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蕭瑟處《王爺飯》
12月
28
2021
王爺飯(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4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王爺飯》原訂於今年(2021年)5月14日演出,就在前三日,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二級,室內外場館開始限制人數,於是《王爺飯》便一路順延到12月才恢復售票演出。做戲人都說「王爺飯真黏」,這是對戲神的虔誠,也是離不開戲台的吸引力,百轉千回後,總是又攸轉回戲台上。在疫情期間,許多戲班與演員只能自謀生路,即便經歷了許多風霜,疫情趨緩後,大家又紛紛回到戲班,或許也應證了——「王爺飯真黏」。

戲如人生,真快樂掌中劇團的《王爺飯》也同樣歷經波折才重回舞台,戲中戲班的酸甜苦澀,呼應著現實中的景況。《王爺飯》在主題的處理上,沒有訴諸悲情或怨天尤人,像是一個歷經滄桑的長者緩緩地道著過往,內心瞭然而淡泊無求。

戲的開場由一個小男孩帶著手電筒照著一座小彩樓,彩樓的影子映在右側戲台帆布上,外部是戲台的影,內部則透著戲班團員的影,主演向其他操偶師說戲,安排著今日演出戲碼。在虛實相映的戲台上,象徵著觀眾平日不常見的戲後台,條紋帆布是一般外臺戲棚常見的搭建設施,帆布覆蓋之處是演員準備區,它看似開放又不全然開放,好奇者總是繞至後台從空隙間窺探演員,得見又不得見的觀看體驗,如同劇中觀眾只能見到演員的影子在虛實之間窺探並想像著。而說戲部份,則鉤勒出外臺說戲之景,外臺演出多為幕表戲,主要由說戲先生安排主演與故事情節等作活戲,這也是與一般「文化場」演出差異之處。

王爺飯(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真快樂掌中劇團近幾年在劇場演出的「文化場」帶動了當代布袋戲的新美學,探索並嘗試了布袋戲進入劇場空間的運用,諸如《孟婆.湯》或《一丈青》都具有相當成熟的手法,也讓人看到布袋戲新的可能。前兩齣戲皆以女性為主體,《孟婆.湯》是女性命運的流轉,以眼淚化為遺忘的孟婆湯,《一丈青》則是以劇團第一代女主演江賜美為故事主角,講述女主演在艱困年代衝州撞府的演戲人生。《王爺飯》則以一位女操偶師阿真回到戲班幫忙「二手」(助演)作為「王爺飯真黏」的象徵角色,故事至此,原以為如同《一丈青》聚焦於女主演江賜美的人生,然情節發展實以戲班為主體,帶出另一層生命體悟。

劇中用幾個段落訴說戲班在演外臺戲的過程中,與廟方、請主建立起不同程度的關係,或有如開場時的阿福伯,在演出前便先送上戲金和金孫的油飯,象徵著彼此請僱的信任與友好關係;亦有做完戲後,廟方與請主皆不見蹤影,挨餓的團員只好向土地公擲筊帶回麵龜順便填充肚子。外臺演出難以控制的難測風雲亦時常打亂演出節奏,沒有怨懟,在風雨過後放晴之際,仍舊感謝神的保佑。如此酸甜苦辣的戲班人生,用阿嬤江賜美的畫外音作為一種心靈的寬慰,要他們忘掉種種不愉快,撫癒的畫外音猶如從未現身的戲神,《王爺飯》本意雖是訴說戲神對戲班的護佑,然不在場的神,並不顯其神蹟,而是藉由戲班的資深演師帶出宗教寬懷的高度。最後一幕阿嬤本尊現身,邀同戲班團員一同吃飯,此時分不清是人或神將大家的心黏在一起,如同民間俗諺「也著神,也著人」,帶出了溫暖平實的厚度。

