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堆疊的是煙、水、沙,還是《墨》?
6月
21
2023
墨(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顏翠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87次瀏覽

文 彭梓宜(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碩士班)

舞者們身著黑色表演服豎立於舞台之上,在傾倒的片刻宛如書法家提筆之際,男舞者將手抬起的同時,影像出現一道墨痕,正是文字藝術家董陽孜的作品《無聲的樂章》。舞者肢體與影像設計相互搭配,在一點、一撇、一捺之間細膩流暢的轉換,此片段比起領略筆墨之美,更像是展現書法家的謹慎與沈穩。編舞家黃翊此次作品《墨》與音像藝術家黑川良一和文字藝術家董陽孜共同合作,舞蹈和音樂兩者不同的領域,將書法線條拆解再重新建構,以身體揮灑著傳統和當代藝術交織下的曼妙,讀出有別以往的筆墨之美。

舞台前方出現兩座熟悉的身影,是《黃翊與庫卡》的機器人,編者家黃翊揚言,「庫卡」是他的另一個象徵,他將靈魂注入機器人當中,機器手臂書寫下的墨痕,是黃翊對書法的理解和想像,也是傳統與當代藝術之間的連結。一位舞者負責將斷續、不完整的訊號接起,在多樣繁複的線條呈現下,出現一道乾淨明確的長形直線,放置此段落中尤其顯眼,直線是書法中少見的筆觸,正是董陽孜特地為《墨》所創造的線條,也帶出作品中簡潔卻充滿挑戰性的風格與情緒。

《墨》當中以大量的獨舞和雙人舞組成,動作元素使用圓為出發點,整個過程行雲如流水般的於舞台呈現,好似磨墨完成的硯台,如此圓潤飽滿,舞者清晰的軌跡運行和明確的動力運作,舉手投足間創造著一幅幅歷久彌新的山水畫作。其中,一位身著長裙的女舞者,每每出場都能轉換作品氛圍,動作質地與其餘舞者帶有些微反差,在圓的基礎上更顯細碎和柔軟,沈靜安穩的狀態在女舞者舞動過後,頓時響起劇烈的鼓聲,電子樂也帶動作品來到最高潮之片段,反之,原先奔放的情緒在女舞者獨舞過後,又漸漸回到最初靜謐的感受,如同調停者般的角色設定,令觀者眼前為之一亮。

精細的影像設計,是《墨》當中相當重要的組成,將舞台幻化成筆墨的大型展覽秀,肆意的在紙上噴灑、揮舞,創造著筆墨、沙漏、水痕和煙塵之意象,時而如同風沙般飛入,時而又像漣漪般地向外擴散,一來一往之中感受到傳統和科技的時空正在不斷交替。這些意象也轉換成肢體動作,分散於作品中不同段落。例如:身著長裙的女舞者如同煙塵般稍縱即逝的存在、雙人舞中大幅度於地面畫圓、拖行的畫面像是水痕的印記、女舞者飄逸散落的黑髮好似筆墨之象徵、開場輕輕揮動手部的獨舞者像是翻轉沙漏的關鍵人物。

影像過程中毫無文字的出現,也許正是因為除去文字的陳述,少了主觀、直覺和批判,整部作品有著中性的風格,進而產生更多可能性和想像空間。將影像線索對比肢體展現也許就能明白,編舞家黃翊於《墨》之中,試圖尋找的精粹樣貌,透過《無聲的樂章》中海量的筆墨線條和舞者純淨的肢體,重複圓的定律並延伸出不同形式,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再加以堆疊,演出結束後對筆墨的深厚想像和理解,於觀者心中形成一縷煙、一道水、一層沙久久揮之不去的存在。

《墨》

演出|黃翊工作室+
時間|2023/06/17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臺灣舞蹈界終始瀰漫西方霸權與中國魂影。雲門曾回歸對中國的文化懷緬,而黃翊之作則愈朝去(國族)政治化。然,其藝術是否等同走向個人原子式的自由主義?
7月
26
2023
我們真正能期待皮諾丘變為一個小男孩嗎?機器人可脫離被制約而擁有一顆心嗎?科幻小說家為機器人訂立了三大定律
6月
27
2023
當庫卡機器人是以仿擬人類手臂的形式設計與運行,用以擔負肉身所不能及的精準,那麼在此時空中存有的,到底是精準運行的器具?或是追求極致完美的意識?亦或根本是擁有追尋「藝」之境界意識的「器」?
6月
19
2023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