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莫忘來時路《紅塵觀音─夜琴郎》
11月
04
2019
紅塵觀音―夜琴郎(尚和歌仔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31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紅塵觀音―夜琴郎》為尚和歌仔戲劇團推出的二十五週年年度大戲,係根據2013年製作的中型演出《觀音老母》所改編。《觀音老母》的故事起源可追溯自《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中〈反穿衣倒踏鞋觀音老母〉一則,2005年佛光人間衛視臺推出觀音經典劇集,《觀音老母》即為其中一齣電視劇劇集。【1】

傳奇故事原型為一忤逆屠夫,四處尋訪活觀音,觀音化身老和尚點化之,謂活觀音已在家中等候,反穿衣、倒踏鞋者即是。屠夫母親聽聞兒子返家,驚恐於素日之忤逆,一時情急反穿衣、倒踏鞋,此時屠夫始悔悟母親即為活觀音。而尚和歌仔戲劇團演出之《觀音老母》則與電視劇版本皆是屠夫因一場大火喪妻後,因誤會而忤逆啞母,又為救孩兒而尋訪活觀音──二者在傳奇異聞基礎上增添戲肉,例如加入尋訪活觀音之動機,使情節更為合情合理。

尚和歌仔戲劇團將《觀音老母》改編、擴大製作為《紅塵觀音─夜琴郎》,除了維持《觀音老母》基本故事架構外,又加入妙善成道故事。故事中,金大順為尋找藥草醫治兒子招福之腳傷,前往訪求活觀音。為加強戲劇衝突,又設定一反派角色婆提國師戕害妙善與金大順。在金大順迷途知返的設定下,其經歷國師所害、卻又出手搭救形似之趙權,並謹守五戒不殺生、甘願將盤纏用盡買下賣魚女之魚群;同時,又穿越至妙莊古國協助妙善成道。妙善不願出嫁一心求道,國王將妙善囚禁白雀寺、又放火燒之。妙善為觀音所救,更以德報怨,以手與眼醫治父親、父親痛心疾首而悔悟。金大順在一場賽觀音中自省懺悔以求見活觀音,觀音點化活觀音已在家中,大順返家始知母親即為活觀音。此時妙善成道指點,大順為其前世「正法明如來」。

若說《觀音老母》著重於金大順悔悟孝道的他渡,《紅塵觀音─夜琴郎》則將敘事焦點轉移至大順尋回本根以及妙善的成道。金大順透過時光之輪回到妙莊古國以成就妙善,兩人互相成就的故事亦帶有大迦葉與妙賢夫妻共修的影子。妙善與夜琴郎看似互相成就的二人,於故事最後揭露夜琴郎為妙善之前世,如此渡人亦是渡己。

紅塵觀音―夜琴郎(尚和歌仔戲劇團提供)

此次舞台投影以插畫圖像轉換場景並帶有隱喻,例如一棵大樹的圖像隨著劇情推衍,樹的圖像慢慢往根部移動,此為尋找「本根」之意涵。金大順因喪妻誤會母親、產生嗔恨之心,逐漸迷失善良本根。回到妙莊古國成就前世之自我,如同尋回本根。除了大樹圖像之隱喻,舞台上時光之輪的推動亦是一大亮點。在石窟觀音的示現下,金大順得以透過時光之輪穿越時空。船擺渡於異時空之間,除了空間上的連結,也連結了前世與今生。此外,「船」為佛教中具有「渡」之意象,佛教以此岸與彼岸作為迷與悟之兩岸,故觀音救渡眾生又有「倒駕慈航」之說──金大順透過船的擺渡以及一次次的考驗逐漸尋回本根、到達覺悟之彼岸。

在這條欲望之河上,無頭船夫與有頭船夫為此趟航行之擺渡者、亦同時如妄念般糾纏著,那首節奏強烈的搖船曲《時光之輪》貫串整部戲──「切莫返頭,所以無頭。」有頭船夫懇求金大順為之砍頭。在前往普陀山時巧遇大風浪,大順驚見過世之妻如雪,如雪為之開示,希望他化解對母親的誤會,並唱道:「感情無非一字渡,此去莫忘來時路。」有頭的擺渡船夫此時已無頭。如此,斷絕妄念、無法返頭可視為有頭變無頭的隱喻。然而在故事最後,觀音點破金大順為妙善之前世,並與有頭船夫共乘船,為倒駕慈航之化,無頭又變有頭,猶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三重境界,斷求妄念之後,回首自己的前世,是洞察世事後的本根。

相較於尚和歌仔戲劇團前幾部禪風製作,多以佛教仙佛或高僧為故事主題,此次以屠夫金大順之悔悟與成道為主軸,凸顯凡人亦可入聖的入世情懷;因此,「紅塵觀音」意指於紅塵中修行成道者。只是觀音言大順為前世之我「正法明如來」,似乎又拉開了與凡人的距離,回到「僧佛傳」的調性。

並且,部份內在邏輯也在概念預設中被忽略。金大順出門尋藥草前,母親將琴遞給大順,大順憤怒追打母親,何以決定順從母親帶著琴出門呢?琴之於金大順,是由於其唱六字箴言得見前世,因此又名「夜琴郎」。只是一名屠夫帶琴出門,用意為何?於劇中缺乏合理交待。似乎背上琴後,金大順便自動轉換為夜琴郎,不再是原本的屠夫,突如其來的身分轉換,削弱了大徹大悟的衝突性。

原《觀音老母》為觀音化身老和尚點化,此劇為金大順於石窟中見觀音,經觀音點化。可理解此劇以觀音故事為核心,因此突出觀音一角;然而大順既見觀音,又何須向觀音求見活觀音?另一個問題是,時光之輪穿梭在異時空,由於兩個時空缺乏明顯區隔,亦使人產生時空混淆,此時究竟是觀音示現的幻境或真實?如今是穿越古國或當下?經歷的一切究竟只是一場夢境或是如實體會過的生命?在石窟中,觀音說要賜大順一夢使其看見自己,那麼何時才是夢醒之時?凡此種種,戲劇的內部邏輯仍有待梳理。以勸善教化的主題而言,戲的情感仍是飽滿的,金大順對母親的悔悟相當動人,在戲尾很容易因母子情感的表現而淡忘戲劇邏輯的不完善。但是如何避免概念先行而忽略細部處理,應該是此部戲的問題所在。

尚和歌仔戲劇團於二十五週年推出《紅塵觀音─夜琴郎》,可視為過去作品的總結,於《觀音老母》的劇情上增添以觀音為主體的禪風製作;時光之輪穿越時空的概念運用也見於《不負如來不負卿》一劇。同時,其作品也保持著強烈的視覺效果與豐富的音樂曲調,猶如一場歌舞盛會,擺脫禪風予人沉悶或淡雅的既定印象。可知尚和歌仔戲劇團透過濃墨重彩的戲劇風格宣揚佛理與孝道,同時也帶來視覺與聽覺的娛樂性。或可說,「此去莫忘來時路」不僅是金大順悟道的過程,也是尚和歌仔戲劇團的回望與總結。


註釋

1、關於《觀音老母》電視劇集之內容及研究可參考林淑媛一文。林淑媛:〈佛光人間衛視觀音經典劇場的敘事分析與宗教意義〉,《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3期(2007年9月),頁1-28。

《紅塵觀音─夜琴郎》

演出|尚和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9/10/20 14: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