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並濟,各逞其能──「2023京劇薈演」
4月
11
2023
盜庫銀(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劉耀武)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95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台北新劇團多年來以演出傳統劇目為特色,在新編大戲已是演出主流的時代,台北新劇團雖不可免於此勢,但每年堅守傳統舉辦京劇薈演,實為不易之事。每年農曆新年甫一結束便舉行京劇薈演,既有迎春開台之意,同時也有用各自的拿手劇目向觀眾呈現演員在一年之間的發展狀況,總讓人振奮。兩日的演出,首日推出《一箭仇》、《坐宮》與《盜庫銀》三折戲,第二日則為全本南派《龍鳳呈祥》,文武唱作並濟,足饗觀眾耳目。

《一箭仇》與多數武生戲不同,此戲在槍法與武打工架外,同時要呈現人物忠於國家、且心高氣傲的性格,可謂是內外兼重的演出。徐彥凱演出的史文恭,一如以往的武戲表現,槍法俐落、身段乾淨,縱是赤手空拳、甚或是在水中的對手戲皆讓人激賞,更於本次薈演中的《盜庫銀》、《龍鳳呈祥》中有繁重的武戲演出。在《一箭仇》中的內心戲,獨自感嘆盧俊義的槍法神出鬼入、有些自身難保時,眼神中依然透著堅定且銳利的自信,此詮釋相當得宜。同樣的,飾演盧俊義的高浩鈞也在武藝之外,傳達出角色對史文恭的佩服、以及後續的謀略,在內心戲的層面,兩人都相當傑出。至於曾岳鴻、蔡岳勳、劉尚炫等人的演出,無論是刀槍棍法,俱令人目不轉睛。

《坐宮》是全本《四郎探母》中的一折,為集合西皮板式的唱功戲,且尤以流水轉快板的「聽他言嚇得我渾身是汗」唱段最為膾炙人口。此戲雖是不分流派的青衣與老生的經典唱功戲,現今常見的多為梅派青衣與老生對唱。2014年時,中國程派青衣呂洋曾與李寶春共演,程派幽迴的嗓音,將鐵鏡公主詮釋為溫婉的形象。本次由工梅派青衣的孔玥慈飾演鐵鏡公主、李隆顯飾演楊延輝,孔玥慈聲音甜亮,詮釋鐵鏡公主兼收俏麗與雍容之效,且從出場的叫板起,流水的流暢、快板的穩當,梅腔當中又帶著個人特色,無一不引起觀眾激賞。李隆顯的嗓音在開場時稍緊,但隨著劇情發展,亦趨轉亮,將楊延輝的心境從憂悶到振奮的轉折極好地表現出來。

此版《坐宮》較特殊之處在於「夫妻四猜」時,過去演出在導板之間的口白並不行弦,然本次演出,則在口白時行弦,過門的補充,將內容統整為一體,並增強情感與故事的推動,彷彿此處本就該是如此。

《盜庫銀》為《白蛇傳》中的一折,亦是武旦必習劇目。由余季柔演出青蛇,不僅扮相俏麗、嗓音脆亮,身段亦俐落,從持拂塵的柔媚稍帶猛勁、再到後持雙劍對峙的勢頭,剛柔並濟,與五鬼盜銀時的互動默契甚佳,在與神將、庫神對峙時,穩紮穩打,一招一式都不含糊,且在後段與神將打出手時,神將從二人漸增至四人,余季柔的應對也相當流暢,已是相當傑出的武旦。另也值得一提的是,徐彥凱等武生先在上半場演出《一箭仇》、下半場又接趕此齣的庫神與神將,兩場武戲實屬考驗體力,卻仍見猛勢,足見台北新劇團對於武戲的琢磨與重視。

