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漫遊各地的旅人《森林漫遊-二胡擊樂跨界二人組》
5月
09
2019
森林漫遊-二胡擊樂跨界二人組(雲樹雅集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30次瀏覽
王亭又(高中教師)

在友人的推薦下,首次來到塩旅社聆賞表演,此次演出是沙龍音樂會,由雲樹雅集主辦。雲樹雅集創立於2014年,名字源於杜甫的「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樂團主要是致力於跨界、即興的創作。於我所熟悉的國樂演奏,更增添了些多元與趣味。各在台北、台中、雲林、高雄等地巡演,我所參與的是高雄場。

整場演出由王瀅絜與張幼欣兩位音樂家所串綰。

首先演出的是二胡名曲《空山鳥語》,以胡琴模擬鳥鳴,來詮釋王維「空山不見人,但問人語響」的情境。擊樂的運用使得曲子更有現代感,最後的水鳥笛更有點睛之效。

《二胡旅程》則是以四首曲子,用音樂來描繪各地不同的風情。開頭由手鼓與二胡交織出新疆的景色,塔什庫爾干的陽光熱情而艷麗;接著雲南的曲調將我們帶到了西南邊境,人們正歡舞歌唱;隨即是江南的春色,木魚以及響銅樂器點綴著柔情溫婉的謳歌;最後熟悉的阿美族舞曲,在躍動的鼓聲下,更宛如置身於豐年祭的現場。

《遇見非洲》與《木琴的迴響》以擊樂家張幼欣為主,由於演奏家是原住民,因此在音樂上運用了許多傳統的古調及相關素材。《遇見非洲》是使用了迦納原住民的《祈雨歌》,並串聯泰雅的《歡樂歌》,演出配合著二胡的旋律加上觀眾共同唱著《歡樂歌》,音樂的兼容也因此完成。《木琴的迴響》先以獵首笛蒼茫的旋律揭幕,太魯閣木琴與二胡相互唱和,最後在鼓聲與二胡演奏家引領全體觀眾的跳著傳統舞蹈下結束,演奏與聆者的連結也愈加緊密。

上半場的音樂以改編居多,下半場則是創新與即興為主。《神秘之舞》是胡琴與手鼓、鈴鼓的對唱,音樂家訴說著在國外學習音樂的歷程,曲子展現出樂者的閱歷以及豐饒。接著是由二胡、擊樂與澳洲古樂器didgeridoo的即興。負責演出didgeridoo的大恭,也是野漫空間的負責人。初聞didgeridoo的聲響大為驚奇,如此廣袤無垠的聲響,很適合出現於太空之中。三者以樂器彼此對話,各自展現自己又彼此相應相和,實在是印證了「得意已忘言」的情境,使人不由得在在感到驚豔。演出結束音樂已然成章,使人低迴。最後則是熱情奔放的《賽馬》作結,完成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一直以來,我都以聆賞傳統戲曲與國樂較多。欣賞完此次演出,讓人不禁驚嘆原來國樂有如此的延展性,跨界音樂是如此有趣。在音樂家精湛技藝的展現,使人更期待嗣後的發展會有如何的成果。雖然仍有白璧微瑕之處,如小空間展演易被干擾,或如無法觀賞到細部的演奏過程,但與觀眾的互動,無論是在《遇見非洲》的呼應或《木琴的迴響》大家一起跳的舞步,都使得音樂不再只是靜態,更有了動態的回饋。雲樹未來音樂的樣貌與風采相信會有更多知音能夠共賞。

《森林漫遊-二胡擊樂跨界二人組》

演出|雲樹雅集(王瀅絜、張幼欣)、大恭
時間|2019/04/28 19:30
地點|高雄塩旅大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定論植物們是否喜歡這系列的音樂會,如果它們書寫評論或交換意見又將如何進行。我們就算能透過科學實證論斷植物具有一定層次的感知能力,仍舊無法判斷植物們是否具有「喜歡」這場音樂會的統合性價值判准。
9月
22
2023
反而更確定當我們當論藝術經驗時所帶來的局限,我們試圖靠近的或許終將是人類中心下對「非人類中心的想像」,喚醒的是人類對共生關係的想像。
9月
22
2023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9月
14
2023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時隔三年,終於又展開巡迴了!一進到音樂廳,自團員們開始前在台上的練習,每個樂器輪流不停歇地演練著當晚曲目最困難的片段,便能輕易感受到專屬年輕樂團的熱情。
9月
14
2023
捧著「邀請」的思維,嘗試把自己放在「合作」的角度。畢竟舞台上的夥伴,也正用心地高歌、邀請你進來這個情境氛圍——有時候,就只差一點勇氣與自信。
9月
07
2023
近幾年新成立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於在地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下,成為文化復振、藝術創生及探討永續生活的據點,常舉辦各類親近土地與文化的交流活動
9月
05
2023
音樂節的官方聲明表示,林昭亮與其妻何瑞燕將不再參與未來音樂節的一切事務,音樂節也將遴選新任負責人,並且執行組織變革,以筆者有限的想像,還是認為社會大眾很難不將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與林昭亮劃上等號,
8月
31
2023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