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劇《熱帶天使》探討回看歷史的表現手法
5月
15
2023
熱帶天使(SML樂劇創製提供/攝影林政億Terr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64次瀏覽

文 廖詳郁(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一進到劇場,舞台上的隧道設計呈現在眼前,仿佛準備帶領觀眾走入時光的長廊,回看過往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故事從1979年中美斷交開始,透過主角林逸平的女兒詢問過往歷史、詢問自己到底是誰,〈在1940s〉歌曲響起,舞台屏幕升起,那些曾活在1940年代的小人物們,彷彿又活著回來,訴說他們曾發生過的故事。

我們生活、成長在這片土地上,但對自身的歷史文化了解到底有多少?音樂劇《熱帶天使》源於陳千武的小說《獵女犯》,故事聚焦在三對戀人身上:臺籍日本兵林逸平與慰安婦賴莎琳、日本軍官松永與慰安所媽媽桑安子、臺籍日本兵吉本與慰安婦雪子。透過大時代底下小人物的悲喜故事,帶領觀眾回到1940年代,重新觀看那些離現在的我們有些遙遠的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劇中呈現出學生們被要求不能說臺語,必須說國語;改名換姓變成日本名,主角林逸平透過〈時代袂當改變我的名〉唱出自己不願失去身為台灣人的認同與尊嚴,要記住自己原本的名字、自己是臺灣人。大日本帝國在戰爭後期,招募臺灣人成為「特別志願兵」到南洋作戰,林逸平為了幫妹妹籌措醫藥費,主動加入軍隊。

在南洋的場景裡,舞台設計運用了投影布幕呈現南洋熱帶島嶼的佈景、放置南洋風格的茅草屋,以及運用蟲鳥叫聲呈現南洋風情。而燈光方面則多用四邊形,呈現出日本帝國的強勢軍國主義,也呼應了林逸平所唱「我底死,埋在南洋,忘記帶回來⋯⋯一場戰爭,一刀割開,我的人生,到底佇佗位?」

在南洋,林逸平遇見了同樣說著閩南語的慰安婦賴莎琳,兩人因為共同的語言結緣,成為彼此在無情戰火中的慰藉。林逸平不願與日軍同流合污,賴莎琳不願成為任人玩弄的玩具,但身處在大時代當中,他們都只是很微小的存在,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二戰結束,臺灣人不再被日本統治,林逸平與賴莎琳卻被迫分離,為了毀滅證據,日本軍官下令燒掉慰安所並切腹自盡,死傷無數。而林逸平回到台灣,在老年時成為作家,將這段故事寫下。在1970年代,臺灣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成為國際孤兒,臺灣人對於自身認同產生懷疑之時,讓劇中女兒安琪知道他過往在南洋發生的故事。

這齣戲提及日本的皇民化政策、二戰時派遣臺籍志願兵到南洋作戰、把無辜少女抓來被迫成為慰安婦、1923年日本的關東大地震、1979年中美斷交臺灣孤立無援的狀況。謝幕時所唱「我開始,你繼續,我們歌聲不會停。」讓我有很深的觸動,歷史之所以是歷史,是因為它已成為過去、無法改變,但活著的人可以做的是從中了解過去並反省。只要這些故事有人說、有人寫下,那麼那些逝去的人,就永遠都活在你我心中。

《熱帶天使》

演出|SML樂劇創製
時間|2023/05/05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獵女犯〉雖然篇幅不大,但內容繁複,改編確實不易。《熱帶天使》以〈獵女犯〉為主要取材,但做了相當程度的改編(與原創的加入),其中最主要的改動,是拉出林逸平與賴莎琳情感的主線,將兩人塑造成為一對亂世之中、生死與共的愛侶⋯⋯
8月
09
2023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