如同前文提及,本劇像是一個歷經風霜的長者用平淡的口吻與心境訴說過往,因此表現在戲中,沒有過多的波折來加強戲劇性,此一主線整體而言是平淡的。幸而戲中戲的方式平衡了此種平淡,其以劍俠戲《飛劍英雄傳—兄妹復仇記》連貫每一個戲班衝州撞府的過程,每一次劇情推展猶如一個點,藉由戲中戲連接起這些散落的歲月。劇中大量使用外台戲常見的演出手法與元素,例如金光飛劍、圓盤、螢光色的骷髏飛舞,以及萬骨魔王現身時、竄出舞台框架驚嚇於觀眾的魔手,外臺戲的華麗熱鬧,反襯著戲班人生的平淡口吻。此外,阿真此一角色也擔負起女歌手角色,戰後布袋戲曾風行的女歌手伴唱制度,在女主角出場時透過歌曲表現角色情緒,劇中部份採用傳統曲調〔倒拖船〕、〔流水〕與〔福祿陰調〕,也有流行曲,阿真穿上華麗秀服,主演和助演在旁伴舞,為戲調劑冷熱,同時也帶出女歌手的伴唱歲月。

近年來,演繹戲班故事的作品不在少數,或有從戲班歷史映照臺灣布袋戲的發展歷程,如長義閣掌中劇團《掌中家書.朱一貴》,或有講述戲班傳承的衝突與困頓,如義興閣掌中劇團《情─掌中家族》。《王爺飯》不談傳承、不談大歷史敘事,它模糊、拭去劇團的歷史,讓其化約為一般戲班的眾生相(僅隱約地以女助演角色扣合劇團第一代女主演江賜美),突出戲班凝聚團結的情感層次,用一種寬厚的心態回首點點足跡,在每一場散戲後,才是情感發酵的開始。

《王爺飯》

演出|真快樂掌中劇團
時間|2021/12/18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大夢初醒》寄託世俗目光,回望歌仔內在,且保有細膩多樣的情感轉折,展現親民的通俗意向。有意召喚失落的民間記憶,令人期待陳麗香歌仔戲劇團的未來步伐。
12月
01
2023
傾向教化型善意封閉循環或節奏至上的取向並無不可,但快節奏推進的大量聲光刺激,終究只留片片殘影,未留下思索的力度,兩相平衡下,新編的力道被削弱。
11月
30
2023
《秦香蓮》雖是家喻戶曉的戲文,但劇團巧思改動呈現手法,此用心不如說是以古冊戲為號召,意圖引領觀眾重返傳統唱唸美感。
11月
30
2023
《空棺謎》一名躍遷舞台,以戲名觀之,可知其欲以鄉野奇談為經緯,寫高雄竹滬(今湖內一帶)流傳的朱術桂假墓傳說。
11月
27
2023
偶化成了人,西遊記中最不受重視的兩個角色,有了生命的自主性,他們就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至此帶出一種生命哲學的況味,讓一齣荒謬的喜劇有了更深一層的餘味。
11月
24
2023
作為一個觀眾,其實有時候並不追求甚麼偉大的發人深省的意義,只是單純的去劇院享受一齣作品。要是說甚麼最有意義,純粹的視覺美學或許便是最有意義。
11月
23
2023
最令我興味盎然的是樸實的風格選擇。本劇僅以順敘時空、線性結構、緩釋抒情幾種常見手法鋪陳,大反奇巧劇團系列作品那種實驗嬉耍無極限的姿態。
11月
21
2023
【重啟連結Reconnect】顯得小巧而親密。經過了一整天的行程,不禁讓人重新思考所謂國際交流、在地連結等駐村意義。在這裡,感受不到某種於外於內用力要「被看見」的焦慮與壓力,反而隱然傳遞著個人生活層面的日常綿密。
11月
21
2023
以結果觀之,成熟演員手把手的教學絕對是提升新秀演員演出能力的重要法門,或許也是現代歌仔戲劇場逐步摸索出的一條技藝傳承之道。
11月
2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