另值得一提的是,五鬼盜銀後在台上「炫寶」,雖是演出必然,但於此刻演出,倒也有新春賀喜發財的意頭在。

第二日演出南派《龍鳳呈祥》,一般演出《龍鳳呈祥》,大抵是北派版本,如國光劇團於2018年演出的版本即是北派版本,而北派與南派最大的差異即在於,南派於〈甘露寺〉一段的二黃原板「五音連彈」輪唱,考驗演員的唱功與默契,且由於此段內容在吳國太選婿的喜氣之中,又兼有趙雲的英豪、孫權的怒氣、喬玄解圍打趣,更令情感起伏跌宕生趣。此外,南派的〈別宮〉在西皮二六轉流水後,亦有一段西皮流水的五音連彈,兩段連彈,上下相映,更顯演員唱功優異,且又有類似《大保國》「不能不能萬不能」的句式,節奏緊湊,既顯劉備與孫尚香的歸心已決,又顯孫權的執拗,透過此段五音連彈,將別宮回荊州前的情緒推上高峰。

一般《龍鳳呈祥》多在〈別宮〉後接〈回荊州〉,從劉備與孫尚香路過柴桑關,受周瑜阻擾,後解圍困後回到荊州。而南派演法,則是在〈別宮〉後接〈周瑜歸天〉與〈蘆花蕩〉,因此少了知名的「尚香跑車」一段,卻突顯台北新劇團擅長武戲的特點,然因賀歲之故,周瑜受創卻不歸天,透過張飛的揶揄,使周瑜的悲憤稍帶些羞愧之意,卻也是別樣風格,更因文戲為始、武戲作收,更顯熱鬧。

由於《龍鳳呈祥》一劇需角甚多,極考驗一團的組成與實力,台北新劇團長年來在傳統戲的打磨,此刻即見功效。李寶春寶刀總也不老,其飾演的喬玄在劉備、孫權、吳國太之間的周旋,極富趣味,且在高撥子原板轉搖板接「跑宮」一段,嗓音清亮嶙峋,圓場步伐既作出心急之速,也要同時表現老者體力偶有不支的情形,當中的拿捏,令人讚嘆!

李兆雲飾演的吳國太,雖少老旦獨有的滄桑韻味,但其唱功極富渲染力,在過往的演出中,都能勾動觀眾的情緒。在本次演出中,寬亮的嗓音表現在五音連彈中,將吳國太選婿喜上眉梢、又不失威嚴的情感極好地發揮,已是優秀的老旦演員。

唯獨台灣淨行演員難得,台北新劇團內僅李青峰一人,儘管在武打與唱功上都是極為優秀的演員,然又不便於一趕二(孫權、張飛),因此特邀呂玉堃演出孫權一角,雖在表現孫權的氣量狹小極為精準,然口白與唱功上,卻偶有吃字的現象,難免感到不足。

林璟辰的戲分不多,只演出〈周瑜歸天〉前半的周瑜(後半由徐彥凱飾演),著重在口白與唱功,近年隨汪勝光、溫宇航學藝,在唱功上更加琢磨,嗓音更為清澈而不乾亢,詮釋周瑜的英雄飛揚恰如其分,乍聽之下亦有幾分神似汪勝光,讓人期待他未來的發展。

至於同樣是南派《龍鳳呈祥》,國光劇團於去(2022)年底「經典‧名角」中,亦曾演出〈甘露寺〉五音連彈一段,雖然韻味略有不同,但一為全本、一為選段,似有相互爭勝之意。然國內京劇團不多,彼此的切磋琢磨就在演出劇目的選擇上,此刻的台灣雖已無軍中劇團競賽戲的傳統,但在各自公演呈現相同劇目,各自展現特色,難分軒輊,也形成良性競爭,且臺灣京劇演員恰逢世代交替時期,前輩演員逐一淡出舞台,看到前輩在長年淬鍊的演出自當把握,而青年演員輩出,儘管青年演員各在不同的團隊中展現光芒,彼此的交流就在舞台上,互不相讓、各逞其能,總能讓臺灣的京劇演出偶爾炸出一些振奮的火花。 

南派《龍鳳呈祥》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23/02/26 14: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一箭仇》、《坐宮》、《盜庫銀》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23/02/25 14: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