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廖詳郁(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一進到劇場,舞台上的隧道設計呈現在眼前,仿佛準備帶領觀眾走入時光的長廊,回看過往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故事從1979年中美斷交開始,透過主角林逸平的女兒詢問過往歷史、詢問自己到底是誰,〈在1940s〉歌曲響起,舞台屏幕升起,那些曾活在1940年代的小人物們,彷彿又活著回來,訴說他們曾發生過的故事。
我們生活、成長在這片土地上,但對自身的歷史文化了解到底有多少?音樂劇《熱帶天使》源於陳千武的小說《獵女犯》,故事聚焦在三對戀人身上:臺籍日本兵林逸平與慰安婦賴莎琳、日本軍官松永與慰安所媽媽桑安子、臺籍日本兵吉本與慰安婦雪子。透過大時代底下小人物的悲喜故事,帶領觀眾回到1940年代,重新觀看那些離現在的我們有些遙遠的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劇中呈現出學生們被要求不能說臺語,必須說國語;改名換姓變成日本名,主角林逸平透過〈時代袂當改變我的名〉唱出自己不願失去身為台灣人的認同與尊嚴,要記住自己原本的名字、自己是臺灣人。大日本帝國在戰爭後期,招募臺灣人成為「特別志願兵」到南洋作戰,林逸平為了幫妹妹籌措醫藥費,主動加入軍隊。
在南洋的場景裡,舞台設計運用了投影布幕呈現南洋熱帶島嶼的佈景、放置南洋風格的茅草屋,以及運用蟲鳥叫聲呈現南洋風情。而燈光方面則多用四邊形,呈現出日本帝國的強勢軍國主義,也呼應了林逸平所唱「我底死,埋在南洋,忘記帶回來⋯⋯一場戰爭,一刀割開,我的人生,到底佇佗位?」
在南洋,林逸平遇見了同樣說著閩南語的慰安婦賴莎琳,兩人因為共同的語言結緣,成為彼此在無情戰火中的慰藉。林逸平不願與日軍同流合污,賴莎琳不願成為任人玩弄的玩具,但身處在大時代當中,他們都只是很微小的存在,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二戰結束,臺灣人不再被日本統治,林逸平與賴莎琳卻被迫分離,為了毀滅證據,日本軍官下令燒掉慰安所並切腹自盡,死傷無數。而林逸平回到台灣,在老年時成為作家,將這段故事寫下。在1970年代,臺灣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成為國際孤兒,臺灣人對於自身認同產生懷疑之時,讓劇中女兒安琪知道他過往在南洋發生的故事。
這齣戲提及日本的皇民化政策、二戰時派遣臺籍志願兵到南洋作戰、把無辜少女抓來被迫成為慰安婦、1923年日本的關東大地震、1979年中美斷交臺灣孤立無援的狀況。謝幕時所唱「我開始,你繼續,我們歌聲不會停。」讓我有很深的觸動,歷史之所以是歷史,是因為它已成為過去、無法改變,但活著的人可以做的是從中了解過去並反省。只要這些故事有人說、有人寫下,那麼那些逝去的人,就永遠都活在你我心中。
《熱帶天使》
演出|SML樂劇創製
時間|2023/05/05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