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社會邊緣的哀歌《拼裝家族》
5月
23
2016
拼裝家族(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5次瀏覽
曾達元 (自由業)

長年宅居的男子疑似分屍其父親並消失在原住處。不久,四名不同背景的業餘演員租下這棟公寓,神秘古怪的女孩、熱情的流氓導演、隱瞞同志身分的中年運將、愛上看護對象的熟齡大姊,共同拍攝幸福家庭的影視作品。某天,宅居男子回到這間公寓找尋他父親的遺物,但疑似殺人的行徑,讓眾人感到驚恐,也使得原本建構出的幸福家庭假象再度瓦解,每人所隱含的瘡疤也一一地掀開。

劇本的編排別具特色,從一而終契合劇名講述著「拼湊」的概念。無論背景架構甚至人物角色,都讓觀眾拾起一片片微小的線索,隨著劇情推展,慢慢地構築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許多開放式的意象情節與畫面,例如:女孩是否於尾聲以自殺了結生命?或者電視機全家福的影像,都能讓觀眾有自己的詮釋。此外,也令人想起列夫·托爾斯泰的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全劇角色皆為社會邊緣下的可憐人物,每個背景像是一首又一首的悲歌,雖然淒涼而令人揪心,但卻又能為他們超脫血緣的親密,感受到無比欣慰與羨慕。每位角色的故事都過分離奇,但在我們生活的周遭,這些不忍直視的真相不正每日血淋淋的發生?

女孩的心境轉折是本齣戲的一大亮點,讓怨恨、報復、無奈甚至對於加害者的憐憫與自我了結的意象,都讓這個靈魂增添許多魅力與不凡。十分可惜的是,在交代加害人如何傷害自己的親哥哥、內心闡述對於加害人的想法,講述台詞有些快速而無法完整清楚聽見內容,因此喪失許多重要的訊息傳遞。

舞台上家居物件的凌亂感與超出主舞台範圍的其他空間,很能表達淒涼的氛圍,但廣大的視野容易令觀眾失焦,尤其電視機內播放的錄影畫面,呈現出的幸福假象與台上的尷尬呈現有趣的對比,但因為擺放於右下舞台的緣故,不容易讓觀眾注視到這份巧思。上舞臺的書桌僅開場時使用,令人不禁懷疑是否真的有必要出現在觀眾一眼即視的畫面裡。反而,位於左舞台的廚房空間是本戲頻繁的動線範圍,冰箱、流理臺的重要性也不在話下,但由於超出舞台主體範圍,因此演員走位常常消失在畫面光線下。

這齣戲談論家的味道十分特別,來自不同家庭的靈魂聚在一塊,卻能夠產生出比親生血緣更為堅固的情感。社會上許多直系關係的家庭,常於大難來時各自飛,互相為了利益爭個你死我活,對比這個拼裝出來的家庭,豈不是令人唏噓。平面設計中的角色眼神,表達孤獨與期盼,讓每個故事更加令人心疼,但礙於劇情長度的受限無法為每一個角色做完整的刻劃,留下缺憾。結尾拍攝全家福留念,讓即使殘破不堪的靈魂也能一齊留下片刻的幸福,眾人渴望完整的家庭,可這微小的願望卻難以達成,此景令人鼻酸而戚戚有感。

《拼裝家族》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6/05/14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費心堆砌的其他角色背景故事和問題未能尋得進展、解決,除了表述,難有成長,勉強成為拼裝這全家和樂的單薄圖像,無法有效地相互影響、有機運作,以致整體顯得生活感有餘而敘事感不足,甚為可惜。(吳政翰)
5月
18
2016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