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敲響《真•功夫》
12月
05
2019
真·功夫(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92次瀏覽

陳姵霖(專案評論人)


隨著世代的改變與觀眾口味的多元化,作曲家們紛紛在作品裡別出心裁進行改變,此場音樂會帶給聽眾傳統與現代兼具的吹打音樂會,聆聽傳統樂曲如何改編、賦予現代吹打樂全新樂章。

何謂吹打樂?自遠古時代吹打音樂出現於宮廷奏樂、軍樂慶典儀式、戲曲表演(例如:京劇、歌仔戲、崑曲)也因為吹打音樂是於不同形式的表演場域,其音樂型態各具特色,讓人們經常於民間節慶中聽見鑼鼓喧囂且熱鬧十足的吹打樂。

以發揚、延續、傳承、改編,並提升民族藝術文化水準及培育傳統音樂素養為主旨的桃園市國樂團【1】於2019年策劃了三場音樂會,分別以樂器的材質為主軸──「拉弦」、「彈撥」、「吹打」,三場專題音樂會透過不同形制的樂器結合,創作出許多具有傳統風格卻具時代特色的吹打音樂。

本場音樂會在曲目安排上,大力推廣了年輕一代的音樂家作品,例如:徐瑋廷《藍調》、林心蘋《First time》、徐瑋廷《行酒》、李博禪《功夫》、Per Andreasson《Tinplay》(擊樂四重奏)。每首樂曲各自考驗著演奏者對曲目的想像以及對中西音樂音樂語彙的熟練度,並挑戰演奏員之間相互合作的理解與詮釋能力。

真·功夫(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開頭曲目《藍調》是一首結合傳統北管及爵士音樂的現代國樂作品,並以嗩吶重奏為主的方式表現。一開始以傳統北管曲牌【萬年歡】為主題做四部旋律的交疊,引導出北管音樂的風貌。第二段仿傳統語法做旋律創作,亦結合爵士藍調音階為素材,並以競奏和合奏方式對話。編制為嗩吶、笛、笙與打擊樂,樂隊打擊部分十分細膩地掌握表現出北管曲調特有的力度和性格,但在間奏又能迅速地調整好樂器的狀態,完成演奏,可見其演奏功力和經驗非常之深厚,惟較可惜的是當天傳統中國鼓的顆粒感很模糊,拍點下得不清楚;北管和爵士樂兩種中西樂種融合在一起,是一種蠻創新的手法,但是爵士樂和北管的主要特色在於演奏者間的即興能力默契,當天演出很制式化,有點失去了曲風的味道。

Per Andreasson《Tinplay》是一首西洋打擊樂曲,國外有很多演奏這首曲子的演奏家們,會準備很多高低音西洋鈸配器,在鼓的部分甚至會用爵士鼓演奏,很自由的配器方式,當天演奏家們把西洋鈸的配器部分改成雲鑼,有一些西洋大鼓改成中國鼓,演奏家們當天演奏將中國大鼓有特色的演奏技巧打鼓框、打鼓邊、刮骨邊、雙擊、壓擊、悶擊和滾奏等演奏方法融入在曲目裡,將大鼓低沉深厚,鼓邊聲音清脆堅實;由鼓中心到邊緣各圈不同的音色表現得十分細緻。再運用雲鑼的鐵的材質,襯托整首樂段,在最後三位演奏者在鑼鼓齊鳴的震撼聲響中畫下熱鬧的句點,聽覺上有一種微妙感。樂曲間在固定從西洋樂器配置改變成傳統樂器,改編制後並在中間穿插即興片段,聲響上的呈現與原曲之間的差異性,曲風帶著一點國樂風味,增添了曲目的趣味性。

《功夫》的作曲家李博禪想傳達「功夫」既有剛強威武的外在形象,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而音樂亦是門功夫,作曲者即藉由功夫與音樂這些共同點做為發想,創作了這首民族吹打樂作品。以這首曲子為例,從編制、樂器使用樂段間有動機上的呼應,風格上也十分不同。在有旋律線條的段落中,從一條單旋律線條,藉由不同的樂器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煥發出細膩的色彩;在第二樂段中,領奏樂器打擊精彩的炫技與樂團氣象萬千的迷離氛圍彼此呼應。這個樂章本質上仍然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清晰、重細節的做了一次優異的演奏。

綜觀桃園市國樂團近年音樂會展演,演奏多元呈現,筆者從今年三月開始聆聽《神女─阮玲玉》默片音樂會、五月邀請全國音樂比賽優秀團隊合作演出《芽綠迎風》音樂會、七月桃園國樂節《繁花盛開》開幕音樂會與小提琴家曾宇謙協奏《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持續地在各大學校教育推廣。由此可看出樂團持續地挑戰與精進對國樂曲目,也推廣教育與鼓勵新生代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創作。


註釋

1、桃園市國樂團,簡稱桃市國。2016年成立,為目前台灣最年輕的職業樂團。

《真•功夫》

演出|桃園市國樂團
時間|2019/10/1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