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漫遊各地的旅人《森林漫遊-二胡擊樂跨界二人組》
5月
09
2019
森林漫遊-二胡擊樂跨界二人組(雲樹雅集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4次瀏覽
王亭又(高中教師)

在友人的推薦下,首次來到塩旅社聆賞表演,此次演出是沙龍音樂會,由雲樹雅集主辦。雲樹雅集創立於2014年,名字源於杜甫的「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樂團主要是致力於跨界、即興的創作。於我所熟悉的國樂演奏,更增添了些多元與趣味。各在台北、台中、雲林、高雄等地巡演,我所參與的是高雄場。

整場演出由王瀅絜與張幼欣兩位音樂家所串綰。

首先演出的是二胡名曲《空山鳥語》,以胡琴模擬鳥鳴,來詮釋王維「空山不見人,但問人語響」的情境。擊樂的運用使得曲子更有現代感,最後的水鳥笛更有點睛之效。

《二胡旅程》則是以四首曲子,用音樂來描繪各地不同的風情。開頭由手鼓與二胡交織出新疆的景色,塔什庫爾干的陽光熱情而艷麗;接著雲南的曲調將我們帶到了西南邊境,人們正歡舞歌唱;隨即是江南的春色,木魚以及響銅樂器點綴著柔情溫婉的謳歌;最後熟悉的阿美族舞曲,在躍動的鼓聲下,更宛如置身於豐年祭的現場。

《遇見非洲》與《木琴的迴響》以擊樂家張幼欣為主,由於演奏家是原住民,因此在音樂上運用了許多傳統的古調及相關素材。《遇見非洲》是使用了迦納原住民的《祈雨歌》,並串聯泰雅的《歡樂歌》,演出配合著二胡的旋律加上觀眾共同唱著《歡樂歌》,音樂的兼容也因此完成。《木琴的迴響》先以獵首笛蒼茫的旋律揭幕,太魯閣木琴與二胡相互唱和,最後在鼓聲與二胡演奏家引領全體觀眾的跳著傳統舞蹈下結束,演奏與聆者的連結也愈加緊密。

上半場的音樂以改編居多,下半場則是創新與即興為主。《神秘之舞》是胡琴與手鼓、鈴鼓的對唱,音樂家訴說著在國外學習音樂的歷程,曲子展現出樂者的閱歷以及豐饒。接著是由二胡、擊樂與澳洲古樂器didgeridoo的即興。負責演出didgeridoo的大恭,也是野漫空間的負責人。初聞didgeridoo的聲響大為驚奇,如此廣袤無垠的聲響,很適合出現於太空之中。三者以樂器彼此對話,各自展現自己又彼此相應相和,實在是印證了「得意已忘言」的情境,使人不由得在在感到驚豔。演出結束音樂已然成章,使人低迴。最後則是熱情奔放的《賽馬》作結,完成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一直以來,我都以聆賞傳統戲曲與國樂較多。欣賞完此次演出,讓人不禁驚嘆原來國樂有如此的延展性,跨界音樂是如此有趣。在音樂家精湛技藝的展現,使人更期待嗣後的發展會有如何的成果。雖然仍有白璧微瑕之處,如小空間展演易被干擾,或如無法觀賞到細部的演奏過程,但與觀眾的互動,無論是在《遇見非洲》的呼應或《木琴的迴響》大家一起跳的舞步,都使得音樂不再只是靜態,更有了動態的回饋。雲樹未來音樂的樣貌與風采相信會有更多知音能夠共賞。

《森林漫遊-二胡擊樂跨界二人組》

演出|雲樹雅集(王瀅絜、張幼欣)、大恭
時間|2019/04/28 19:30
地點|高雄塩旅大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