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與使徒攜手共舞《魔鬼與使徒的合唱》
11月
10
2017
魔鬼與使徒的合唱(高雄市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28次瀏覽
羅文秀(國立高雄大學講師)

先不論樂曲為何首,整體以極佳的音樂性吸引在場觀眾,樂團與獨奏者的搭配非常密切,你歌我唱一來一往的過程中,鋼琴吟唱美妙的旋律,樂團適切地承接樂句,將一向以炫技為其特色的李斯特,改變其面貌展現出一種新氣象,擺脫外在技巧的虛晃,呈現出一股優美清新的內涵。這正是來自烏茲別克的年輕帥哥鋼琴家米哈伊・利費茲(Michail Lifits)首次與高市交合作演出李斯特A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首A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李斯特轉型時期的作品,利費茲以流暢舒適、拿捏得宜的情感擄獲在場的聽眾,樂團與獨奏家的協奏也適得其可,如第三段的中庸快板(Allergo moderato),大提琴首席以令人驚嘆的抒情樂句引出充滿情感的琴聲,接著雙簧管、長笛各木管與鋼琴的聲聲對唱,處處留下優美的糾纏蜜意。於不太快的快板裡展現明朗的雄壯進行曲風,銅管與鋼琴的華麗氣氛使人振奮,最後一段,多的是鋼琴的精彩炫技、如上下滑音、快速上下音符等等,一樣不缺的祭出李斯特技法,利費茲表現一點都不含糊,漂亮溜滑地直達最後的完美終止式。具清新流暢適宜的情感,單純裡又埋藏細膩的情愫,在第一首的安可曲蕭邦第20號升c小調的夜曲(Chopin Nocturne No. 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中一覽無遺,是一位令人驚豔的年輕鋼琴家。

已經很久沒聽過現場演奏的貝多芬合唱交響曲,高市交邀請國內知名聲樂家林慈音、陳珮琪與林健吉、蔡文浩擔任獨唱者,並與高雄室內合唱團、中山大學、高師大音樂系合唱團聯合組成龐大陣容的合唱團,眾多的歌者占滿整個舞台。

壯闊的貝九,從一開頭的混沌未明的大地景象、由遠而近的聲波浪濤與定音鼓石破驚天的聲響效果,在指揮的引領之下一一呈現出如實的戲劇景象,特別是結束前,不斷重複的半音下降帶來如排山倒海般的浪濤,有如身歷其境。

詼諧曲一向是貝多芬的特色,也讓人印象深刻,二樂章的詼諧曲流暢且音量的漸強漸弱揮灑自如,定音鼓適時的槌聲都是很好的搭配,斷音圓滑的轉換營造出有趣的個性,唯獨中間段(Trio),木管快速音於速度上稍有些協調不良,木管群的獨奏與大提琴法國號的接力也突顯出中間樂段的多彩別緻風格。

樂曲的慢板被安排於第三樂章,設計兩個主題再以類似變奏手法延伸,起始的堆疊拱出第一主題還有流暢旋律的主題二,不只表現方式不同,內涵上也有其差異,樂團於堆疊層次上稍亂了腳步,慢板樂章的和緩戲劇張力稍嫌不足,美感修飾的改善能夠提升樂曲的深度,本樂章算是此樂曲表現最弱的一環。

快人快語的貝多芬一向明確表達其思想,熱情展現其情感,於腦海中醞釀30年的席勒(Schiller, 1759-1805)詩篇,強調所有人類都是好朋友,明確的段落設計,讓此曲永垂不朽。樂團開頭低音弦樂的宣敘調風格,一直到男低音引出的歡樂頌,直到重唱的變奏為止,連貫十幾分鐘,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真是精彩。男生的進行曲與層次分明的賦格直接進入大合唱的高潮,熱鬧並激動人心,複雜聲部臨危不亂頗令人激賞。接著風格大轉換的兩段,緩慢雄偉的頌歌升起馬上進入虔誠心境,後續攀上祈禱中的理想天國,此境界有點力有未逮之感,甚為可惜。最後在雙賦格與天神合一的壯闊氣勢下收場,樂團與合唱團使盡全力傳達人類的和平精神,讓在座的聽眾共享此偉大作品的精神感召。

闊別十年之後的合唱交響曲,指揮與樂團在歲月的淬練當中,展現清晰的音樂架構,層次分明的樂句,戲劇性的奔放情感,感動聽眾說服眾人,讓共享音樂成為美好的交流。

《魔鬼與使徒的合唱》

演出|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室內合唱團、中山大學、高師大音樂系合唱團
時間|2017/10/28 19:30
地點|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