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反轉了知名作品改編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語彙,乍聽之下,「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沒有倫理上的謬誤,但本劇並非探討親情倫理,故事意旨在於:「既然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為何我要甘冒風險來保全你的孩子?」其背後是對「忠」的反思,臣子何以忠於君,為君出生入死、甘冒風險以保全皇家後嗣?
本劇以三段著名故事《狸貓換太子》陳琳抱妝盒、《長坂坡》趙子龍救阿斗以及《趙氏孤兒》程嬰犧牲金哥救趙氏孤兒串起,三段故事選材對戲迷而言大多耳熟能詳,因此即使擷取其中段落銜接演出,也不至於無法理解情節脈絡。劇情結構為歷史倒敘的全知觀點層層遞進,由陳琳起,推及趙子龍,再推及程嬰,一個角色為下一個角色預知未來,只是時空的相遇與碰撞缺乏合理的開關機制,他們如何遇到、為何是他們相遇等問題並沒有辦法順暢銜接。
舞台設計也呼應著全知觀點,以圓形舞台為中心,將觀眾區塊劃分為三等分,三組不同時空的角色分別由觀眾席中間走道而上,觀眾以一種全知視角觀看著中央舞台,彷彿預示著角色或演員的另一面無所遁形。最後三個角色在架空的時空中相遇,相互指責對方營救孩兒乃是為了自身利益的私心。
在傳統戲曲舞台,以敷演忠孝節義等故事為主,因此又具有教化之功能,這齣戲的議題則在反思這些教忠教孝的人物,是否如此「高大全」,其行為背後難道未曾隱藏一點人性的私心?陳琳救皇子是為了日後皇子長大成人能成其美名、一躍翻身,趙子龍救阿斗是為了鞏固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程嬰犧牲自家孩兒換取趙氏孤兒生機是貪求後世好名。從三位角色的相互指責可知,他們尋求的是榮華富貴的權力賞賜以及揚名立萬的虛名,否則如劇中所言:「救別人的孩子有什麼好處?」
因此,故事重點並不在「孩子」,也可以說,他們都不是單純的孩子,而是具有政權繼承者身份的「皇子」,在戲曲舞台上,他只是一個工具、被操弄的偶,用以塑造營救者成仁成義的節操。劇團處理的方式則讓「孩子」以畫外音的方式嘲諷「大人們」的私心,如此讓孩子似乎有了主體意識,但是彼此之間缺乏交集和衝突火花,孩子的畫外音更像是來自劇作家的上帝視角,而非孩子的內心想法。
人物設定顛覆了觀眾對人物評價的既定印象,以題材選擇而言,確實立意新穎,若細究之,或許因時間限制之故,故事缺乏合理線索引導觀眾思考人物的選擇是否有另一種解讀的可能。換句話說,劇本太急於想要傳達一個鮮明的意旨,在細節處理上,並非填補線索、用情節去推動思考,而是直白地用語言和對白的方式揭露,觀眾相對缺乏自行體會與思考的空間。
細節的未填補,容易偏於臆測的陰謀論,若將人物再次填充回原故事脈絡中,程嬰在獻出自家孩兒、舉報好友公孫杵臼後,承擔了多年背信忘義的罵名,真是為了虛名嗎?陳琳偶遇寇珠的請求時,難道不曾擔憂禍及其身,只是心想富貴險中求?趙子龍長坂坡救阿斗一段,似乎暗指趙子龍並未積極救靡夫人,只是為保阿斗以鞏固自身地位?如此檢視,並非否定這些人物沒有重新觀看的空間,而是在危急或選擇的關鍵時刻未見人性的掙扎,心理過程過於順理成章。
相較而言,劇中的女性角色更為合乎「人性的光明面」,寇珠救皇子的惻隱之心、靡夫人甘願犧牲自己為愛子換取獲救時機,程嬰之妻為愛子發出憤怒與悲痛的母愛,這樣的處理方式,會不會落入另一種女性角色窠臼呢?可以說,本劇在男、女角色的視角切割得較為明顯,男性服膺於國家、以換取忠義美名,女性則在權力結構中被迫犧牲。在反轉男性視角的同時,也讓女性成為一個光明的對立面。
這個題材的設定是令人感到驚喜且大膽的,畢竟把壞人寫好容易,把好人寫壞對觀眾的心理衝擊較大。只是在質疑或反思「哪來真正的忠孝節義」時,把一切歸咎於人性私心也容易陷入一種盲區,國家政權長期以來,不斷把服膺、忠誠於國家作為宣傳理念時,無論是犧牲生命或犧牲何者,皆以「立名」作為補償,這些人物難道不是政治結構下的「犧牲者」嗎?質疑了人性的同時,卻忽略了背後的那一雙手如何讓人們心甘情願地停留在史冊之上。因此,與其說陳琳、趙雲與程嬰懷有私心,不如說「皇子」的身份讓一切便得複雜,也把人物捲進了政治權力網中,由人訴說。
《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演出|正明龍歌劇團
時間|2020/12/27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