、平緩的節奏跟語調貫穿全劇,恍若無事,使得《如此美好》的核心實際上緊密地朝創作者內心收緊,整部劇的獨白之於創作者,彷彿他活在契訶夫劇本裡自悲自傷者的喃喃自語,最後投射出「想像的美好」。這種美好斷開了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因此也難以分享予觀眾。對觀眾而言,舞台上顯然有待解決的戲劇事件,但對於創作者而言,卻已然完成,如此美好。(張敦智)
7月
09
2020
這種既成長又迴返的雙重性,回過頭解答了存在於父與子之間,那份離家與返家的張力,給出了一個:人如何擁有作為成人的孤獨,同時不必與過去決裂的狀態。(鍾承恩)
7月
08
2020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