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社會邊緣的哀歌《拼裝家族》
5月
23
2016
拼裝家族(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6次瀏覽
曾達元 (自由業)

長年宅居的男子疑似分屍其父親並消失在原住處。不久,四名不同背景的業餘演員租下這棟公寓,神秘古怪的女孩、熱情的流氓導演、隱瞞同志身分的中年運將、愛上看護對象的熟齡大姊,共同拍攝幸福家庭的影視作品。某天,宅居男子回到這間公寓找尋他父親的遺物,但疑似殺人的行徑,讓眾人感到驚恐,也使得原本建構出的幸福家庭假象再度瓦解,每人所隱含的瘡疤也一一地掀開。

劇本的編排別具特色,從一而終契合劇名講述著「拼湊」的概念。無論背景架構甚至人物角色,都讓觀眾拾起一片片微小的線索,隨著劇情推展,慢慢地構築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許多開放式的意象情節與畫面,例如:女孩是否於尾聲以自殺了結生命?或者電視機全家福的影像,都能讓觀眾有自己的詮釋。此外,也令人想起列夫·托爾斯泰的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全劇角色皆為社會邊緣下的可憐人物,每個背景像是一首又一首的悲歌,雖然淒涼而令人揪心,但卻又能為他們超脫血緣的親密,感受到無比欣慰與羨慕。每位角色的故事都過分離奇,但在我們生活的周遭,這些不忍直視的真相不正每日血淋淋的發生?

女孩的心境轉折是本齣戲的一大亮點,讓怨恨、報復、無奈甚至對於加害者的憐憫與自我了結的意象,都讓這個靈魂增添許多魅力與不凡。十分可惜的是,在交代加害人如何傷害自己的親哥哥、內心闡述對於加害人的想法,講述台詞有些快速而無法完整清楚聽見內容,因此喪失許多重要的訊息傳遞。

舞台上家居物件的凌亂感與超出主舞台範圍的其他空間,很能表達淒涼的氛圍,但廣大的視野容易令觀眾失焦,尤其電視機內播放的錄影畫面,呈現出的幸福假象與台上的尷尬呈現有趣的對比,但因為擺放於右下舞台的緣故,不容易讓觀眾注視到這份巧思。上舞臺的書桌僅開場時使用,令人不禁懷疑是否真的有必要出現在觀眾一眼即視的畫面裡。反而,位於左舞台的廚房空間是本戲頻繁的動線範圍,冰箱、流理臺的重要性也不在話下,但由於超出舞台主體範圍,因此演員走位常常消失在畫面光線下。

這齣戲談論家的味道十分特別,來自不同家庭的靈魂聚在一塊,卻能夠產生出比親生血緣更為堅固的情感。社會上許多直系關係的家庭,常於大難來時各自飛,互相為了利益爭個你死我活,對比這個拼裝出來的家庭,豈不是令人唏噓。平面設計中的角色眼神,表達孤獨與期盼,讓每個故事更加令人心疼,但礙於劇情長度的受限無法為每一個角色做完整的刻劃,留下缺憾。結尾拍攝全家福留念,讓即使殘破不堪的靈魂也能一齊留下片刻的幸福,眾人渴望完整的家庭,可這微小的願望卻難以達成,此景令人鼻酸而戚戚有感。

《拼裝家族》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6/05/14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費心堆砌的其他角色背景故事和問題未能尋得進展、解決,除了表述,難有成長,勉強成為拼裝這全家和樂的單薄圖像,無法有效地相互影響、有機運作,以致整體顯得生活感有餘而敘事感不足,甚為可惜。(吳政翰)
5月
18
2016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
因為當代影音媒體的先進普及,年輕世代對聲音的豐富表現性,確實有勝過前輩世代的敏感,選擇音樂劇形式,表達個人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對社會議題的探究,似乎不言自明,但在熱鬧的歌舞過後,熾熱的情緒冷卻之後,現實挫敗的苦澀味道,是否也會隨著消逝?夢想之地,是否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3月
20
2025
與其溫馴地順著指引,去組裝我們自己版本的歐洲史,倒不如思考:為何本劇如此執迷於客觀的歷史與純粹的美學?淬鍊歐洲史的諸多概念與命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亞洲史的命題嗎?
3月
20
2025
若說「有真與有真」同名同姓有其心理分析之暗示,戲一開場倒是開宗明義點出心理治療的場景設定。兩位有真實際上是以三十多歲的年紀換上國中制服,回溯國中時期之記憶。換句話說,兩人是以成人身分,重新面對帶著創傷走到青春期的自己——再度呼應此劇重點並非性侵事件本身,而是受傷的人生如何繼續向前。
3月
20
2025
以笑話形式呈現的這段劇情,其實正直指了本齣戲劇的主題:也就是關於「相信與否」的哲思。或許,人們只是需要相信(信仰)才能生存下去,事實真偽未必是最重要的存在。
3月
15
2025
這次龐大艱鉅的跨國合作任務,難掩將原生脈絡硬生生移植於台灣官方場館的文化不適應症,但最終仍皆大歡喜地滿足觀眾登台慾望。但當我在台下看著似曾相識的「觀眾飆舞」橋段時,已不確定自己是在看小事製作還是街頭現實(Rualité)的節目。
2月
26
2025
這是一個經過公部門資源培力多年的素人戲劇團隊,首次自主自發地展開了西方經典的讀劇行動旅程,從文本改編到排練、技術設計、現場執行等環節,自力完成,確屬不易
2月
17
2025
酒神消解了個體的差異,包括種族、性別或階級,是一種打破界限的集體狂歡。我認為導演在本劇中有意,用歌舞的方式讓參與者在演出過程中達到精神的統一,利用演員本身「跨文化身體」的特性,打破現代社會理性框架
2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