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劇《熱帶天使》探討回看歷史的表現手法
5月
15
2023
熱帶天使(SML樂劇創製提供/攝影林政億Terr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94次瀏覽

文 廖詳郁(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一進到劇場,舞台上的隧道設計呈現在眼前,仿佛準備帶領觀眾走入時光的長廊,回看過往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故事從1979年中美斷交開始,透過主角林逸平的女兒詢問過往歷史、詢問自己到底是誰,〈在1940s〉歌曲響起,舞台屏幕升起,那些曾活在1940年代的小人物們,彷彿又活著回來,訴說他們曾發生過的故事。

我們生活、成長在這片土地上,但對自身的歷史文化了解到底有多少?音樂劇《熱帶天使》源於陳千武的小說《獵女犯》,故事聚焦在三對戀人身上:臺籍日本兵林逸平與慰安婦賴莎琳、日本軍官松永與慰安所媽媽桑安子、臺籍日本兵吉本與慰安婦雪子。透過大時代底下小人物的悲喜故事,帶領觀眾回到1940年代,重新觀看那些離現在的我們有些遙遠的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劇中呈現出學生們被要求不能說臺語,必須說國語;改名換姓變成日本名,主角林逸平透過〈時代袂當改變我的名〉唱出自己不願失去身為台灣人的認同與尊嚴,要記住自己原本的名字、自己是臺灣人。大日本帝國在戰爭後期,招募臺灣人成為「特別志願兵」到南洋作戰,林逸平為了幫妹妹籌措醫藥費,主動加入軍隊。

在南洋的場景裡,舞台設計運用了投影布幕呈現南洋熱帶島嶼的佈景、放置南洋風格的茅草屋,以及運用蟲鳥叫聲呈現南洋風情。而燈光方面則多用四邊形,呈現出日本帝國的強勢軍國主義,也呼應了林逸平所唱「我底死,埋在南洋,忘記帶回來⋯⋯一場戰爭,一刀割開,我的人生,到底佇佗位?」

在南洋,林逸平遇見了同樣說著閩南語的慰安婦賴莎琳,兩人因為共同的語言結緣,成為彼此在無情戰火中的慰藉。林逸平不願與日軍同流合污,賴莎琳不願成為任人玩弄的玩具,但身處在大時代當中,他們都只是很微小的存在,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二戰結束,臺灣人不再被日本統治,林逸平與賴莎琳卻被迫分離,為了毀滅證據,日本軍官下令燒掉慰安所並切腹自盡,死傷無數。而林逸平回到台灣,在老年時成為作家,將這段故事寫下。在1970年代,臺灣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成為國際孤兒,臺灣人對於自身認同產生懷疑之時,讓劇中女兒安琪知道他過往在南洋發生的故事。

這齣戲提及日本的皇民化政策、二戰時派遣臺籍志願兵到南洋作戰、把無辜少女抓來被迫成為慰安婦、1923年日本的關東大地震、1979年中美斷交臺灣孤立無援的狀況。謝幕時所唱「我開始,你繼續,我們歌聲不會停。」讓我有很深的觸動,歷史之所以是歷史,是因為它已成為過去、無法改變,但活著的人可以做的是從中了解過去並反省。只要這些故事有人說、有人寫下,那麼那些逝去的人,就永遠都活在你我心中。

《熱帶天使》

演出|SML樂劇創製
時間|2023/05/05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獵女犯〉雖然篇幅不大,但內容繁複,改編確實不易。《熱帶天使》以〈獵女犯〉為主要取材,但做了相當程度的改編(與原創的加入),其中最主要的改動,是拉出林逸平與賴莎琳情感的主線,將兩人塑造成為一對亂世之中、生死與共的愛侶⋯⋯
8月
09
2023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